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宋代文明:出版文化的集中展示 宋代是中国印刷与出版的“黄金时代”. 田建平教授的《宋代出版史》以宋史研究宏观视角构建体例,高屋建瓴,将主要思想观点、研究问题、典型案例、事件、人物、书籍等研究要素有机契合,构架严整,章节分明,研究客体、问题与主要观点醒目.同时,从宋代历史文明的宏观视角考察、研究、认知宋代出版,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宋代出版,从而揭示、阐释并展示了宋代文明.  相似文献   

2.
最近,李连科出版了他的新作《价值哲学引论》。至此,李连科完成了他研究价值问题的三部曲:《世界的意义———价值论》—《哲学价值论》—《价值哲学引论》。从“价值论”,到“哲学价值论”,再到“价值哲学”,李连科是在一步一步地接近价值哲学研究的腹地。1985...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朝野,其所制作、讲说、记述、赋咏,动成卷帙,絫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据《世界图书》统计,我国从西汉至五代,共出书23000多部、270000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11000多部、124000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宋代图书出版业的繁荣盛况。  相似文献   

4.
宋代金石学的缘起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觞于宋代的金石学,在其兴起之初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宋代出现的金石著作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流传至今的仍有二十九部之多(据容媛《金石书录目》),至于这些著作中所称引的当时的藏器之家,更不下数十人,可见其收藏之盛,且此风至宋末犹存(见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这应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探明它的缘起与演进,或许有补于金石学史的研究。一、宋代金石学的缘起关于宋代金石学的兴起,记载最为详尽完整的当属宋人蔡潮铁围山丛谈》卷四“古器说”一段:初,原父(刘敞)号博雅,有盛名,更时出守长安。长安号多古篮。…  相似文献   

5.
虞劲松 《出版广角》2016,(22):15-17
《宋代登科总录》是目前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宋代登科人名录,共辑录两宋320年118榜的4万多登科人的传记资料,填补了科举史研究的空白.全书为1080万字,共排7896码,493.5个印张,采用大16开圆背精装,分14册出版,是近年宋史、科举史研究领域出版的一部极有分量的著作.文章分析和总结了这本书出版的经验,对出版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在宋代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官府对它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校勘活动。私人的校勘成果更是举不胜举。本文就宋代对《史记》的校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湖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社会结构论》(谢平仄等著),是一部全面深入地探讨社会历史哲学的学术著作。我国著名的哲学教授高清海说,该书“仅从目录即可看出很有新意,作为关于社会结构方面的专著,实有开拓性意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导师雍涛说,“该书对社会结构问题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既是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个人们相对熟悉的“老问题”。最近,由王玉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嬗变》一书,选择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的全新理解,从“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两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来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史和在指导中国革命斗争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得出了一系列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特征的重新概括:…  相似文献   

9.
先秦哲学是我国学术园地里最早开出的一簇绚丽多彩的花丛。它对后世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乃至天文学、医学等部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先秦哲学,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根基。这里所列的,只是入门的最基本的论著和原始资料。考虑到读者寻找的方便,尽量选择近几年出版(包括再版)的书籍。一、通论综述先秦诸子思想概要杜国庠著。三联1955年版。并收在《杜国庠文集》内。对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对先秦名辩思潮的分析,尤为详尽。十批判书郭沫若著。人民1976年改版。收在《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内。是作者差不多把秦汉以前的材料“彻底剿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原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方克,1937年投奔延安,一生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1947年出版《蒋介石卖国真相》一书,解放后主编了《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中国的世界纪录》等书,晚年出版了《王船山辩证法思想研究》、《中国辩证法思想史》、《中国军事辩证法史(免秦)》三部哲学著作。方克是一个红色理论家、宣传家和哲学家,是毛泽东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曾经出版过一些普及性的读物。在这种情况下,再编写一部类似的书籍,而不落他人的窠臼,显然是较难的。然而,由邢贲思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哲学小百科》,却能另辟蹊径,以百科全书的形式,既简明、系统地汇集了哲学包括其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又紧密地联系现实,严肃地阐述和回答了当代哲学发展中的新问题以及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人们所关注的一系列哲学问  相似文献   

12.
《宋代出版史》基于宋代文明视域,对宋代出版及其知识生产做了学术建构与阐释,该书既是宋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古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基于国际学术视野,对宋代出版史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了其物质、技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层面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出版,占了我国图书出版中的绝大部分。据《中国出版年鉴》(1998)统计,1997年一年全国出版各类图书12万种,而哲学社科类图书竟有9万种之多!因此,如何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发行工作,对整个图书发行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哲学...  相似文献   

14.
粱波 《天津档案》2006,(8):45-45
前不久,央视热播剧《大宋提刑官》,使宋代法医学家宋慈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医学作中,除《本草纲目》外,就数《洗冤集录》在世界上译本最多、流传最广了。这个中国第一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作的作。就是我国宋代有名的法医学家宋慈。  相似文献   

15.
由我承担的国家“九五”规划出版重点选题、山东省社科规划“九五”重点项目《当代哲学人类学》(四卷本),现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看着还散发着墨香味的新书,我心中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学术著作市场疲软的今天,一部120万字的多卷本学术专著顺利出版,令我的同行们羡慕不已,这不禁使我首先想到了本书的出版者广西人民出版社。正是该社长期以来给了我巨大的支持,才使我在学术上得到了顺利的发展。这些年来我早已深深地认识到,一部专著的问世乃是作者与出版者的共同劳动成果。表面看来,一部书问世似乎是先有作者著书而后才有出版者出书,实际上从深层次上看,大多情况下则是作者之所以要把书写出来是由于有出版的可能,更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出版选择并促进了作者去著书。这个事实表明,在书的撰写与出版总过程中,出版是个极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献》1997年第4期毛毓松先生大文指出,宋代人分辨实字虚字不自张炎之《词源》始,洪迈之《容斋随笔·杜诗用字》就已有此种分辨的记载。这话是对的。据我所知,与洪迈同时的诗人杨万里也有这种论述。杨氏在其《诚斋诗话》中说:诗有实字而善用之者,以实为虚。杜云“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8.
倪士毅先生于1980年发表的《宋代目录学家晁公武和<郡斋读书志>》(《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提要的私家书目。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目录学论文集》收录了这篇文章。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文化史专题史话》和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之最》两书都采用了这种观点。显然,这种观点在近来是有些影响的。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中文版在中国国内出版,可以说正逢其时。该书的议题非常重要,显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他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关系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田辰山在书中指出,中国对辩证哲学曾做出的是一种本土的、历史的、符合本国实际的解读。这种解读所得到的意义,在三分之二多的20  相似文献   

20.
黎红雷博士研究儒家管理智慧的专著《儒家管理哲学》刚一面世,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著名学者李锦全教授认为,该书“对儒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更属难能可贵,应该说这是一部带有开拓性的填补空白的著作。”美国著名哲学家成中英教授也给予该书以较高的评价,认为该书“从管理哲学的观点进行了对儒家哲学观念和体系的探讨,并从儒家哲学的思考中进行了对于管理问题的省察。要进行这两类探讨并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儒家管理哲学体系,是需要对儒家哲学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和分析的,也需要对管理的本质和现代管理科学有正确认识和研究的。无疑,黎红雷君的研究成果充分显示出他这两方面的教养。”在1993年8月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中国哲学会”上,该书更是赢得了众多海内外专家的赞赏,被誉为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力作,是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作出了不小贡献的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