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传统的关于语言转述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语言句法变化和文体语用功能,对语言转述现象中与认知语境有关的语篇层面的研究并不多,然而语言转述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知语境除具有区别于一般语境的特性外,还在语言转述构建及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英语语料语言转述实例的认知语用分析表明,转述语言的意义结构可通过认知语境视角来解析。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境除具有区别于一般语境的特性外,还在语言转述构建及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英语语料语言转述实例的认知语用分析表明,转述语言的意义及其意义结构可通过认知机制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从言语生成过程中说话人的主体意向性出发,论述说话人主体意向在语言选择中的重要性,并认为说话人主体意向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应受到忽视。  相似文献   

4.
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一书中,塞尔从心智的意向性和社会实在的建构角度深化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的表达依赖于说话人心智的意向性,言语行为的实施嵌入制度性的社会实在中,心智、语言、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它们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5.
虽然,概念图式起到了组织经验的作用,但是,这个图式本身并不是以经验为内容的,正如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经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概念图式就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而意向性则是说话者的心理状态特性。语言逻辑视域中概念图式的意向性维度,能使人们的概念认知发生人本主义变化,从而使人的认知、表达和交流,更加契合心灵和生活形式本身。  相似文献   

6.
语言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是说话人在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元语用意识,它涉及意义产生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以副刊报告文学《SOS:一代宗师垂垂衰竭的史学生命》一文为研究对象,关注报告文学作者在选题、立意、创作思维、社会文化心理顺应、语码转换和转述等语用策略方面的意识突显,从认知和社会心理的维度探索副刊报告文学的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心智哲学认为语言认知的基础是心智的认知。语言的使用总是直接体现意向性,近义介词的区分可以在意向态度上寻求解释。感受质是心理状态的经验属性,说话人和听话人分享相同的感受质,为近义介词的语义区分提供另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用观点出发,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语境构建的过程,话语标记语在语境构建中起着明示导向与限制制约的作用,一方面明示认知假设,对语境构建具有提示功能;另一方面限制语境假设的选择,对语境构建具有制约作用,从而帮助听话人构建说话人所期待的认知语境,减少听话人在话语理解时花费的努力,获得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歧义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在语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说话人的选材不当,伴随符号的使用不当以及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不明,再加上听话人信息接收和理解的失误,听话人在交际时心理状况和主观意图及语境的不恰当等,都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0.
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人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这一特定语境的选择是通过寻求最佳关联性来实现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交际行为的双方都想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或期待,听话人则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其表达和理解也不能脱离特定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1.
心智哲学视阈下的意向性理论为含义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含义是一种意识活动,其特征之一是具有意向性。在意向性理论视野下,任何含义表达都是依据一定的意向态度对一定的物理事件进行的意向性解释;意向性的意向内容与意向态度这两个维度在含义的意向性解释中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在于使用的观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意向理论等语言哲学思想得到启示,意义的习得与所处的语境、说话人的意图有很大的关系。将语言哲学的观点融入外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以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中心,探讨设计出符合课堂学习风格的教学目标及方法,旨在提高公共研究生英语的综合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5):121-124,83
言语行为都是语用者运用自认为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述语用意图的语用行为。从语用学意图理论来看,语用意图具有呈现和解释的复杂性。语用意图的呈现体现在语用力、话语力和符号力这三个维度上;语用者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的生成和解释,是语用意图多维度的动态互动的结果,语用者与解释者在对待语用意图上可能是等值的或偏离的。  相似文献   

14.
传递讲话人的意图是口译的基本要求之一。意图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修辞结构理论的结构图进行直观的描述。文章以2010年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汉英口译为案例,通过分析译语的修辞关系及其体现的意图性,探讨传递讲话人意图的有效方法,提高译语质量。研究发现,高水平译员汉英口译译语的意图性较源语更为明确,译员运用核心单元前置、核心性转移和核心单元重复等方法对讲话人的意图进行显性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语言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最主要情感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语言焦虑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英语课堂中如何降低学生语言焦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这一语言现象作为一种制约手段在话语生成、话语理解和话语连贯性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tentionality which reflects the writer’s attitudes in his writing process is a very important standard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t determines the language strategy of a text as well as its forms , textually or non-textually.And it influences the effect of the discourse communication.News reports usually have a strong intentionality.Analyzing the language of a certain piece of news report may reveal its intentionality.  相似文献   

18.
Intentionality which reflects the writer’s attitudes in his writing process is a very important standard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t determines the language strategy of a text as well as its forms,textually or non-textually.And it influences the effect of the discourse communication.News reports usually have a strong intentionality.Analyzing the language of a certain piece of news report may reveal its intentionality.  相似文献   

19.
毕业典礼演讲是演讲人通过演讲词给毕业生上"最后的一课";是演讲人通过演讲词将教育和劝说的目的传递给听众,即演讲人使用语言表达观点,影响听众的态度或行为,甚至改变听众的行为或想法。这就与韩礼德提出的人际功能的意义一致,即语言除了能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的功能。但是受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词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分析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词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以期对中美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解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语言包含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艺术语言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体验,是发话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它唤起了人们情感的愉悦,激发了人们心灵的力量。它是发话主体心象的真实性,心象浸润着发话主体心理特质和精神内涵。它遣词造句突破常规的语法,达到了自然化的境地。它反映了发话主体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