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亨利·詹姆斯是最早有意识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主要技巧纳入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使节》这部作品中,通过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特别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成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①作为文学艺术花园中一朵花的中篇小说,要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形象,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抒发感情。金永福同志的中篇小说《汉子》(最早发表于1989年《山花》杂志,后结集于金永  相似文献   

3.
《晋语》为《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书》一样,《晋语》以记言为主,同时叙述历史、传记人物。在史传文学中,其语言独具特色:含蓄而流畅,生动而严谨,优美而准确,灵活而工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技巧。《晋语》运用语言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语言提供借鉴,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兰州古称“金城”。历代文学家或写实叙事,或浪漫抒情,皆以诗性的话语描绘了兰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情感。历代文学中的兰州形象已沉淀为兰州的城市文化记忆。小说家李西岐的长篇小说《金城关》对社会转型期的兰州城市生活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审美观照。城市日常市井生活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金城关》以20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为小说叙述的历史语境,以“金城”为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场域,以黄一鸣、梁小卉、陈木楠、马蒂尼、梁锦华、孔守道等人物的生活为叙述内容,全面细致地呈现了兰州的日常市井生活。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有较多关于梦的记述,而且其中对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对梦的阐释就是按照某种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结合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体验进行再加工,从而展现出人物潜在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性格。《左传》这种梦叙述的文学手法是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下面三方面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燕世超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4-17,23
《斯人记》的叙述策略主要表现在:全知叙述与限知叙述的相互转换使叙述灵活自如,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话语模式与对话艺术的衔接产生较强的语言张力,叙述频率与和合律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文本主题。这种叙述策略来自对前人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借鉴,又有作者的独创和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作家付秀莹在新作《他乡》中,讲述了翟小梨从芳村走到S市最后到北京的奋斗历程。作家在小说中采用打乱叙述时间、多重人物叙述视角和变换人物叙述视角及转换叙事空间等叙事策略,为小说带来了时间"绵延"的特征,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阐释了"他乡"的隐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叙事文本的叙事特征集中体现在叙述框架结构、叙述交流层面、叙述声音、叙述聚焦、叙述时间安排等方面,涉及到人物结构模式与人物描绘方面。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作为都市爱情网络小说经典之作,通过对话体话语模式与自白式的剖析纠缠不休,隐藏在第一人称人物叙述者之后偶然一见的窥视者以及五组交织、重复的情爱纠葛,体现出独特的叙述交流特征、叙述角度特征和人物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叙述视角的策略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波伏娃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灵活运用,勾连了情节线索。其中,第一人称内视角从主人公目前的角度表达了作者代表女性发出的伦理意图;限制性全知视角使读者与人物产生理智性共情感受;还有不同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配合。这些叙述手段的交错使用都具有深刻的叙事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家为主角的文艺类科普作品的创作是科普创作中的一个弱化区域,更是文学作品长廊里黯然失色的一个展柜。作家如何把握以科学家为主角的科普作品的创作,兼顾文学与科普的双重功能,对于作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得者陈典松的长篇科普历史小说《詹天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鲜活的研究范例。作者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宏观把握和细节设计,语言叙述的沉稳、严谨,结构布置的大气、周密,人物描写的细腻,对科学事实的逻辑陈述等,都是这部作品留给我们的启示,其通感效应中的文学品味,坚持在叙事过程中传播科技知识,展示人物的科学精神,立体地、多视角地演绎人物的家国情怀,从细微处突显人物复杂情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詹天佑》一书艺术创新与科学的、逻辑的原则有机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申丹将叙事视角分为零视角(全知叙述),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以及第三人称外视角。以申丹的叙事视角理论为基础,笔者分析了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叙事视角。在《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中,麦卡锡主要选用了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视角叙述两种叙事视角,对小说中的人物行动、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揭露,作者也将这两种叙事视角作为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在仔细阅读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基础上,本文在零视角和人物视角叙事模式下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的空间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薇小说的主题或观点表现为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平民意识在作品中的相互纠缠,相互渗透,确切地说,她是在新写实小说的潮流中,以民族意识作为广阔的背景,描述表现女性平民的生存意识。因而黄薇小说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叙述方式固然可见,但更多的由于先锋派影响表现为向生活原生态的还原,把人物叙述与作者叙述掺合在一起,把人物语言和转述语言掺合在一起,尤其是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使小说蒙上荒谬、怪诞和神秘的色彩。而口语入文,文野掺合的小说语言活泼跌宕,简炼的描述中常常出现黄薇式的格言。  相似文献   

14.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而进入历史新时期的社会现实为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提供了土壤。伤痕文学作家们为了使作品达到教育民众、宣传政治、图解政策、诉说苦难、拯救心灵的目的,继承和发展了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这一叙事模式的运用也正符合当时在拨乱反正的历史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伤痕文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韩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金基德对于边缘人物的关注,人生哲理的阐释,宗教思想的参悟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叙事策略上的.他擅长用想象中的现实来取代真实的现实,用弱化的情节来营造氛围,使叙述更具张力,梦幻式的叙述更是应用的得心应手,通过这些独特地叙事策略,他营造了自己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6.
叙事性诗歌是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一类诗歌,它既有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又少不了抒情,二者往往是紧密结合的,可以说是一种介于纯叙事和纯抒情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宋代的叙事性诗歌具体描述人民悲惨命运,揭露官吏的丑恶嘴脸,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阶级,体现了此类诗歌的深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有限全知视角的特征之一是叙述者自限眼光聚焦于人物进行叙述,从而导致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分离,又因二者分属于文本时间中的叙述者和故事时间中的人物而造成两种时间关系并置交错。这种从时序、时距、频率等形态中体现出来的时间的拼贴并置成为有限全知视角的又一重要特征,对文本的叙述和阅读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想通过对《围城》的分析来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8.
《布里尔小姐》通过选择人物有限视角叙事 ,使用自由间接引语表现主人公的“顿悟” ,让叙述者从叙述中退出 ,使小说充满人物的主体意识 ,并在关键时刻使用直接引语否定“顿悟”形成“幻灭”。自由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强烈对比 ,构成了布里尔小姐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构成了布里尔小姐话语“无声”与他人话语“响亮”之间的反差。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已经发表了4部小说。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谭恩美系列小说中的华裔女性人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话语权威"。为了实现这种权威,谭恩美在其作品的叙述中采用了三种叙事策略——传统的作者型和个人型叙述声音以及较为现代的集体型叙述声音。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华语文学中,中亚东干文学在语言上别具一格,以中国西北方言(包括晚清白话与当代口语)为主体,兼容俄语及阿拉伯语借词,言与文的高度一致,叙述语言的民间化与口语化,独特的语意系统与农民叙述视角,构成了东干小说语言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