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名美国科学家7月8日宣称,他以在女性受精卵内植入男性胚胎细胞的方式,制造了同时拥有雌雄双性别的人类胚胎。科学界以及反堕胎团体对此强烈批评,说这种研究严重地违反了人类道德规范。这名美国芝加哥“人类生殖中心”的生殖学研究人员在欧洲生殖医学大会上提出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受精不久的女性受精卵内植入了男性细胞之后,经过几天的时间,男性染色体就逐渐在受精卵内扩散,原来的受精卵成为同时具有男女双重性别染色体的人类胚胎。他透露,他的研究小组一共制造了21个这样的人类胚胎,但只有12个发育正常。在发育正常的胚胎中,男胚胎的细胞完…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事植物生殖的实验研究已有近30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认识到实验胚胎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器官、组织操作向细胞、原生质体操作的水平提升,同时加强研究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从而提出了植物实验生殖生物学与生殖细胞工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12,(23):12-14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重2700克的路易丝·布朗降临人世。这位试管婴儿的创造者是英国生理学家、剑桥大学名誉教授、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的罗伯特·爱德华兹。为此他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使试管受精技术用于治疗不孕成为可能,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的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近年来,人工生殖技术的探索有了许多新的成果,也使得这一技术能更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秋水 《百科知识》2009,(18):48-49
2009年7月8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卡里姆·纳耶尼亚声称,把从人体提取的胚胎干细胞放入一种化学物质和维生素构成的“鸡尾酒”中培养,结果干细胞转化成了精子。把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转化成精子显然是头一遭,这一消息再次让人类生殖的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没有男人的世界会成为现实吗?  相似文献   

5.
任民 《世界发明》2003,26(9):10-10
对于不能生育的夫妇来说,没有儿女绕膝无疑是再痛苦不堪的事情。不过,澳大利亚Monash生殖和生长发育学会不育症专家安南托森将给他们带来福音。他在伦敦的科学媒介中心说,具有生殖功能的人工精子和卵子不久将研制出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提取细胞,研制出精子和卵子的替代品。”托森教授说,“我想这也就需要10年时间,对那些由于癌症而失去精子和卵子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3,(4):16-16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和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课题组在卢光教授指导下,成功采用从流产胎儿和成人包皮中分离的人类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来保持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细胞)不分化状态,从而建立了在人饲养细胞层上培养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体系。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经在这个培养系统中成功传代。经过检测,培养后的人ES细胞的SSEA-4、AKP检测阳性,SSEA-1检测阴性,证明在这个培养系统中人ES细胞保持不分化的状态。这一结果已经为课题组最终建立无动物细胞接触的培养系统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陈婷婷  吴彪 《科学中国人》2010,(11):106-108
2010年10月4日,诺贝尔获奖名单的揭晓仪式按惯例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举行,可容纳200人的大厅同往年一样座无虚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首先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1978年爱德华兹缔造了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从此世界生殖医学界便为之狂热,至今全球已有四百万人因他而降生。1988年3月20日,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降生,他的出生奠定了我国在生殖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二十几年后,这位享誉世界的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来到了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与年轻的中心主任乔杰及其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的交流,共同展望着生殖医学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亨利·阿特兰在<生物学上的可能与社会学上的非可能>中通过区分生殖性克隆和非生殖性克隆两种克隆类型,提出了以法律手段禁止生殖性克隆,规范非生殖性克隆的观点.此观点对有关克隆的立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殖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诊疗系列技术研究及应用"由山东大学承担完成.通过三年多的积极努力,项目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生殖疾病相关的生物样本库,入库样本30余万份;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生殖障碍相关疾病的部分易感位点;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多环节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了临床治疗周期妊娠率;制定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和《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等行业标准;设立了"山东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和"山东省人类精子库培训基地",在十余家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了生殖疾病规范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2015年7月8日,该项目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10.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诞生,10年后的1988年3月10日,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诞生。人工生殖技术标志着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新纪元。这一技术的初衷是为帮助那些不孕不育的夫妇获得后代,自实施以来的确为许多家庭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1.
人物名片     
正张丹,医学博士,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PI,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生殖遗传中心主任。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高校生殖健康与生殖安全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拔尖A类人才,"临床名师"。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健康是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发育与生殖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作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的专项规划,实施发育与生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生殖医学在人类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则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孙启贵  郑泉 《科学学研究》2010,28(6):822-828
基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运用"行动者一网络"理论模式的独特视角,建构了行动者网络并界定了网络中的各类行动者,分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策略,由此深化认识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胚胎植入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胚胎植入研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女性避孕问题 ,它被列为生殖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 ,也是控制哺乳动物“育”与“不育”最关键的薄弱环节之一。它涉及胚胎和母体子宫内膜细胞多重复杂的相互作用 ,涉及源于母体子宫黄体和胚胎组织多种分子在时间和空间精细的调节过程 ,涉及在胚胎植入点同步发生组织重建和改组、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生殖健康的概念已日益被人们重视和接受。它包含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防止性传播、性疾病和体现妇女生殖权利等内容。一、生殖健康的定义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各国代表对生殖健康的内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一切事宜上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1994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妇女生殖健康研讨会,会上中国代表阐述了中国对生殖健康内涵的表述:妇女生殖健康,包括妇女整个周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2月初,46岁的高龄产妇李雪(化名)成功生下一名男宝宝,检查显示这个男婴健康情况与其他新生儿无异,但在出生以前,这个男宝宝的胚胎已经在-196℃的液氮罐中保存了16年之久。2016年5月,这个胚胎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被唤醒,植入孕妇体内后最终成功出生。46岁孕妇顺产"冰宝宝"据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中山一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徐艳文介绍,2000年4月,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  相似文献   

17.
伊凡 《今日科苑》2009,(13):36-37
近日,美、日科学家利用人体皮肤细胞研制出类胚胎干细胞的消息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奋,"生物科学里程碑"、"问鼎诺贝尔奖"、"莱特兄弟"……各种赞誉纷至沓来。然而,兴奋之余,很多值得考虑的问题逐渐沉淀出来:这个  相似文献   

18.
姜国厚 《科学中国人》2007,(12):122-123
作者从生物生殖进化、个体发育等三个层面破解"蛋鸡悖论"之谜,揭示了先有鸡后有蛋的生物生殖进化过程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胚胎工程是21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生物技术之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将成为探讨生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基本理论的有效工具;在实践上,将为人类疾病与健康提供高质量的药物和食品,是畜牧业现代化的保证;同时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胚胎工程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性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4、5期连续报道了世界上首例人类克隆胚胎的消息及引起的广泛议论.4月初的互联网与大众媒体争相报道了意大利生育专家安蒂诺里宣称利用克隆技术成功让一名不育妇女怀孕8周的消息,这一消息同样在全球掀起了轩然大波及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