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联工作是新闻机构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是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重要一环,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色和传统。因此,我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通讯联络工作。 通联工作实际上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单位通过通讯联络,把广大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共同办好我们的新闻事业。通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地方通讯组织和通讯员去实施和体现的。通讯员是新闻机构在群  相似文献   

2.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收到工人日报通联部寄来的信。信中有三个通知和四份统计表,统计表即特约通讯员一年见报稿件统计表,通讯员好稿自荐表、通讯员稿酬漏发表、报纸发行统计表。阅后感触颇多。由于爱好和工作需要,我给各大新闻单位当通讯员已有10余年之久,而接到这样的通知和统计表还是第一次。通联,顾名思义,就是与通讯员的联系。但怎么联系,联系多深,联系多广,联系多细,恐怕各新闻单位是不一样的.就笔者接触的十多家新闻单位看,在对通联工作重视程度上,差异是相当大的。工人日报(还有中国青年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对通联工作特别重视。一是严肃认真地聘请  相似文献   

4.
胡伟 《军事记者》2005,(3):62-63
对一个单位来说,新闻工作的好坏,往往直接与该单位新闻干事的能力划等号。而通联能力,是新闻于事工作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通联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更多的是以单位“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与新闻媒体进行联络沟通。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设立“韬奋新闻奖”,标志我国新闻奖励体系日益完善。首届评选结果,10名在新闻岗位有突出成绩的编辑和通联工作者获韬奋新闻奖,30名优秀编辑和通联工作者获提名荣誉。我们国家现在有了三个新闻大奖。“中国新闻奖”,奖励各种体裁的优秀新闻作品,涵盖所有新闻单位;奖励作品,当然也就奖励作者。“范长江新闻奖”,奖励记者,即新闻界通称的“外勤”,侧重奖励青年记者。新设立的“韬奋新闻奖”,奖励编辑、通联、评论员,即新闻界通称的“内勤”,以及新闻研究、新闻教育部门的现职新闻工作者,首届评选对象是编辑和通联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阮宝夫 《今传媒》2020,28(5):33-34
新时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步伐在加快,主流媒体的通联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年代,媒体的通联工作主要是利用通讯员的力量收集各地和各行各业的新闻信息。在网络语境下,面对"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的现状,地方主流媒体的通联工作要实行转型与突破,重点是充分发挥基层媒体和通讯员的作用,在积极依靠社会上公民记者力量的同时,努力加强对多媒体产品的质量把关,以此来保证新闻报道的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态更加生动、传播更加精准、导向更加正确。  相似文献   

7.
地方记者首先要搞好本地的报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仅此还不够,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把当地有价值的新闻挖掘出来,使之转化为影响范围更广的新闻。一、树立新闻意识地方记者受区域和地位等条件制约,在选材、立意、提炼主题等方面从一事一地考虑多,从大局、整体考虑少,特别是缺乏那种跨度大、挖掘深角度新和从全国高度来权衡新闻事实价值的意识。但是地方记者却有大新闻单位记者所缺少的优势。地方记者经常在一线采访,更贴近基层,地方上刚冒出来的新事物往往是地方记者或通讯员最先发现其新闻价值,因而这些报道往往最先见于地方报台。但值得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驻地记者的管理工作。 管理是人的活动,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考虑人的综合因素,如人的数量、素质、精神状态等。 驻地记者是新闻单位的一支生力军,担负着党、政府和人民交给的“喉舌”(公开报道)、“耳目”(内参报道)双重任务,以及大量的通联工作,加强管理尤其重要。 人数适度,是做好驻地记者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新闻媒介这个特殊的“市场”同经济市场一样,也要追求本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求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成本(各项费用)最小,或者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收入最大。因为新闻单位总想少支付一点费用,却又能推出更新、更好、更多的报道。 在一定时期内,一家新闻机构的工作范围是较固定的。 在工作范围没有扩大时,一个记者站的记者人数应控制,使之适度,道理很简单:增加一个记者就须多开支一笔“人头费”,使新闻成本增加,而工作效益不见得能增加多少。据笔者多年观察,省级新闻单位驻地(市)记者站,多则二人,少则一人,足矣。  相似文献   

9.
《东南传播》2011,(11):F0002-F0002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是承担福建省委省政府新闻舆论任务的主流媒体之一,下设新闻评论部、特别专题部、屏山记者站(负责时政报道)、策划部、编辑部、采访部、通联部、播音部、综合部、技术制作郜、记者部及九个设区市记者站,并在台湾、新疆昌吉、平潭综介实验区派驻记者。  相似文献   

