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茶花女》是威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剧作。本文介绍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分析了《茶花女》创作的艺术特色,这对理解歌剧《茶花女》的艺术价值,进而分析其它同时代的歌剧音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者们一再揭示杭州与水浒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杭州是孕育水浒传最重要的地方。在当前众多研究中,对杭州本土的水浒故事的发展演绎研究整理十分不足。早期的水浒,在杭州是以评话的形式流传的。现今从可见的《杭州评话·宋江》中可以看到评话对今本《水浒传》的影响。评话本《宋江》和今本《水浒传》里的故事有同也有不同,显示了《水浒传》和水浒评话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杭州评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3.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创作的"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深、流传最广最经典的压轴之作。它是由小仲马的同名小说《茶花女》为创作蓝本进行改编的,在世界歌剧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小仲马曾经赞叹是威尔的歌剧《茶花女》让众人记住了这一个凄美的故事,也记住了《茶花女》。笔者主要从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历程、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剧情出发,对歌剧《茶花女》的悲剧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歌剧《茶花女》是19世纪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歌剧的代表作,在世界歌剧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一部不朽的艺术作品。威尔第凭借着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的音乐创作技法,除了在视听上给人们营造出所有伟大的艺术悲剧所必须要具有的"崇高"的审美感召力之外,更坚持把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创作技法与时代音乐风格相结合,用歌剧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茶花女》的文本精旨。从该剧中女主人公的重要咏叹调的角度分析歌剧《茶花女》的悲剧性,以及作曲家独具匠心的音乐语言背后所蕴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训世评话》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但是与《老乞大》和《朴通事》相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训世评话》书名为切入点,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对《训世评话》进行再认识,以期在重新充分认识《训世评话》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给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榴花梦》是清代福州女作家李桂玉于道光二十年(1841)撰写的手稿本,是世界上最长的弹词小说。“弹词为流行于南方诸省的讲唱文学。在福建有所谓‘评话’的;在广东,有所谓‘木鱼书’的,都可以归到这一类里去。”这里所说福建有所谓“评话”是指用醒木、铙钹作道具,福州方言讲唱的说书艺术。福州人向来俗称《榴花梦》为“评话本”。广东有所谓“木鱼书”是以木鱼扣之作声,用粤语吟唱的讲唱艺术。广州“木鱼书”品种有数百种,如《花笺记》、《二荷花史》、《珊瑚金锁鸳鸯记》等,均属于弹词小说范畴,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通俗讲唱文学。 众所周知,《榴花梦》卷帙浩繁,驰誉国内外;广州“木鱼书”品种极多,也远播域外,殊荣东南亚。“评话”与“木鱼书”姻亲、福州方言与粤语联袂,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同工异曲。两者同时跻于文化园林,一同兴衰。两者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影响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本文分别讲述两者概况,并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文化趋同,如果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塑造出该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扬州评话是扬州乡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产,其中《皮五辣子》反映了扬州传统文化的诸多特征,它的影响不仅仅在评话艺术本身,而且通过这部书,外国友人能读懂扬州人、扬州文化。笔者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以扬州评话《皮五辣子》为样本,用霍恩比的"综合法"法研究《皮五辣子》中的方言。  相似文献   

8.
陈烨 《现代语文》2010,(1):63-65
《儿女英雄传》是继清代《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著名长篇白话小说,它融合了英雄传奇和才子佳人小说的特点,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模式一一儿女英雄小说。作品中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特有的评话创作结构和精彩纷呈的武打描写成就了《儿女英雄传》的艺术闪光点,也使小说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丽梅 《学周刊C版》2010,(12):197-197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世界名著,小说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惟一的一部关于爱情与死亡的歌剧。从薇奥列塔在《茶花女》中的音乐形象、艺术形象的分析,以及对《茶花女》中薇奥列塔这个艺术形象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塑造,可以看出,对薇奥列塔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在表演技巧上有所变更,而且在演唱中更需注意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转换,所以对艺术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是我们声乐表演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林纾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专案,对比20世纪80年代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振孙译本和《茶花女》英文版,专门从词汇入手,说明旧派的林纾其实并不"旧",在林以古文笔调翻译的西方小说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新时代的讯息。林纾在译文中使用甚至创造了"新名词",在计时方法上也表现了很强的时代感。不过这种欲新还旧的状态非林纾本人,而是时代赋予的,在那种更迭的时代里翻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新旧取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关于沉沦与救赎的悲剧故事,白茶花般的女主人公在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矛盾冲突中屈服,最终在惨遭鄙弃中孤独死亡。本文试图应用伦理道德批评方法从社会、主人公、作者三方面的道德上来分析小仲马《茶花女》笔下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无论是个体道德的追求与社会虚伪道德体系的冲突,还是作家个人道德倾向与社会道德的冲突,都是使女主人公的悲剧充满震撼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巴黎的圣丹尼大教堂距离巴黎圣母院咫尺之遥,但是游人不多。巴黎圣母院傲居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上,因为雨果的小说而名满天下。圣丹尼大教堂则凝聚着法国的历史,以区区一个教堂的面积,接纳了法国12个世纪的皇家骨值;圣丹尼大教堂还是阿贝拉尔晚年的栖身之地。按说圣丹尼大教堂理应享有伦敦西敏寺和巴黎先贤祠那样在神圣和世俗空间中的崇高地位,它的相对寂寥,当有其地域和文化上的因由。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结合父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天使或妖魔形象的传统,解读济慈的诗"La Belle Dame Sans Mercy"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发现这一形象成了折射男性思想,丧失了身份,缺失了话语的边缘化了的“他者”。这种特殊的,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形象进一步彰显了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充电设施的分类及车辆充电需求特征分析,以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为实践,将充电设施划分为专用、公共和自用三类,针对三者服务对象运行规律、停车特征的不同,匹配精准的充电设施配置方案。 近远期结合,提出明确的规划目标和策略,分类别、差异化科学预测充电设施的发展规模。 以需求为导向,制定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充电设施空间布局选址方案,以期推进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喧哗与骚动》是对济慈的《无情的妖女》的改写,它表现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显示出福克纳对女性爱慕与恐惧、怨恨、轻蔑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女人是容易伤害男人的尤物。这种复杂的心态与他的家庭背景、他生活的文化环境、基督教传统观念以及他个人的生活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美英等外籍传教士先后来到福州开办教会医院及教会医院护士学校,福建成为我国现代护理教育的发源地之一。重点介绍福州马高爱医院及其护士学校的建立与沿革,概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护理教育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但丁《神曲》的救赎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纪基督教观念的产物。《神曲》不仅从总体上按基督教时间观建构了一个基督教的世界,而且主张生活于世俗中的人的救赎必须依赖于自由意志。《神曲》中但丁在探讨人类救赎过程中体现出的“类的意识”正是他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州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打造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福州房地产业发展新思路.认为福州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应将海洋文化内涵中的经济特质很好地融入福州现代房地产发展中.以进一步促进福州城市的发展.文章从福州海洋文化内涵中的悠久性、开拓性、包容性以及移民文化等方面,结合福州房地产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