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2.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嘉 《军事记者》2003,(6):22-24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这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在一直以来的实际操作中,这种“把关”作用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把握住新闻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主要是政治方面)等等。事实上,在新闻媒介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从报纸诞生之日起,人类文化的散布传承就程度日重地依赖着媒介;时至今日,新闻媒介更是在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中起着无人可替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作用才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4.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新闻把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闻把关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作为传者的大众传媒如何筛选、过滤新闻。再往深处讲,就是如何控制传播、宰制传播、统驭传播,使新闻的传播按照传者的意愿进行。 在西方,传播学先驱卢因提出“守门人”的概念。在卢因看来,传播者所处的位置与守门人相似,职守都在于把关,任何传播者都是把关人,都有意无意地把守着一方“门区”。在这种方式下,传者是主动的,他拥有采集、整合、传播新闻的权利;受众是被动的,他的任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来接受这些经过加工的“新闻”。当然,受众有时也是主动的,他有选择传媒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走麦城” ,在新闻传播中并不鲜见 ,出现这样的现象 ,无疑会给承担舆论监督的新闻传媒(包括记者、编辑)的形象蒙上阴影 ,更会给舆论监督带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应。舆论监督如何避免“走麦城”?我们认为关键一着在于“把关”。“把关”是传播学的一个概念 ,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环节 ,其基本内涵为 ,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而这种“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实施舆论监督 ,既是新闻传媒的一项传播活动 ,又是党和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与神圣使命。从…  相似文献   

6.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7.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甜 《新闻实践》2007,(11):35-36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博客、播客的一夜成名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满足了人们喜欢个性表达的嗜好,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在网络媒介发展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博客、播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双客” (博客和播客的简称,以下同)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进一步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随后,学者对它做了大量研究,传统媒体“把关人”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甚至出现了“无关可把”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这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一直以来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把关”作用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把握住新闻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等等。事实上,在新闻媒介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同样至关重要。“把关人“理论最早是由传播学先驱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科特·卢因提出的。1947年科特·卢因发表了《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他在研究家庭主妇如何决定购买食物以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挑战,"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对"把关人"理论进行回顾并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新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范雨霏 《青年记者》2012,(18):53-54
“把关人”角色的共享与泛化 “把关人”(gatek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为家庭选择菜肴的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把关人”的作用.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认为编辑是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人”.其后,不少学者指出,除了编辑,记者、编审、总编都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都是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简而言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并就职于大众媒介组织的新闻工作者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宽泛,其中不乏鱼龙混杂。作为主流媒体,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传递,而是做正确的舆论引导,因此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把好关口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作为把关人的新闻编辑不仅要确保新闻事实精准无误,更要确保新闻传播的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本文作者总结自己多年编辑工作经验,谈谈编辑如何当好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14.
梁锋 《新闻前哨》2013,(4):84-84
“把关人”(gatekeeper)又称“守门人”,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相似文献   

15.
李柯 《新闻前哨》2013,(12):78-79
"把关人"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他的《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他们只允许符合其价值标准或群体规范的信息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把关人"概念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把关人"根据其所属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把关人     
是传播学的常用概念之一。它常被用来说明报纸编辑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来文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群体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渠道。在每一条渠道上,都有一个“关”。每个关口,都有“把关人”。消息、观念和理论,哪些应通过这个渠道传出去,哪些应留下不传。全由把关人决定,把关人地位重要,权力大。他们的知识、意见和态度,对受传者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始终是受一些个人或集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发生一场空前的巨变:踏上信息高速公路,迈向网络时代新纪元。 于是,新闻传播者面临着角色的转换。 于是,“把关人”问题凸现于传播学者和实务人士的视野。 一、网络新闻传播:“真实为王” “媒介即信息。”这是加拿大传播学教授M·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论断。尽管三十多年来传播学者们对此争议不断,莫衷一是,但近些年来网络传播的出现与发展,已经并正在为麦克卢汉的论断提供明证。 这个新时代的媒体在其肩负的新闻传播功能方面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网络新闻媒体的先天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  相似文献   

18.
王璋 《军事记者》2004,(6):57-57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了“把关人”学说。他在1947年发表的章中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某些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个人的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渠道中布满了把关人,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传播都起着传播把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玲 《新闻记者》2006,(12):45-47
一、Web2.0时代“把关”理论的发展 从1950年怀特将“把关”的概念正式引入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媒介制度层面和社会体制层面),“把关”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当然,五层面模式是一个普遍性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并非针对网络(更非Web2.0)传播提出.缺乏对它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便是五层面“把关”模式之于Web2.0的运用及指导。  相似文献   

20.
周以欣 《新闻通讯》2013,(12):20-2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把关”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