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因此,大力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扬中国革命传统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最近,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本刊第6期刊发了张奇伟阐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本期,特邀柴艳萍撰写了关于中国革命传统的文章,供各地开展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参考。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本文初步探讨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教育;孝亲敬祖的爱国民风教育;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经史诗文教育。总结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诗文经史为主要内容;富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家庭教育;古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教育氛围的营造,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家本身就是著名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支柱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因此,新时期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最生动的教材,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使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的祖国的历史,才能产生无比热爱祖国的浓厚情感。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这是人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和忠于祖国的坚贞信念,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奋发向上的极大动力.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为抗击外来侵略、振兴中华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光辉榜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本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历史教师应利用历史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历史中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把爱国与爱党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并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振兴中华,实现理想为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也是全国人民最纯洁、最朴素的情感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扬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立强国之志、育爱国之才,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将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遍地生根发芽,在爱国教育滋养的旗帜下开出民族花,结出爱国果。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根植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之中,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包含深刻的时代内涵,其中,中华民族拥有的丰富爱国实践构成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解放理论和国际主义理论构成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延续的精神财富,是促进民族兴旺最鲜亮的底色,也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以理性认同为切入点,以情感认同为关键点,以行为认同为落脚点,即从理性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维度入手,三个维度是逐步深化、循序渐进进行,进而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从而真正引导大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正>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增强其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在一些学校的德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导致部分青少年爱国意识薄弱,爱国素养难以真正提高,因此,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时政课中,教师要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时刻牢记心中的使命,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讲读中外名句,阐释爱国内涵;重温历史故事,担当爱国责任;榜样示范引领,践行爱国行为;学习伟大领袖,树立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传统的爱国主义传统资源,通过在校园文化中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形成牢固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讲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以便将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  相似文献   

14.
爱国 ,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就是长期积淀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情感。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我国各族人民生存发展、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都始终坚持用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励群众 ,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在我国即将实施第三阶段的强国战略和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新时期 ,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对祖国荣誉和尊严的强烈自豪感 ,对祖国兴衰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通过“爱国志代代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讲爱国英雄故事、背诵爱国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楷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诗词等。 要求每名学生能讲一个爱国名人故事或背一首赞颂祖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6.
哪怕处于和平年代,作为中国公民,也要做到不忘祖国、铭记历史。为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响应爱国主义号召,爱国主义教育正一步步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信念,并且做好随时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思想准备。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树立爱国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要求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爱国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生成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爱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思想,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回应新时代爱国主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典型的先进引领作用,注重运用仪式庆典,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课堂,而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中的灵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之一就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而数学课也迫切需要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因为只有对学生的教学任务组织到解决教育任务的过程中时,教学任务才能解决得最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放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