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对现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积极影响,阐述了"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都是中国画家重新向民族艺术的传统中探索谋求现代发展的画凤之一.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大家应该提倡和学习这种百家争鸣的艺术环境.为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朱德福,1959年生人,祖籍山东曲阜,现居北京。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济南历下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多年来,朱德福潜心研究中国山水画,立足传统,刻意求新,力求思想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其山水画作品,笔墨淡定闲适,气韵纯美。将笔墨丹青的大美之韵细细宣泄,给人带来回味长久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1,(22):F0003-F0003
朱德福,1959年生人,祖籍山东曲阜,现居北京。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济南历下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多年来,朱德福潜心研究中国山水画,立足传统,刻意求新,力求思想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其山水画作品,笔墨淡定闲适,气韵纯美。将笔墨丹青的大美之韵细细宣泄,给人带来回味长久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4.
崔昊  李秋艳 《科教文汇》2009,(13):42-43
山水画之所以为我国传统艺术形态的突出代表,其独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实践功不可没。从教育学角度出发,站在历史及文化的高度,从传统山水画艺术高等教育的史实入手,着眼于其教育思想可知:传统山水画艺术高等教育思想在“文以载道”的总方针下,教育理念始终与政府文艺方针保持一致,并主要通过教育管理机制、专业知识教育及人格修养教育三方面的实践,最终成就了传统山水画艺术本身。希望此结论的得出在华夏文明伟大复兴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教育背景下,能对诸如“当下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课题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5.
孙亚杰 《金秋科苑》2013,(11):113-115,F0002,1,F0004
但凡见过郎君山水画的人,都为之震撼,为之动容。因为郎君的每幅作品都倾注着她的心血,是本真自然的升华;而作品所进发出的魅力,又是对艺术独特的审美视角的自然流露,笔墨恣肆,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6.
陈华萍 《知识窗》2010,(8X):48-49
姜夔的艺术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诗歌艺术论和书法艺术论中。姜夔书法艺术论中的笔墨、向背、位置、疏密之艺术法则和书法艺术的八美要求,都是见解独到、影响深远的艺术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山水画要寻找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因此对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笔墨当随时代",在情境、意境的塑造中,当代山水画家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和变革,使当代山水画呈现了一片新境地.  相似文献   

8.
王德祺 《科教文汇》2009,(30):F0002-F0002,F0003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中国山水画,自唐代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到了明、清之际,可以说已经登峰造极。此时的徽州,曾出现了以渐江为代表的一批山水画大家,以其简练的笔墨、高雅的意境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史称“新安画派”。近代黄宾虹、汪采白并时崛起,他们重传统,更重创造;师古人,更师造化,为中国山水画的推陈出新开辟了广阔道路。当今新安画坛在时代的洗礼中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历史的传承和创新精神交织,可谓百花争艳,流派纷呈。但能融会古今并确立自己独特艺术地位者,并不很多。成功者的业绩,往往与不趋时髦,扬长避短,严谨求实,执著攀登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徐妍 《科教文汇》2007,(4S):189-189
中国当代山水画要寻找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因此对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笔墨当随时代”,在情境、意境的塑造中,当代山水画家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和变革,使当代山水画呈现了一片新境地。  相似文献   

10.
杨明祚 《科技风》2012,(19):22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有些人发现如今的山水画和古时的山水画存在区别却不知道其衍变的来龙去脉。作为中国画里面一个主要的分支门类,山水画虽然在起源上没有人物画那么早,在其出现后一直与人物画和花鸟画平行发展,成为人们特别是文人雅士所欣赏的一个画科。但随着西方思想的渐入,山水画已经不再被受西方思想和教育影响的新时期中国人所理解和欣赏,认为传统中国画是封建陋习的一种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前辈站出来运用当时他们所能运用的条件改良和发展中国画,到今天为止已经确立为目前这种中国画创作和品鉴模式,人们还在按照这种模式不断地教育下一代以图其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最为丰富的遗产之一,它不仅综合了中国的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而且反应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本文将介绍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重点研究风景园林空间的类型和意境空间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视觉传达设计是现代产生的视觉观感技术,笔墨艺术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艺术,两者相遇后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这就是笔墨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如何使笔墨艺术在新的艺术形势下焕发出更多的光彩,是当代很多视觉传达设计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钱松喦自幼喜欢绘画,早年研习石涛、石谿、沈周、唐寅等画艺,为其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晚年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写生,将传统技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山水画。其画追求意境的浓厚和更新,章法稳实巧变,笔墨苍茫厚朴。多以长城、飞瀑、劲松、名胜等为题材。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是中华民族的一块艺术瑰宝,也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正因如此,它在美术教学中占得比重才更加巨大。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启蒙阶段,探讨如何更好的开展山水画教学这一问题便有了其必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菲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33-233,212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提出的艺术思想和理论。虽然学术界上自古到今都有许多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它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这篇文章,我主要总结了隋唐时期、五代时期山水的主要特质、宋代山水的主要特质、元代山水以及明代山水画的的演变、流派的斗争等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与董其昌的“南北宗”的理论特点相结合,从而反映“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于珊珊 《科教文汇》2009,(16):245-245,252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爝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莫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淑凤 《今日科苑》2005,(7):i010-i011
徐东璞先生的山水画受王蒙、王跋、张大千、陈少梅、墨伯龙的影响。在他多年的刻苦研究与探索中,他摸索出自己的绘画语言,笔墨酣劲、清新,风格朴拙、诗意。  相似文献   

19.
丁宝田勤奋好学,他喜爱书法,画山水、花鸟,还热心美术史论研究。从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路子很宽,尝试过中西融合体的画法,学习过宋元各大家的格局和技法,近些年来专心于书法笔墨在绘画中的运用,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明清之际逐渐成熟独立起来的笔墨是历经了漫长的一千余年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的结果,从顾恺之的线描到吴道子的融书法于画法,加之张彦远的"书画同体"的提倡,使笔墨的表现在明清之际达到了与气韵同等重要的高度,笔墨在明清得到了发扬光大,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艺术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