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斜”的读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认为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在这里读xiā。这种用读古音的方法来求押韵并不可取。虽然有些字(词)典对“斜”字加注一个旧读音“xiá”,但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一个读音“xié”,《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未将“斜”列入两个读音。“斜”读“xiā”是《切韵》和《广韵》音系的读法,普通话与唐、宋时代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不必为了  相似文献   

2.
《广韵》韵目切语共出现两次,一次在目录中的韵目字上方,一次在正文的韵目释语中;而且,有63韵的切语前后不一致:56韵的读音前后相同,7韵的读音前后不同。这说明与《集韵》及以后的韵书目录相比,《广韵》目录不成熟,而且对《广韵》切语的系统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辞源》中“ ”字cong音下辖有疾容切、疾用切两个不辨义古音。借助《广韵》、《经典释文》对“使”字cong音的注音、释义,能证明《辞源》中“使”字cong音下的疾容切与疾用切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两古音,不应处理为不辨义,也不应与zong音似用切简单归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该文为38个荆楚方言词语作注,注释包含读音(含江陵乡下腔的读音和《广韵》等韵书中的反切、上古的韵部)、意义(含本义和引申义或比喻义)以及所构成的词语、俗谚的意义和相关书证。  相似文献   

5.
第二章要学好《广韵》刘说:《广韵》这部书我们听说过,但未见过,我们有些同事连《广韵》这书名都未听说过呢? 我说:《广韵》这部书是今天研究古音韵最重要的一部书,也是今天中国还保存的两部最古的韵书之一。(一部是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它的前身是唐韵(唐孙愐编)切韵(隋陆法言等编),切韵地位最高,它是隋统一中国后(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秦始皇根据需要搞“书同文”,把六国地方文字统一为秦小篆。丞相李斯编一部统一字书叫《仓颉篇》就编出了《切韵》,作为统一的字音书。目的在使全国读书人在字音上有统一标准的读音;考试写诗赋要押同一韵的字。但切韵后来亡失了,唐韵也亡失了,因  相似文献   

6.
“下”字在中古时代为假摄匣母开口二等字,《广韵》有全浊上声胡雅切和去声胡驾切两个音读。  相似文献   

7.
兮今音“奚”(xi,平声),是延续《广韵》“胡鸡”切之读音,王力先生将其归人上古声纽的“匣”母,上古韵部的“支”部。《说文》:“兮,语所稽也。”左安民说:“‘稽’本为‘停留’的意思,这里是指声音延续义。”据《汉语大字典》,“兮”是“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相当于‘啊'”。但《说文》未给出“兮”字读音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能个能个,一写作“宁个”,作指示代词用,其义犹如此、这样或这么。俗言“你莫能个整”,意即你不要这么弄(做)。近人张相在其《诗词曲语汇释》卷三《能》(一)条云:“能,摹拟辞,犹言这样也。”“如许也。”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三《语辞》云:“皮日休诗:‘贫养山禽能个瘦’。[按]:此亦吴语,犹言‘如何至此’。”按:能个或宁个的本字应为“这么”。这,《广韵》作鱼变切,《集韵》作牛堰切,音彦。据《广韵》,当读“彦”;依《集韵》,可读“念”。故彦、念、能、宁,四者相谐,实乃“这”之讹也。么,《唐韵》作亡果切,《集韵》、《韵会》均作毋果切,又作眉波切,音摩。窝、摩、个相谐,故又为“么”之讹也。  相似文献   

9.
《广韵》的版本众多,但主要可以分为“监刻本”和“私刻本”两大类。流传至今的《广韵》,大多为“监刻本”,“私刻本”极为少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钜宋广韵》,即为不可多得的“私刻本”《广韵》。在《钜宋广韵》初版刊印的时间、价值及错讹等问题上,学术界颇有分歧。本文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遂一考论,希望能引起《广韵》研究者的关注,亦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分析了<广韵>中"爹"字的两个读音: "徒可切"和"陟邪切"产生的先后顺序、语音流变,以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说“潦草”     
“潦草”是个叠韵联绵字,现在又把它简化为“了草”。其实“潦”字原先并不读“了”,而读“劳”,本义是地上的流水。《文选·长笛赋》中“秋潦漱其下趾兮”的潦字,六臣注音“老”。所以它又与“涝”字通用,因为都读“劳”。潦、草都是借音字,原来读音就是劳草。其来源是《诗·小雅·巷伯》的“劳心草草”,忧劳也。但最早以联绵字出现的是“离骚”,因为劳与离双声相转。《汉书·杨雄传》之离骚,传下便作牢愁。愁与草、骚、造、槽之古读也相同,如槽字,《广韵》作似由切,《集韵》为臧曹切。前者可能保留了唐韵,后者则是宋人读音。…  相似文献   

