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传统小学研究到清代进入了全盛时期。仅研究《说文》的学者,据近人丁福保的统计就达203人之多。可谓学者辈出、著述浩瀚。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造诣最深、成就最大,一直被学术界公认是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不可多得的一部要著。关于这部书的多方面成就,前人已有很多评述,本文仅就段玉裁贯通于《说文解字注》中的古音学原理及应用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一七三五———一八一五),清代有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韵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注》,为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极重要参考书。有《六书音均表》附其后,其六类十七部之古韵,“同声必同部”,谐声表,支脂之分立,侯部独立,真文分部等均为不刊之论。“能发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说文解字注》804页,以下凡称引《六书音均表》,不再注出处) 《六书音均表》是段玉裁研究古音韵的专著。他生活的乾、嘉时代,正是音韵之学大起的时代。古音学自吴械开其端,陈第、顾炎武、江永继基后,在他当世,又有戴  相似文献   

3.
梁凤居 《现代语文》2007,(11):120-121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汉语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注》涉及训诂、文字、词汇、音韵、文化、辞书编纂等方面,本文欲对其校勘加以探讨,总结《段注》的校勘方法,管窥段氏的校勘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说文解字注》示部为例,探讨段玉裁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包括阐明《说文》体例、辨析训诂术语、校订《说文》、重视引申义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奠基之作,为之作注解的著作颇多,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最具权威性。本文欲探索《说文解字注·糸部》中一些方块汉字所透视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陈晨  陈乐乐  王东 《天中学刊》2022,(4):112-121
段玉裁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多引用元代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以下简称《韵会》),段氏研究该书的成果融汇在其《说文解字注》中。然而学界对段氏的这些成就关注不多。通过研读《说文解字注》,收集书中关于征引《韵会》的资料330余条,从辨析《韵会》之讹、补正《韵会》之夺、删正《韵会》之衍、《韵会》与《说文解字》存在异文、段氏引《韵会》以纠正他书之讹、段氏所引《韵会》版本与今本《韵会》存在差异等角度考察段氏征引这些资料的价值,旨在深入揭示段玉裁对《韵会》的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注》体现了段玉裁林林总总的治学观点和治学方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其哲学品格的生动写照。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出发,分析了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截然相反的两种哲学品格。正是这些哲学思想潜在地指导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所谓的"连绵字",在今天来看属于联绵词的范畴,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在构词上具有合二字成文,不可拆分的特点;在音义关系上表现出义存于声,字随音转的特性。段玉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连绵字"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首先,他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连绵字"说解条例进行了详细总结。另外,段玉裁作为音韵学的大家,在"连绵字"的研究中充分利用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对"连绵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较之前人都有更清楚、更科学的认识。他的探索甚至已经涉及到了对"连绵字"成因的探讨。虽然段玉裁的"连绵字"观还有很多暧昧不明的地方,但是他在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是一部研究《说文》的专著,同时也是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典范之作。段氏在训诂理论上的贡献,对今天的训诂学理论的建立和古籍整理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总结。从整体性上观照,《说文解字注》一书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背景、逻辑严密的论证系统、不泥旧注的学术创新、广阔而深邃的学术视野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说文》的体例进行了阐释,且提出许多自己的新的看法。“合二字成文”是段氏在注解《说文》时所提出的一个条例,前人少有探讨,本文主要评述了段玉裁运用该条例体例对连绵词的构词特点、使用原则的认识,并对段氏“合二字成文”条例的历史意义和不足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说文》的体例进行了阐释,且提出许多自己的新的看法."合二字成文"是段氏在注解《说文》时所提出的一个条例,前人少有探讨,本文主要评述了段玉裁运用该条例体例对连绵词的构词特点、使用原则的认识,并对段氏"合二字成文"条例的历史意义和不足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训诂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它萌芽于先秦,兴盛于两汉,魏晋至唐趋于保守,由宋及明日见中落,至清而复兴。清代训诂学继往开来,成就超越前世。清代训诂学的具体情况,王力作了分析,别为三派:一是纂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其代表是阮元和他的《经集籑诂》一书;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其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段玉裁的巨著《说文解字注》对我国的辞书编纂影响很大。这部巨著总结了《说文解字》及前代各种辞书、字书的训诂成就,并针对汉语、汉字的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奠定了汉语辞书编纂的基础,为汉语辞书编纂开拓了新前景。《段注》的训诂实践为后代的辞书编纂提供了范例,同时,其语言学理论也指导了后代的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14.
评段玉裁的转注观——六谈六书之转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代文字学家戴震、段玉裁等认为转注字就是“互训”。换言之,同义字就是转注字。影响较大的是段玉裁。他的《说文解字注》对汉字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他为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不少补充,也纠正了一些失误。同时也把他的转注观点塞满了《说文解字注》。可惜,他的转注观点是非科学的,也不是许慎的原意。说他的转注观不科学,是由于:一,片面理解许慎的转注例字“考”和“老”的关系;二,混淆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三,曲解“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含义;四,强分“造字”与“用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王怀祖广雅注序》、《说文解字段注》入手考证段玉裁的语义研究,认为他形成了形、音、义三位一体较为系统的语义现,并能用发展的眼光考察语义,不仅从纵面上研究本义向借义的演变,而且还从横面上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他的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辨析古汉语同义词证据典型可靠,方法多种多样,运用科学灵活,值得总结、借鉴和利用。文章对段氏同义词辨析基本方法中比较同义词指称意义方面略,作具体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注释、研究《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著作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或《段注》)可以说是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部。当时以及后世的学术界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段氏《说文注》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在词义训诂方面因声求义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内容是:一、考察段氏《说文注》为贯彻因声求义的原则所采取的一些具体作法;二、考察段氏《说文注》因声求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学者并世而起,音韵、训诂专著应时而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是时,随着古音研究的深入,训沽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因声求义,《说文段注》与其他注释《说文》的著作相比,其特色也就在此,所以王念孙誉之为“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说文段注》的因声求义主要体现为明假借、求语源、系同源三方面。本文拟总结《说文段注》明假借的理论,以期有益于训诂学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段玉裁对于假借无专文论述,其观点主要散见于《说文段注》和《六书音均表》中,我  相似文献   

19.
段玉裁提出了假借理论的“三变说”,其所认同的假借包括字假借和部件假借、音同音近相假和形近相假、本无其字假借和本有字而代之的假借、引申假借和真假借、转移假借等类型,并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有发挥。段氏的假借所包含的内容无疑过于宽泛,但他提出了大量假借事例,用假借为训诂,跳出了字形,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解读词义,这些做法无疑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经学家和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段玉裁在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本文主要从其生平和代表作《说文解字注》进行略述,以求其他学者研究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