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道、安全、正义”是矫正罪犯,尤其是矫正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理应追求的价值。为实现人道价值,应解决保外就医者的保证人及困难对象的帮扶问题;为实现安全价值,应解决好续保和吸毒人员的监管问题;为实现正义价值,应确保暂予监外执行不被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监禁刑在我国刑罚的执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罪犯,监禁刑却不宜或无法执行。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项制度本身又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反思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同时,提出了完善的意见—以暂缓执行代替暂予执行。  相似文献   

3.
刑罚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罪犯由于身体健康原因、怀孕哺乳或者其他特殊事由而不适宜将其羁押于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的情况。各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科学解决这类问题而制定了相应的刑罚执行制度,称为刑罚暂缓执行制度或者刑罚停止执行制度等,在我国则称之为暂予监外执行制度。通过对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针对适用范围、适用程序与法律效果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暂予监外执行是一种采取不予关押的变更方式,旨在保障罪犯的健康权、生命权、妇女的生育权等合法权益,体现的是对罪犯的人文主义关怀。本文立足基层法院的审判实践,归纳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暂予监外执行是我国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办法,但在执行中由于法律法规不明确甚至相互抵触,导致司法实践不一致,引发徇私枉法等违法犯罪行为,也给检察机关的监督带来困难.该文通过分析当前暂予监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监外执行制度检察监督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暂予监外执行是我国刑罚执行变更制度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担负着对暂予监外执行实施监督的重任。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基本以“外在式”、“事后式”模式出现,并缺乏强制效力,无法保证监督的实效。在新《刑事诉讼法》、《刑法修正案(八)》施行的背景下,本文提出构建对暂予监外执行的全方位法律监督机制,以期完善检察监督工作机制,促使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可以被强迫"汇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坚 《科技文萃》2004,(6):170-171
3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天津正式启动"社区矫正"试点>:从现在开始,天津将对包括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5类罪犯,令其在社区接受社区矫正组织的教育、监督和考察,定期上交思想汇报,参加公益劳动.  相似文献   

8.
刑罚的惩罚性决定了社区矫正不能适用于重刑犯,一般预防目的的偏失和威慑功能的弱化使社区矫正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国家、社会、刑事被害人和犯罪人等多方利益和立场的差异,也对社区矫正的适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对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未决犯、刑满释放人员、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和被暂予监外执行人员不宜开展社区矫正。暴力犯罪、累犯、主观恶性等因素不应成为排除社区矫正适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存留养亲制度是我国封建统治者为解决犯死刑、流刑、徒刑等重罪人家中直系尊亲属因老弱、疾病、无成人子孙和亲戚侍养等社会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独特的刑罚制度,具有罪责自负、情法结合、弘扬孝文化的法律价值。同时,由于加害人近亲属权益保护的制度需求、传统伦理道德继承与弘扬的文化需求以及减轻社会负担的现实需求,使其具有现代适用的必要性。故应从适用条件与具体的适用程序等方面加以改进,并与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相结合,扩展其适用情形,形成现代适用的存留养亲制度,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中央政法委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中政委[2014]5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印发对于进一步加强刑罚执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奇闻趣事     
韩雅 《海外英语》2014,(12):36-36
狗狗日在中国的一家商店里,一只狗正在和顾客们打招呼。店主莫清给她的宠物狗穿了一条牛仔裤和一件T恤来欢迎和吸引顾客。狗狗坐在商店门前的台阶上。老板说:“他很有礼貌。有客人进来的时候。他就会叫几声表示欢迎。”多有礼貌的狗狗呀!想念朋友一名逃犯请求政府让他回到原来的监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念他的朋友。37岁的瓦希尔·伊万诺夫从2005年3月越狱之后一直在逃亡。他说:“我受不了了。我已经在监狱里待了九年,完全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生活。我想念我的朋友,做一个自由的人让我感到很痛苦。”保加利亚旧扎戈拉监狱的监狱长立即让伊万诺夫回到了监狱,他将继续服刑两年,以服满11年刑期。他很可能会因为逃狱而增加刑期。  相似文献   

12.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首次明确了死刑执行临场监督的部门,即由监所检察部门负责.从死刑执行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以及发展与完善作了研究和分析,建议增加死刑罪犯的律师作为执行监督的主体并增加检察机关监督死刑执行的手段,以期不断增强死刑执行监督的力度和实效.  相似文献   

13.
Nelson  Mandela  薛文 《英语沙龙》2009,(2):27-27
若要在监狱中存活下来,一个人就必须创造出种种方式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以来自于洗衣服,要洗得尤其干净;可以来自于打扫走廊,使其一尘不染,可以来自于收拾自己的牢房,使其空间尽可能变大一些。正如监狱外的人以做大事而感到自豪一样,在监狱里做日常小事也可以使人有同样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宋晓杰的诗歌并不执泥于女性意识的呈现,而是热衰于体会日常生活所蕴含的诗意。、她的作品体现出独特的“中年心态”,特别关注对命运的想象和书写,诗行当中洋溢着对亲人、对故乡的热爱,宋晓杰的诗开掘了连通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新路径,回应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当代世俗生活进入诗歌的一种方式,展现了传统写作资源、习惯完成时代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是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改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反映了现代刑罚“报应主义”向“目的主义”的转变。社区矫正工作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但社区矫正工作在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法律程序、具体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缺陷,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监狱行刑的目的是让受刑人复归社会。然而,包含围墙、铁窗、警卫在内的“全控机构”,却让受刑人离社会越来越远。监狱管理中绝对的服从与接受、标签理论产生的污名化效果、受刑人对监狱亚文化的内化与吸收、曝光效应对监狱威慑效力的削弱等导致监狱悖论的形成。化解监狱悖论,应当通过严把监狱入口关,监狱行刑人道化以及疏通监狱出口关多种路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人生经历呈"避世"姿态,其作品风格则呈"入俗"的风格。其"避世"的原因主要是受时代背景、家庭氛围和个人性情的影响;其"入俗"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精妙刻画了凡俗复杂的人性;对凡俗琐屑的生活充满欣悦;认同凡俗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确立从作者的“自审”角度来解读作品,是源于笔者认为杨绛在干校中当时的生活状态,同回京八年后通过回忆来记录的状态,虽在叙述事实上不存在太大差异但在情感上会有一定的变化.如,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语境的变化,自我生活状态的变化,人生经验的变化,知识心理构成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家的创作.即使这些影响是细微的,但笔者认为不应该忽视.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寻找这种差异.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着关于反思、自审、忏悔、伤痕这些命题的文学环境下,但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这些作家们都会将这一人生经历用这些情感来消化.而杨绛的家庭环境、知识构成、人生阅历则将她的这一遭遇淡化,而且不断在从自身找原因,从而确立了她从知识分子“自审”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