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9,(1):18-22
元明时期产生了大量的通俗文学,抢婚故事在这些通俗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狂欢诗学的视野下,可以看到元明时期的抢婚故事具有鲜明的狂欢性,双重性的故事人物、独特的狂欢时空及狂欢体裁在元明时期的拓展都显现出这一时期抢婚故事的狂欢性。  相似文献   

2.
从故事、故事精神以及诗性和幻想性三个方面入手,对王小波两个不同版本的《红拂夜奔》做了比较分析,指出王小波多年写作历程中展现出来的“大师”般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3.
发散性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有意识、有方法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托英语故事,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借助语境教会学生有效扫除英语词汇学习的障碍,组织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故事主题,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我与故事     
点评:本文作者跳出大多考生选材范围,不受所供材料的暗示影响.从自己观察视野出发,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体验、真实情怀。从可写性看,本考生不但能写.独辟蹊径写我与故事的故事,而且还善写,  相似文献   

5.
"故事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情感和价值观融入故事中,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知识。故事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都是在故事化的情景中过着故事化的生活,倡导故事教学法符合这一人类本能。故事教学法具有满足需要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三个基本特点,具体策略包括口头讲述法、视频故事法和互动故事法。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故事化"是一个有待构建的命题。本文从作文教学"故事化"的视角出发,通过"事感""事意""事性"三个层次,分别阐述了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确定、学生写作能力的驱动机制和作文教学"故事化"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历史故事,一般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历史文献或 者典籍。它可分为史实性故事、传说性故事、虚拟性故事几种 类型,还可被分为人物故事和事件故事两种类型。本文将针对 历史故事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科学穿 插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8.
对民生新闻的挖掘,已成为各大媒体夺取独家新闻的法宝。民生新闻报道应注重选题的接近性,力求语言平民化、写作故事化,并为受众获取民生新闻提供便捷。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它不直接界定教育的实然性。也不直接规定教育的应然性,它只是给读者讲述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鲁迅最后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历经13年,分为三个阶段,其间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曲线和曲折的写作心路历程,最终形成和发展了其独特的怪诞现实主义风格,表达了鲁迅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存在与叙述荒诞性的终极感悟。  相似文献   

11.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有趣的故事来改善教学过程中的单调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在故事中学习英语词汇,听录音,看卡通,感知故事,阅读故事,讲故事等不失为小学英语的实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故事是孕育、承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利用故事独特的传播优势、情感优势和行动优势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突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限制,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间。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拓宽故事的来源、注重故事的选择并突出故事的问题性、情境性和意义性。在具体的运用中要认真考量经验事实与意义诠释、个别案例与社会一般、价值留白与价值导向这三对关系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比重,其社会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是进行好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紧扣故事法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分别从故事法的内涵、优势所在和主角所在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马悦 《文教资料》2020,(7):71-72
目前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切性程度较高,但是实际应用相对较少,即使部分语文课堂中能够应用故事教学法,很少有教师能从中拓展,故事的真实性、多样性、哲理性、应用性和情境性没有得到展示.故事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不陌生,很少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本文主要研究将故事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以故事转述为路径来探寻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在中国环境下的现实性,研究发现:1.故事转述中“要求-不要求”、“提醒-不要求”、“不要求-不提醒”组口语表现有显著差异;“提醒-不提醒”、“要求-提醒”、“要求-不提醒”组学生的表现没有差别;2.教师的纠正反馈语可以提高专业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频率,学生对于老师跟常用的“诱导法”、“重复法”反应更敏感;3.教师的“诱导法”有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祝菡 《考试周刊》2011,(46):199-200
将暗喻性故事治疗引入到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不仅能有效降低当事人的防御,与其潜意识连接,将潜意识出现的内容与自我和社会伦理要求进行对峙,而且能通过仪式化的暗喻,给当事人注入新的态度和感受,从而改变当事人身心危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变羊故事发端于汉译佛经故事。羊崇拜中的化观念是复杂多样的,其与方术、鬼灵仙怪等传统化多种分支纠葛难分。母题利用变羊信仰教训妒妇,故事主流倾向被注入了男性强势化导向。而故事前半部分暗示的男性性放荡,则被轻轻掩盖了。  相似文献   

18.
识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为提升识字教学趣味性,教师适时引入故事内容,将识字与故事融为一体,其切合性是极高的。教师积极展开故事信息搜集、为学生创编识字故事、科学运用识字故事展开助学活动,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识字体验。  相似文献   

19.
故事生动形象,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日渐疏离生活的教育要回归本真,就需要故事:链接生活,活用资源演绎知识故事;激发潜能,引导学生成就个性故事;倾注真情,以身垂范书写师爱故事。  相似文献   

20.
故事生动形象,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日渐疏离生活的教育要回归本真,就需要故事:链接生活,活用资源演绎知识故事;激发潜能,引导学生成就个性故事;倾注真情,以身垂范书写师爱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