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以及思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爱国主义成为辛词的主旋律,雄劲而又悲壮沉郁则成为辛词的主体风格。辛弃疾以爱国主义词人的杰出身份高标词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作品中语句的散文化倾向进行了探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辛词的语句作定量分析,指出辛词在词汇的使用与语句的组织上都突破了词的传统,大量使用散文中的常用词汇、长句、叙述句,从而改变了词的传统语言风格,使词的语句带上了浓厚的散文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现存 6 0 0余首辛弃疾词中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频繁出现 ,既映射着辛弃疾的坎坷仕途 ,又折射出其复杂的心态。希望与失望的互动交织 ,成为辛词“梦”意象的主体特征 ,进一步体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主题词风背后的悲壮与雄浑之音 ,同时也丰富了辛词的意象群体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也是豪放词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词体在他手中,于内容与形式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辛词一改传统词风,展现出刚健雄豪的艺术风格,同时又不失词体所独有的要眇凄迷之美,形成独特的稼轩体.文章试从现实主义和娱乐精神两方面分析辛词风格形成的原因、表现的方式,及其艺术效果,以期找到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5.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词史上素以大量用典称。对此,前人有褒有贬。笔以为,辛词有典不仅表现了作高妙的艺术表达方式,而且形成了辛词独特的审美特征。本试从雄放美、沉郁美和蕴籍美三个方面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辛稼轩是我国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其词悲壮慷慨,笔意雄健,内容广阔,境界深远。在历史上曾与北宋豪放词人苏轼并称苏辛,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邓广铭先生博闻强记,远索旁搜,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下面简称《笺注》)中对辛词作了大量的考订和诠释工作,提供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资料,为辛词研究建立了披荆斩棘之功。但因辛词用事及脱化前人诗文之处特多,不少篇章是不大好懂的。加之《笺注》释义过少,一般读者要借此通晓全部辛词仍有很大困难。我们建议,为了适应广大读者钻研辛词的迫切要求,《笺注》似应在原先提高的基础上兼顾一些普及,以使雅俗共赏,这就有待邓先生再行修订了。我们读《笺注》时曾仿照邓先生的体例,对稼轩词脱意或神化前人诗句尚未注出之处,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写过很多词,留存至今的尚有六百多首。辛词题材广阔,表现手法多样,充满爱国思想,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辛词以豪放著称,慷慨激昂,纵横驰骋,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另一方面,他也有一部分词是用含蓄的笔调委婉曲折地表达他的爱憎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这是由于他长期遭受猜忌打击,政治处境孤危,激烈的感情不能直接倾吐,有时不得不采取的表现方式。暗喻的手法便是其中的一种。作者有时用暗喻表达他抗金复国的愿望,有时用暗喻揭露和讽刺南宋统治集团投降误国的政策,有时用暗喻抒发自己在昏主奸臣压抑下报国无门的悲愤,有时用暗喻对  相似文献   

8.
<正> 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大家,是南宋词人中唯一的“堪与北宋人颉颃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辛词的美学蕴含十分丰富,它集中地体现了南宋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旨趣,代表了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成就。本文拟就辛弃疾词的美学内容谈一些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及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在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仅就辛词议论的形象化这一特点,从四个方面入手论述。  相似文献   

10.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且能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豪放词人。作为词坛一大宗师,辛词风格是多样的。刘克庄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词风:“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浓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艺概》则称:“稼轩词龙腾虎掷”。陈廷焯又说:辛词“词中之龙”,“气魄极雄大,意境极沉郁”(《白雨斋词话》)。而邹祗谟却云:“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远志  相似文献   

11.
雍寒清 《文教资料》2020,(1):26-27,38
宋玉是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他的赋体文学对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具有重要影响。辛词中伤春悲秋的主题、以文为词的句法及谐谑词均可在宋玉赋中找到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词作出过历史贡献,扩大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提高了它的艺术品味;拓宽了其艺术境界。对祖国的忠贞、外敌的憎恨,是辛词思想境界的基石和核心;对劳动生活的喜爱和自然山水的心仪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必然表现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对山水的神醉。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词作出过历史贡献,扩大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提高了它的艺术品味;拓宽了其艺术境界。对祖国的忠贞、外敌的憎恨,是辛词思维境界的基石和核心;对劳动生活的喜爱和自然山水的心仪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必然表现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对山水的神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承接东坡词和稼轩词的梯航,张孝祥的于湖词在元明两朝的传播,反映了元明人对南宋初期豪放词代表风格的认识和品鉴。元人词话取于湖名作,所论真切博雅;于湖词入明有名而不著;明词人选家激赏于湖清俊豪迈之作,更偏爱其婉丽轻约之词,选评总体流于俗丽。于湖词词格不俗,亦兼具苏、辛词情韵,但其豪放词在明代选家的审视中并没有体现出与词人词史地位相称的整体艺术高度,明人讹传误收于湖词现象较多。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辛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词人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爱国思想及宏愿难成的悲愤情怀深得人们共鸣。而辛词中那些醉态类词作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因为它既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愫,又反映了词人的世界观和所处的生活环境;既清新豪迈,又苍凉深沉;既通俗活泼,又意蕴丰厚。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作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六月四日,中文系为四年级同学请到了著名的词学专家、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的夏承焘教授,来我校讲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前来听讲的除四年级同学,还有部分教师、外校教师和其他年级同学。夏承焘在他题为《辛词的豪放和婉约》的讲述中,提出了唐宋词研究领域中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