12.
肿“肿”是一个带有轻蔑厌恶的贬义动词,其义乃批评别人过量地吃饭或喝酒,但有时也作中性词吃、喝用。俗言吃饭为“肿饭”,又称“肿脖子”、“倒脖子”、“塞脖子”或“塞脖子眼儿”;饭吃多了,酒喝多了,甚至发生呕吐现象,别人谓之“肿多了”。按:“肿”的本字应为“喠”,《广韵》作之陇切,《集韵》作主勇切,音肿。《玉篇》:“喠(口容)欲吐”,“不能言”也。据此,则“塞脖子”或“倒脖子”便是对“不能言”进一步作出的形象而具体的解释。然而,在明清的话本小说中,言吃喝过量只用“噇”,不  相似文献   

13.
许浑诗集《丁卯集》现存诗歌542首,皆格律诗,存在两首残句。系联其诗韵得出16摄27韵,其中阳声韵15个,阴声韵12个,总体上符合《广韵》"同用""独用"规则。许浑诗歌韵例可归纳为绝句、七五律和排句三大类,再根据首句是否入韵细分为12小类。此外,许诗未入韵句的尾字与韵脚字之间往往四声相承,此类现象多达二十处。另有14个韵脚字的读音由于古今语音演变而难以断定,在《广韵》中的读音与其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不相同,需依据其意义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语记音的“反切法”是距今二千来年(约当东汉时)就发明的,这就是借两个汉字当字母用的“声韵双拼”制。到距今一千来年(约当唐宋间),又发明一种“等韵学”,简述如下: 1、首先,它是把一切读音(即音节)分成“开口”、“合口”两种“呼法”(流传的是宋朝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请参看《国际音标》下栏的“元音(即单韵母)图”:前后各画了一条直斜线,凡是写在直斜线右边的都是“圆唇化”的元音,这就是合口呼的韵母;反之,凡是写在直斜线左边的,就都是“不圆唇化”的元音,这就是开口呼的韵母。开  相似文献   

15.
(一)“些”字的传统解释及其存在的问题 《楚辞·招魂》每句末缀“些”字以为语尾。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古今的字书、韵书对“些”字曾有不少的解释。例如从“些”字的含义来讲,则《经典释文》卷二十九引《广雅》云:“些,辞也”,《玉篇》云:“些,辞也”;《广韵》云:“些,楚语辞”;《集韵》云:“些,语辞也,见《楚辞》”。从“些”字的音切来讲,则《玉篇》有“息计切”“息箇切”;《广韵》有“苏计切”“苏箇切”“写邪切”;《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进行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异同点。《广韵》共有206个韵类,142个韵母,其中阴声的40个,阳声的51个,入声韵5且个;而漳州方言则有韵母85个,其中阴声韵17个,鼻化的16个,阳声韵15个,入声韵37个,比《广韵》少了57个韵母。《广韵》各摄在漳州方言中有合并趋势。如假摄与果摄,遇摄与流摄,蟹摄与止摄,效摄与果摄,流摄与效摄,通摄与江摄、宕摄,梗摄与曾摄等等,不是在文读音上就是在白读音上有混淆的趋势。入声的字的文读音-P、-t、-k韵尾的界限分明,白读音喉塞韵尾为数较多,-P、-t、-k的界限完全混淆。  相似文献   

17.
中古《广韵》声母系统中的知庄章三组字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方言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结合萍乡方言中的城关片老甲派城关话和小西路片老派东桥话的读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萍乡方言这两个小片的读音,并通过两小片与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及两小片之间的读音对比探究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宁声母与《广韵》声母的比较张成材(一)本文从《广韵》的声母出发看西中古声母在西宁今声母中有几种读音,从而宁今声母的读音。《广韵》代表了中古音为研究汉语古今语音演变,总结语音演变规系,西宁音指的是西宁今音。因此,本文律提供例证。也就是酉宁方言的声母和...  相似文献   

20.
古德夫教授著《汉语中古音新探》是学术精品之作,古著确立了中古音研究的路标,主张用《切韵》残卷、王韵特别是王三、《唐韵》来研究《切韵》。古著利用了晚近发现的一系列新材料来确立新思路;具体探讨了《切韵》前史即早期韵书、宋跋本王韵即王三之于《切韵》和《切韵》音系的研究价值,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建构了音韵学研究中两个并行不悖的参照系:《广韵》参照系和王三参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