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门豹》     
《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篇幅较长,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利用这个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掌握课文的脉络.(一)把握全文,了解西门豹管理邺地的经过和前后的变化.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经过他的管理邺地变得怎样?根据回答依次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和"每年收成都很好".接着教师追问:西门豹是怎样管理邺地的呢?他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2.
课文中的“课题研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引导提出研究课题鉴于对研读专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而不能随便拿一个问题或质疑便可以充当。研读专题是师生纵横捭阖 ,凝聚了课文精髓的产物 ,自然应当是教学智慧的结晶 ,所以 ,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提出研读专题是一般状态下的专题研成机制。如读解《五彩池》这篇课文 ,在第二教时深读阶段 ,教师一开始就组织大家听写“玲珑多姿、鲜艳多彩、镰刀、漫山遍野、石笋、凝结、细腻、变幻、格外神奇”等 9个词语 ,校正后要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是直接描写五彩池的美的 ?五彩池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学生找出了直接描写五彩池美的词语 ,并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小珊迪》为例,说说怎样从抓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即直奔中心。教师提问:“本文哪一句话能揭示中心?”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二、紧扣中心句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饱受饥寒”和“美好的品质”,而后发问:1.文章是怎样表现小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大型的公开课、教学评优活动及下校听课时,我们很少听到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关的文章、论著及教案也很少见到。教学中,有的忽视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指导,略读课成了自读课;有的甚至以课时紧张为由,把略读课文变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略读课文的教学之所以被忽视,其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许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不少教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仍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5.
教学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是写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哪一段写得最详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显然,随着新大纲、新“课标”的颁布及教材的修订,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若干个适合中高年级不同类型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改进略读课文的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发挥略读课…  相似文献   

7.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8.
有位老师教《黄河象》,在分析黄河象的来历时提问:这天天气怎样?小河有什么特点?黄河象是怎样失足落水陷入游泥的?学生从课文里很快找出了答案。但是,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满足于已有的思考结果,而是继续提问:如果这天是其他什么天气,如果小河不是“弯弯”,水流不是“缓缓”,又会出现哪些情况?如果老象的右脚不是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而是其他什么地方,老象又会怎样?这两个似乎是  相似文献   

9.
《第一场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阅读课文。作家竣青抓住景物的特点 ,通过优美、细腻的描写 ,令人赏心悦目。教学时 ,可用抓住特点 ,引导读议的方法 ,组织全文的学习。一、初读感知 找出“特点”在借助工具书 ,扫清词语障碍的基础上 ,初读全文 ,思考 :读了这篇课文 ,你觉得第一场雪给你留下怎样一个印象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然后 ,根据学生的议论情况 ,教师将大家共同的感受归纳成 :“快”、“大”、“美”、“好”。二、细读理解 分析“特点”要求学生圈圈点点 ,把课文中描写“快”、“大”、“美”、“好”的词语找出来。这是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还不善于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教一篇课文,应该从哪里寻找问题突破?如何突破?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研究探究的问题,只有寻找好引导的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的思维,才能引导学生怎样动脑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畅通。  相似文献   

11.
《钓鱼》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文应怎样组织教学呢?多数老师习惯采用学生预习、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这样教,由于没有跳出讲读课文的教学圈子,虽然教得仔细,面面俱到,却难以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任务。为了跳出讲读课文教学的圈子,我在教学《钓鱼》一课时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讲读课文少不了提问,教师往往借助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提问要起到这个作用,还很有讲究。我两次教《爱迪生》一课,对此颇有感受。第一次教这一课,提问只求学生读出课文的有关句段作答,因而缺乏深度,比较呆板。如教第二自然段,我的提问是:爱迪生在哪里做实验?他怎样在那里做实验?教第二自然段时,我的提问是:有一次,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情况?爱迪生遭到了什么样的打击?这些问题确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段课文,但对课文的真正含意(爱迪生在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即使遭到打击也不动摇,由此表现了热爱科学和顽强刻苦的精神),学生却感受不深。同时,由于学生只需按课文来回答,思维训练就很薄弱。  相似文献   

13.
听一位老师第一次教《捞铁牛》,在出示课题后,要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捞”),接着便要学生从“捞”字中展开猜读:课文可能说些什么?在学生的一番议论中,教师因势诱导归结出:①在什么年代“捞”?②在什么地方“捞”?③谁“捞”?④为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教师怎样才算是真正地与文本、与学生对话呢?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资本来自教者本身对文本研读的程度.研读不单单是读一下课文、看一下教参那么简单,而是要对文本本身,对作者、写作背景进行多方地搜索和研究,以求对作品有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要学会"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方法。因此,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就选入略读课文,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略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可用的教学资源和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高。因此,许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如何上好略读课文?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我们构建了与新教材中教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指《语文读本》中的课文 )相适应的“三课型”教学模式 :范例性教读课、尝试性仿读课和迁移性自读课。三课型中 ,范例性教读课至关重要 ,它是学生学好另两类课文的前提和基础 ,而研习的关键则是选准其教学的突破口 ,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较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 ,获得最好的效果”。那么 ,怎样选择范例性教读课文教学的突破口呢 ?教学中 ,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猜读标题为突破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它往往标明写作的范围 ,揭示文章…  相似文献   

17.
小语教材第九册《赤壁之战》,故事性强,篇幅长。为了落实本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个重点训练项目,我采用了设疑导读,重点突破的方法。 教学开始,首先采用磁带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对全文产生整体感知,然后设问:周瑜是用什么方法打败曹操的?火攻(红笔板书)。那么,为什么要火攻?怎样火攻?设置这样两大悬念,可以帮助学生以文章主要内容作突破口,推动全篇。教学时,边让学生读课文,边看教师的图象演示,让图象和课文两种信号在学生的头脑中协同活动,发挥学生眼、口、手、脑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新增的说明文 ,作者以确凿的材料 ,翔实的数据 ,说明了黄河 2 0 0 0年来变化的情况 ,分析了黄河变化的原因 ,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办法 ,读来令人信服。教学时 ,我在学生读课文 ,初步理清线索的基础上 ,着重于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一、紧扣题眼 弄清“变化”课文题眼是“怎样”一词 ,紧扣题眼 ,教师设问 :近 2 0 0 0年以来黄河原来怎样 ?现在变得又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轻读课文 ,划出有关词句 ,并填写下表 :时间变化的情况原因何在数千年、数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摇篮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自然条件好 ,…  相似文献   

19.
从这期起,我们将陆续编发研究一组课文的备课和教学的文章。在一组课文里,教一类课文怎样交“钥匙”?教二类课文怎样把握“过渡”的特点?教三类课文怎样充分“放手”?读写例话在什么时候学习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怎样围绕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练习题?怎样设计一堂课、一课书、一组课文的最佳教学结构?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希望大家联系具体课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写出有份量有见地的文章,积极为本刊供稿。  相似文献   

20.
略读课文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根据实时课堂观察,许多语文教师模糊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和教学目标,略读课文教学步入了误区,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因此,怎样正确处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关系?略读课文该怎么教?这些问题值得深思,需要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重新审视,寻求对策,以开拓略读课文教学的新天地、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