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兵魁 《武当》2003,(6):10-11
青虚派武功源于道家,归宗武当,系内家拳之一种。本派拳法,拳式优美,动作严谨,阴阳互变,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拳功并举。内执丹道,外显金锋。行之于内,养性健体延年,功夫精深者可达“形神俱妙,元真飞举”之上乘境界;施之于外,惩恶扬善,防身御敌,具有  相似文献   

2.
梅山第十七代掌门游世命师祖所传的《梅山拳谱》中的打法真言说道:吾梅山宗派,有先练功夫,再求打法之论,练功为强已,已强则立于不败之地,孙子曰:凡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之谓也;学打为克敌,克敌  相似文献   

3.
杨黔 《精武》2006,(5):10-11
习武之人,于拳脚器械之外,又须练习软硬功夫一二种,或数种。盖功夫之与拳术器械,亦犹耳之与目,宜乎并用,而不可须臾离者也。各类功夫,凡七十二种,练法即各有不同,劲路亦复各异。功夫之高者,莫为气功,练成之后,非但能以气击人,且强身延年,然不易练也。苟习之失当,且易致疾,甚有性命之虞。凡行侠之人,技击之士,虽不能尽各种功夫而练之,然至少亦须练二种以上,一种为自卫(挨打)之功夫,一种为制人(打人)之功夫。制人之功夫,即稍不精亦无不可;至若自卫之功夫,则务须练习极精,于以少敌众之时,难免不为敌人之拳械着身,若功夫不精,必为所伤;若能精绝,纵身受拳械之袭击,亦不至受伤。故较制人之功夫为重要,此又技击家所不可不知者也。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概说武术武术又称为功夫、武功、国术或武艺。以技击为基本特征的中华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瑰宝。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且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具有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配合不断加快的武术国际化进程,使国内外朋友更全面和清晰地认识武术,文章以严谨的态度,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武术的四个特点,即:系统而全面的技击特点是武术相对其他项目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是武术相对西方体育最主要的内在文化特点;拳派林立、形式多样是武术相对其它技击术独树一帜的外在风格形式特点;最广泛的适应性是武术相对其它体育项目突出的健身特点。  相似文献   

6.
神龙闪电手     
吴冲锋 《精武》2007,(12):60-60
闪电手因其发功无形,威力神奇而得名。此功法独特,功效神速,习者若能按要领认真领悟,苦心研修,十个月即可见效。因此功内外兼修,以内功为辅助,故功成后,双掌具有极强的技击威力,既可掌开顽石,又能指碎砖块,抖手发功抛敌于丈外。  相似文献   

7.
李会宁 《精武》2010,(6):46-53
八极小架,又称小八极拳,是八极门中的第一套拳法,也是本门的筑基功夫,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功理功法和变化多端的技击妙术,也是强身健体、长寿养生的不二法门。本套小架为河北省沧州籍武术家、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一等教官韩会清先生所传,属原传老架,曾于1928年由央馆编审处长姜容樵先生定书名为《国术教范大小八极拳图说》正式出版,并被定为央馆学员的高级必修教材。  相似文献   

8.
形意拳同太极拳、八卦掌一样,皆属内家拳种。要求练者内外兼修,内练气血,外练筋骨皮形体。但形意拳同太极拳、八卦掌相比较,又突出刚力明劲,使初学者颇难掌握。 且此拳练时需刚柔相济,明劲浮而暗劲实。伤人于无形。因此,要求初练者须不疾不缓,不骄不躁,循序而渐进。遗憾的是,现代大多数练拳者只知练形,而不知练意,形似而神离,从而走上岐途、弯路。甚至刻意追求,最终会越拔越僵。以致全失内家拳之根本,而趋之于拳击、散打之风流矣。 大凡练内家拳者都认为:刚开始练时,应先练形而后生意,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心神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少林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少林拳又是少林武术的精华体现.它以内外兼修为并重的鲜明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摄养生之精髓,强身健体之功效,集技击之大成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功夫,国人一般称之为"武术",这项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国人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如今随着全球文化的交融沟通,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到了"功夫"的魅力。在这其中,银幕"功夫女王"功不可没。无论是有功夫底子,还是从未接受过武术训练,为演出而从蹲马步学起的半路出家,哪怕是在特技效果开路的功夫片中,这些打女们最终所呈现的飞踢、后空翻等动作,或优雅或惊险或流畅或刺激,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弘扬功夫文化的美丽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有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传统养生术给予我们的思想启示,即养生保健既要顺应自然,又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做到内外齐养,形神兼修,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把握中和之道等等。  相似文献   

12.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李宁  李成银 《精武》2007,(1):8-8
此功为梁山子午门功法的一种,阴阳并练,刚柔相济,练精化气,练气生力,练力养神.内外兼修,是一部动、静、气、力、形、意、神、志并练的上乘功夫,此功分内功、外功,外功又分上部功、下部功。此功易练易懂,不出偏差,是武术养生、技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秘宝。  相似文献   

14.
孙式太极拳身法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武术项目之一,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内主静心养性、外主锻炼体魄)。它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非柔曲不能化,非刚直不能用。体用则为以柔克刚,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方法。练此拳时应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内外相合,千万不可用拙力,应以意行力意到力到。关于太极拳的练法,先父常说:郝为真先生谈练太极拳有三层意境,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  相似文献   

15.
李明 《武当》2013,(5):30-32
四把捶精要出手横捶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四把捶一向为本门不传之秘,因此有"斗金难买四把捶"之说。现在各支流演示的四把捶,因人与人之间的打法特点和风格的不同,在套路上也就略有出入也纯属正常。但它们的核心动作与主旨却并未改变。四把捶套路简单,来回走直趟,核心是横捶,鹰捉,虎扑,虎蹿。四把捶既是套路演练,又是技击能力的演练,内外兼修,应变无穷,日久功深,拳打万变,其意自现。  相似文献   

16.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从医学角度看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之精粹,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经常习练太极拳,可以流通气血,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怡养心神,延缓神经大脑的衰老;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内脏器官机能;节节贯穿,增强肢体关节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熙耕 《精武》2008,(8):21-22
太极拳乃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之功法。外动形活如龙虎,内养身安似云风。龙无云、虎无风、则威风尽失。只练拳、不养生,必损其根源。缘此,太极拳爱好者不可不知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9.
阎彬 《武当》2009,(12):8-10
武当内功易筋经以外动辅以内功,内外兼修,是武当内家功夫的代表功法。本功练习时,不仅能对外在筋骨产生扩张、缩挣、绷拉及撕分等锻炼效验,而且全身内外均可体会到松与紧的弹性感应。另外,其练法也不仅仅是在直线上的,其中还包括有拧旋转动、翻滚与伸曲、缩小放大、吞吐开合,以及上身与下肢的相反转动等动形。  相似文献   

20.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8-58
先师云:“形而上者谓之意,形而下者谓之势。演形意拳术者,熟玩内意外势之语,于拳道则思过半矣。”盖拳意者,人神所素具之灵机也,灵机者,必藉拳势而显者也。舍拳势,则拳意浑噩将无所用。未闻‘意’,‘势’有孤立而成者也。神之取给于形,形之取给于神,相反相成,并完吾人虚灵不昧之天真;觉行圆满,包举无遗,此形神得其宜之总说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