10.
马宇 《新闻世界》2014,(3):32-33
在新闻工作中,通联部不仅是对外沟通的部门,是新闻工作实现“上通下联”的桥梁,还是媒体联络社会群众、获得新闻线索的纽带,它使媒体关注社会的范围更广、视野更宽。笔者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剖析,分析传统电视通联工作运行中机制的利与弊,探索新时代下电视通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82年担任如皋县广播站驻石庄地区记者后,注意抓通联工作,使全区的通讯报道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现在,全区六乡二镇都发展了通讯员,经常写稿。全区在新闻单位用稿一直名列全县第一,多次受到县广播站的表扬和奖励。回顾几年来的通联工作,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一月一表,加强联系。开始当记者时,只知道采访写稿,和乡镇通讯员联系较少,结果新闻线索掌握不多,漏掉了  相似文献   

12.
驻地方记者站及其记者,是新闻单位派驻在一个地方的代表,也是新闻业务上的野战军和突击队.怎样当好驻地记者,是每一个驻站记者必须用思想和行动来填写的答卷.笔者以为,变旁观者为参与者,既当记者又做工作,是当好驻地记者的必由之路.因为“既当记者又做工作”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而对于驻地方记者来说,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童鹏 《青年记者》2002,(10):27-27
在地市级以下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小记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局限于“一城一地”的报道,很少从全省、全国的大局考虑问题。总认为,小地方不出好新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地市级新闻单位宣传报道的地域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在采写新闻中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正因为面窄点少,记者对方方面面都比较熟悉,有吃透“下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5.
《东南传播》2011,(11):3
<正>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是承担福建省委省政府新闻舆论任务的主流媒体之一,下设新闻评论部、特别专题部、屏山记者站(负责时政报道)、策划部、编辑部、采访部、通联部、播音部、综合部、技术制作部、记者部及九个设区市记者站,并在台湾、新疆昌吉、平潭综合实验区派驻记者。负责制作《福建卫视新  相似文献   

16.
我的新闻路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我是河南省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我之所以由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新闻单位的中层领导,是《新闻爱好者》及省电台培训的结果。 回想起在贵刊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工作中少走的弯路,工作上事半功倍、部室管理上有声有色,我衷心地感谢贵刊的老师们。 我原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喜欢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及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得写成稿件寄往新闻单位,但由于自己对新闻要素及特点知之甚少,稿件录用的少、无用功劳。后来,我见到了贵刊(原《河南日报通讯》,通过学习,使我视野开阔、思路丰富;越学,我的劲头越…  相似文献   

17.
马玉瑛 《新闻实践》2012,(11):11-12
重大主题报道往往都是战役性报道.仅靠单兵作战很难达到精品化要求,需要集体智慧、整体策划、全体出动,整合各方面报道资源。因此,要把重大主题报道打造成精品.采编部室必须要形成能充分发挥团队整体优势的运行机制。 团队创新运行机制之一:核心骨干制一个有创新力的团队,需要在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各部部主任的策划带头作用。为此,我们建立了以部主任为主体,以骨干记者为核心力量的“核心骨干制”,加强以部室为单位的团队创新运行机制。一是部主任要吃透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精神.围绕热点抓报道方向;二是要求记者在日常采访工作中。一旦发现符合方向的新闻线索,及时上报部室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级、省级报纸、电台、电视台驻站记者,地、市、县(区)级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我们姑且称其为地方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地方记者认为自己是基层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工作的“手足”部位,新闻视野狭窄,活动空间狭小,新闻来源匮乏,因此而常常看低自己。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首都、省城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有自己的优势,地方记者也有自身的地方优势。概括地说,地方记者距生活的激流较近,更容易抓到活蹦乱跳的“活鱼”;地方记者身置生活的原野,更容易采撷到带露水的“鲜花”;而且地方新闻工作者脚踏一片火热而独特的乡土,也能做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一批批大学毕业生纷纷跨进新闻单位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记者正在接替中、老年记者,活跃在改革开放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青年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新闻业务能力,帮助他们迅速健康成长?是当前新闻改革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我看,当前不少新闻单位在培养、使用青年记者中存在着“两多两少”——即使用多、培养少,批评多,帮助少的现象。在新闻改革中普遍忽视、放松了对青年记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单纯地叫他们自己去闯,让其自生自长或自生自灭。有的新闻单位的领导习惯于使用“成品人”,对新进来的大学生不注意培养教育,“传、帮、带”的好传统淡化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宋志耀同志向全国新闻领导机构、新闻团体和新闻出版单位致信,呼吁“新闻界各级领导要重视群众通联工作,抓紧组织撰写《中国新闻通联学》著作”。宋志耀同志在信中说,近几年来,全国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