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对于他的翻译策略,尤其是选用古雅的译笔翻译外国文学,各家评说不一.本文拟从文化视角切入,重新审视林纾的翻译,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林纡及其译作,而且会使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两种文化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斗争与协商的结果.在诸多文本外因素制约下,译者有时必须适度逾"矩"以保证其翻译作品顺利地为特定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论及翻译研究的综合性、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就林纾在翻译《黑奴吁天录》过程中对内(需要和能力)对外(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和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林纾的翻译有更深入的了解,试图为译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严复和林纾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两大翻译家,是把西方学术文化思想引入中国的先驱,引领着中国近代文化的现代转型。20世纪中叶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研究者意识到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它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行使着权力,以更不易觉察的方式构建着主体和客体。从这个角度观照以严复和林纾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翻译,则可以发现知识背后的政治在塑造中国文化身份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纾,作为中国晚清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是中国译介西方文学作品的第一人,在当时社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虽然林纾不懂外语,他和魏易及其他翻译者合作,通过倾听口述者的口译,林纾翻译的作品多达180部。他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也大受赞赏。林译《黑奴吁天录》,即斯托夫人所作的《黑奴吁天录》,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众所周知,英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各自包含不同的文化因素。而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本文从英汉词汇对比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林译《黑奴吁天录》的影响,以便研究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做到既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又巩固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探讨了著名翻译学家钱钟书在其所著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所提出的"诱"、"讹"、"化"的翻译思想,以及其对于中西异质性语言文化之间的互解互译具有的理论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后殖民译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译著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译者的政治思意识和解殖民功能来解读林纾的《黑奴吁天录》。  相似文献   

7.
晚清文人林纾"力延古文之一线",坚守传统文化及古文论之精髓,创作实践与理论成果极其丰富,堪称古文大家。然而其古文理论的光芒被"林译小说"所遮掩,研究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春觉斋论文》为主要探究对象,分析林纾古文理论的传承与变革之处,从而阐明他在古文论的建构以及发展创新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商务合同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法律文化交际活动,商务合同的英译过程也是有目的的选择过程。在以目的论为主体的功能翻译理论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微观层面的字、词、句等的对等,还要充分考虑宏观层面的合同文本功能及翻译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商务合同英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对旅游资料翻译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分析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译者应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方法翻译旅游资料,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门历史学科,都有一个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我们都会面对其历史的是非功过,而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褒贬毁誉。翻开现有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对林纾其人大都褒少贬多,甚至有毁无誉。因而对初学者造成了这么一个片面的印象:林纾——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千古罪人。如果我们不受“现代”这一时间观念的束缚,将问题上推到“近代”,对林纾作一个整体的考察,就不得不承认:林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应占据一席地位。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翁、践卓翁,福建闽县人,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父亲初时贩盐,不幸船沉,后到台湾经商,又亏了本,致使  相似文献   

1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应打破对源语字字对应的束缚,以忠实源语信息为原则、满足译文委托人为导向、准确将信息传达给译文接受者为核心目的。应用文本翻译的特点恰恰与功能翻译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信息型""诱导型"和"表达型"应用文本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合理的翻译策略,得到信息更为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会展标识语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跨文化交流活动,英译标识语在会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佐以会展标识语的实例,介绍了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会展标识语中较常用的三种翻译方法,即习惯表达翻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3.
不通西文的翻译家林纾译介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然而,在其180余种文学译作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讹错,成为众多评论家评论林译小说忠实与否的焦点。文化操纵理论的出现为研究林译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历史的眼光对其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即这些讹错是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共同操控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为人们更加客观地评价译者及其译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德国功能派翻译观看公示语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语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作为对传统"等值论"的重大突破,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为翻译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解决了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及其翻译策略越来越无法解决的公示语翻译问题.本文在对功能派翻译理论归纳总结基础上,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公示语的英语翻译功能进行分析,归纳了我国公示语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失误及纠正方法,总结了公示语的翻译规律和翻译策略.对提升我国公示语汉英翻译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注重实用性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观。它的不仅强调了翻译实质,而且注重分析翻译参与者和翻译原则的提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中英文本互译变得更具有实用意义。而功能翻译理论可以为这种实用文本翻译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在目的法则的导向下,译者可以通过合适的翻译策略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文本进行翻译,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本质是再叙事。本文将叙事与翻译结合,探讨叙事维度下翻译的实现策略。在阐述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以后,以特定文本为例,研究叙事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英语翻译技巧研究,有利于英语翻译研究学者有效利用功能翻译理论,通过多种翻译技巧的使用,提升翻译译文质量,满足自身翻译能力发展需求。研究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翻译技巧,需要研究学者正确认识功能翻译理论基础,清楚其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结合口译技巧、意译技巧、综合翻译技巧以及关系处理技巧,实现英语翻译技巧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学派就是功能学派,该学派针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重形式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重社会文化及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论,其代表人物汉斯.弗米尔、卡塔琳娜.赖斯、以及克里斯蒂安.诺德均提出了颇具丰碑意义的理论。该派提出的目的论、标准多元化等理论具有较深的现实意义,但作为一种理论,功能派翻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主要强调翻译目的,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介绍了目的论的三个经典原则,即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与忠诚原则(fidelity rule),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目的论在翻译市场背景下呈现的功能性、技术性与道德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运用综合了文献法、比较分析法、观察法、实测法、调查研究法对科技英语翻译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与讨论。首先,我们对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文本功能类型学与目的论进行介绍。其中目的论又分为忠实法则、目的法则、美学法则三大法则,对他们进行了分别讨论。我们又从科技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科技英语翻译的目的两方面对科技英语的功能进行分析。第三,我们对科技英语在应用中语言结构的特点、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有效加强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科技英语的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