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初期形态。雏形的词学思想伴随着敦煌曲子词的节拍相继萌生。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缘题所赋予抒其哀乐的词体功能意识、鲜活生动的原始形态以及朴拙自然的审美理想。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尚处于直觉、混沌的状态,但从它的创作倾向来看,在混沌的状态中,孕育着未来词体发展的多样性的合理趋向。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数十种曲子词写本,录有曲作品近二百首。关于它的研究.曾经是敦煌学的热点之一,因为无论是在其史实考证,还是在其理论形态上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论。近百年来,关于敦煌曲子词的收集、整理、校勘等方面,学术界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其中的若干重要作品的个案研究也愈加深入,并由此引起词起源问题研究的新突破。然而,由敦煌曲子词的文学性质等问题引发出的系列理论问题却仍是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忽略了对它的地域文化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敦煌佛教曲子词的几种调名源流及其歌辞在敦煌写卷中的保存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辨,进而认为体制短小的民间曲子词并不适合传达佛教思想,这也是佛教很少直接引用曲子词调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指出敦煌佛教曲子词的主体是拟调名和失调名者.  相似文献   

4.
与之后的文人词不同,敦煌曲子词具有强烈的民间特色,主要体现在题材范围广泛;运用浅显通俗的口语;使用故事系列词、联章对答等民间文艺形式.  相似文献   

5.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一部分,也是唐五代文学园地中的奇葩.它源于民间,多为民间无名氏的作品;与同时代的《尊前》《花间》等文人词相比,其语言、题材、词体等方面又有许多迥然不同的地方,这正是敦煌曲子词与文人词的分野.本文拟就其几个方面陈述一些看法.方音与习语敦煌曲子词中,有些词篇很不协韵,语言也颇费解.以前研究家们多从校勘学上着眼,认为系由辗转传抄中的讹夺、误增等原因造成的;还有人从我国词学史上论断.以为与初期词平仄不拘、用韵自由有关.诚然,传抄中讹夺、误增者不少,初期词中用韵自由者亦有,但是,它还与唐五代边地一些方音入词不无关系.这从敦煌曲子词的许多词篇中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6.
对于敦煌曲子词的研究 ,前人论述甚繁 ,但这些研究更注重对《云谣集》之外的敦煌词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述。以词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为切入点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的同中之异 ,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能够清晰地阐释出它们独特的艺术风貌及审美追求 ,而且也可以根据这种差异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打开以后,敦煌曲子词便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与探索,并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但在敦煌曲子词的研究与批评中,仍然存在着方法、观念及结论等诸多方面的分歧。尤其是关于《云谣集》中30首词的词性界定,词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本文从"民间词"与"文人词"的不同概念入手,通过对《云谣集》与敦煌其他曲子词以及后蜀《花间集》所作的文本辨析,再结合其形成过程的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词集性质作进一步的确认,最终得出其应替代《花间集》成为我国首部文人词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正> 曲子词源远流长,早在隋唐之际,就已在民间流行,而到了晚唐、五代的“花间”时代,则从小邦附庸而蔚成大国了。曲子词由民间向花间的演进过程,以前因限于史料无从了解。敦煌曲子词的再度问世,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刘大杰先生认为敦煌曲子词代表了八世纪到十世纪中期这一阶段的词史发展;俞平伯、阴法鲁、唐圭璋诸先生也断定它是唐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敦煌曲子词中三首反映民族友好关系的词篇(《献忠心》二首、《赞普子》一首)的叶韵、用字、年代进行了考释;又对敦煌曲子词中有关爱国题材的十余首词篇的内容、韵律、时代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考论。作者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10.
敦煌曲子词作为现存最早的唐五代民间词,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敦煌曲子词中多次使用泪意象,以展现男女不同的生存环境,反映当时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普遍生活面貌。尤其是泪这一特殊意象,更加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民俗因其具有文化的与生活的二重性 ,可以为中国妇女文化研究提供大量丰富而生动的资料。但对民俗的研究仅仅借鉴中国传统民俗学的方法是不够的 ,而应从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中借鉴。其中 ,人类学的理解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最具启发性 ,这是因为人类学与妇女文化研究都是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联语是一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湖州联语承载了诸多的地方历史、风情的文化内容,亦文亦史,亦庄亦谐。湖州联语不仅撰制水平相当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还由于联中的人、事、物涉及到湖州乡土人情和轶事掌故,成了湖州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紫阳民歌的整理和分析,努力发掘其中有关紫阳民俗的艺术表现内容,并结合紫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解说.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和解说了紫阳民歌中所表现的紫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相似文献   

15.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表现,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丧葬习俗,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轰轰烈烈的白事,被人们看作一生的一个完美归宿,而通过这些丧葬礼仪活动,也产生了一大批民俗行业,纸扎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是丧俗艺术中一种主要而又相当普遍的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超越其审美价值。甘肃通渭丧葬纸扎品种多样,颇具特色。就通渭丧葬纸扎的种类、工艺特色等进行田野调查、通过采访纸扎艺人、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通渭丧俗纸扎进行探究,感受陇中文化的丰富多彩和通渭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王三敏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5):53-57,83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社会交往中起着协调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它体现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与风俗民情。主要从避凶趋吉和避俗求雅两个方面对合阳话中的委婉语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并从社会文化及民俗的角度,对委婉语的形成原因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紫阳民歌的整理和分析,努力发掘其中有关紫阳民俗的艺术表现内容,并结合紫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解说。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和解说了紫阳民歌中所表现的紫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对传统节日春节非常重视,本文从祭祀与拜年、饮食及服饰、风俗活动、传统习俗之变化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韩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且探讨了这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之必然趋势。通过考察两国春节传统习俗,展现两国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面貌,比较两国春节习俗之差异,同时唤起人们对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东北方言与关东文化关系摭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洪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26-128,F00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具体到某个地域.就是方言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东北方言作为关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关东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岁时节日,在客家地区有着较广泛的流传。本文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材料,从人日节的历史起源入手,详细介绍了不同客家地区的人日节习俗的具体内容与差异,着重分析了客家人日节习俗的文化与意义内涵,以此丰富对客家文化特别是客家民俗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