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传播学研究中,我比较认同丹尼尔·贝尔对于大众传媒的一个基本认识,包括报纸、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在内广泛意义上的大众传媒,的确是改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形象就是高校品牌,良好的形象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形象的塑造取决于高校信息的有效传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在高校形象塑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高校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为基点,用传播学视角分析大众传媒的双面影响,进而就高校形象塑造提出了及时准确地塑造与传播形象、有效发挥校园大众传媒的优势、合理利用校外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以及充分与社会大众传媒良性互动的大众传播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樱 《新闻界》2001,(6):29-30
2001年10月18日至19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围绕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此次会议征集了65篇论文,内容涉及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网络传播、传播全球化、WTO与大众传媒等多方面的内容,选题范围广、应用性强,充分体现出当代传播学向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延伸的趋势。这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盛会,数十位专家学者在会上畅所欲言,阐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气氛热烈。他们的立论角度多姿多彩,虽然观点不一,却都经过了认真的论证过程,为这次大会营造了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新世纪伊始,面临着信息传播全球…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公众的信任是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肯定。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就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公信力是大众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因素,公信力同时也是大众传媒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所谓“信息沟”又叫“知沟”,是指信息社会中由于接受信息的条件不同,造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极分化越来越加剧。如何缩小“信息沟”,是传播学在信息社会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传播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颜斌  杨丹 《新闻天地》2003,(6):31-33
从传播学角度看,政府是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应该满足公众对危及自身生命安全知情权的需要,及时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信息,同时,政府又是新闻传播的管理者,应该引导、调控新闻媒体对事实加以解释,支持传媒发挥其功能。作为大众传媒,有责任不断地寻求事实真相并公之于众。在这样一个多元资讯的时代,为受众及时发布客观、公正、真实的信息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而言,受众主要是指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接受群体,其中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还有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者.从另一角度而言,大众传媒的受众其实就是在大众传媒面前具有不同需求的个体.他们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其心理特征不可避免地因为媒体形式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也正是在这种不同的差异中,受众在接受媒体的文化传播方面,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公众的信任是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肯定.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就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丹尼尔·贝尔是当代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从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度 ,剖析了大众传媒在新教伦理向享乐主义、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反文化蜕变过程中的社会作用 ,从而把大众传媒与资本主义文化危机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他对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透辟分析 ,对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的批判 ,体现了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 ,但其新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 ,又决定了他的这种批判是温和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0.
重新理解哈贝玛斯对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关系的论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晓红 《现代传播》2002,1(5):28-30
哈贝玛斯在其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论述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大众传媒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哈贝玛斯对此问题的论述 ,结合新闻事业史分析指出 ,哈贝玛斯对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大众传媒商业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只是向我们展示了大众传媒及其社会作用的一个侧面 ,哈贝玛斯简单否定大众传媒商业化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并且从传播学的角度看 ,哈贝玛斯在受众与传媒的关系方面的认识夸大了传媒的作用 ,他不自觉地站在了媒介中心论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1.
陈立新 《新闻传播》2012,(2):111-112
本文立足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结合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大众传媒的角度出发,分析在传媒视角下政府信息正义的特征、要求以及实现政府信息正义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传媒视角下构建政府信息正义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冉华  曹璐 《新闻前哨》2005,(2):27-28
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受众即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或传播对象。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的社会人群,例如报刊、书籍、杂志读,广播听众,电影、电视观众以及“赛博空间”的村民等。  相似文献   

13.
在现如今信息爆炸时代,可视化的数据新闻以其强大的承载信息能力、轻量化视觉体验和交互式的互动感受受到业界的大力追捧。而视觉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由多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对数据新闻可视化在信息学、符号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传播学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从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的关系出发,结合网易近年来推出的数据新闻"数读"从业务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龙耘(以下简称“龙”):关于韩国1970年代的传播学,您曾经在1994年的一篇文章里提出这样的观点:它不是初创阶段新闻教育和研究的拓展,而是新闻业务教育的学术传统的断代、遗失,甚至是被西方大众传媒研究吞并。您提出这一看法主要是针对哪些问题呢?在韩国,传统的新闻学与目前的传播学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康贤斗(以下简称“康”):我们谈到传播学,传播学在韩国叫言论学,这也是1986年以后的事,之前叫新闻学,韩国新闻学会1986年以后才改称言论学会,我正好任那届会长,为转换这个名字也做了很多努力。改变学会的名称,当然有原因,以前的名称是新闻学会,…  相似文献   

15.
陈春燕 《新闻前哨》2011,(10):46-47
传播学是一种以新闻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化学、通讯学等为基础的交叉性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学科性的特点。所以,传播学研究尤其是大众传媒研究中,多元方法的研究和研究模式的创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两种: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大众传媒研究中量化研究的方法和对我国传播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内地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与大众传媒业的实际现状,在分析当前我国内地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主要缺陷的基础上,探索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本乾、臧海群日前在复旦大学被授予博士学位证书,成为我国首批传播学博士点培养的博士。 李本乾、臧海群两人的导师是我国惟一的国家级传播学研究基地——复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国良教授。据张教授介绍,李本乾的博士论文《中国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从综合受众特征、媒介类别、地区差异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我国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臧海群的博士论文《多维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20世纪80年代,媒介与性别作为学界的一个话题即已出现,但主要是在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电影领域。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传播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大众传媒空前活跃,其作用也愈益凸显。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所编制的各种形象集媒介信息产品和媒介权力于一身,日渐成为媒体受众无法抗拒的存  相似文献   

19.
赵泓 《新闻与写作》2005,(10):16-16
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发达的媒介技术为重要标志的信息社会。本书突破新闻媒介和新闻信息的范围。从我们每一个人日常接触的各类传媒入手来安排全书结构.全面介绍各种传统和新兴大众传媒的特点、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基本运作方式。还从科技的角度来看待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为学习新闻理论和传播学的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传播学视野中,恐怖信息通过大众传媒接近受众,与传媒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国内外学者研究传媒对恐怖事件的反应,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律或心理的后果等层面.从语言学和语义学的维度分析信息传播与传媒的关系,可为全面认识这一关系开辟新的思想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