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情歌、挽歌是周同宾70年代末至8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题话语,他以"地之子"的情怀走入乡土,抒写诗意的乡村.由于现实的变化和散文观念的深化,周同宾于80年代中期开始情歌和挽歌的吟唱.他直面乡土现实,走入乡土深处,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乡土,文化批判的色彩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2.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废名和沈从文以抒情笔调,诗化、散文化的语言抒写乡土恋歌,致力于诠释各自灵魂故园深处的乡土精神。本文试从二者的文本风格、美学追求以及作品中呈现的文化景观等方面分析二人乡土精神的异质——固守与拓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许多文学创作者来说,乡土始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作家们无法回避的情节和母题。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迹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从早期鲁迅的启蒙式批判到三四十年代沈从文的田园式抒写.不难发现乡土小说写作视角由“启蒙”到“乡下人”的转变。对这两种写作视角的审视与解读,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乡土文学的演进过程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漫水》是王跃文近期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以自己的故乡漫水为创作原型,为我们书写了充满人间温情的诗意乡土。小说语言元气弥漫,醇厚生动;民俗韵味悠长,古老而鲜活;人物大爱无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抒写的是乡土里依然留存着人性的温暖和人情的纯美,浪漫书写的背后也许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对都市生活、知识阶级的疏离。  相似文献   

7.
“五四”乡土小说自诞生以来,国民性批判就是其最基本的主题。从鲁迅以冷峻犀利的笔锋批判国民劣根性开始,“五四”乡土小说作家就汇聚起全部心智,展开了对乡土大地上老中国儿女们国民性的思考。他们既怀着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之情抒写国民性中值得肯定的正面成分,又怀着清醒的启蒙意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从而形成了乡情与理性冲突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是一本乡土散文集,其中,作者的个人记忆是一务贯穿始终的潜在线索。该散文集里,那个叫做“八溪峒”的乡土社会在作者眼里是诗意盎然的,也是传奇神秘的,他对那片土地的情感态度以至他习惯性的文化批判视角都烙上了他个人记忆的印痕。《山南水北》是作者对自己生命的又一次抒写。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以还乡者的叙事视角,既倾情讴歌原始自然的生命,又为底层人民担当生活的悲苦而无法言说充满了忧思。然而,这种痛并怡然忘我的悖论抒写,张扬了乡土人性的善与美,人物命运的悖论抒写彰显了人性美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优秀的四川作家,唐俊高对21世纪初中国当代城乡摩擦和家园守望、乡村检讨和权力真相、原乡改造与人性书写、乡土去留与精神乌托邦等方面贡献了自己极具代表意义的文学价值。站在全球视阈的高度,对中国新世纪乡土小说进行了现实的提升。他将乡土真实的诚恳追求、民族文化的多层次抒写和当代意义的智性批判精神完美融合,依凭自己对全球性经验的独特判断重新观照动态的中国式"三农",慧眼独具地发现了具有现实真相的现代化浪潮下的乡土现状。  相似文献   

11.
《生死场》写于1934年,翌年十二月由鲁迅作序在上海出版。在这部作品中,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抒写了人类生命的悲剧和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一位创造力突出的天才女作家,《呼兰河传》是她的代表作。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中,她不仅创造了散文化小说的新样式,而且在民俗抒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萧红在作品中抒写了众多故乡民俗,这些民俗不仅为作品增加了地方色彩,它们本身也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民间节日、人生礼仪、民间戏剧、民间信仰等几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呼兰河传》的民俗抒写,力求能够揭开这些蕴含着独特人生体验的民俗的神秘面纱,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文化审美体验。萧红的民俗抒写不仅表现了传统落后文化对人的戕害,而且也揭示了乡土农村社会固有的黑暗生活法则。  相似文献   

13.
安徽潜山的乡土社会是张恨水在经历了复杂的空间旅行后发现的真实故乡。张恨水对故乡的观察采取了"乡下人"与"城市人"的双重视角,站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立场上来回忆、书写故乡,在呈现故乡优美田园风光的同时又能指出乡土社会的弊端,从而使张恨水的故乡记忆呈现出内在的矛盾性。张恨水的故乡书写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抒写了转型时期乡村游子的特殊乡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的安徽乡土叙事在注重保持时间、空间同步性的同时,特色鲜明地抒写地域经验,在潜心探索创新之际,不忘继承并发扬“皖军”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优势。在叙事实践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形态、叙事立场、叙事视域和叙事艺术等四个方面的突破、转型和变化,加之特定的地域文化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叙事特色,并为新世纪安徽乡土叙事构建稳定的叙事模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云南本土作家淡墨笔触紧扣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抒写了许多具有云南高原色彩和民族乡土特色的篇章。探究淡墨散文对研究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和地域风貌大有裨益,而且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也能使读者获取生命的启示、灵魂的震动以及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6.
李群玉诗多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悲愤 ,其写景诸作 ,展示秀丽多姿的江南风光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善于从日常举目可见的景物中 ,捕捉富于诗意的素材 ,借助想象和移情 ,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 ,语言自然清纯而又精练含蓄 ,风格幽秀清远 ;是最早而有成就的湘籍诗人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没有农村特色的实际情况,基于体验式的作文教学理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对地方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主要有"点评生活事象,提高思想认识"、"抒写农家劳动,提升生活感悟"、"采写乡土民俗,积淀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农民问题是"五四"以来乡土小说反映的特定问题。当代河南农民作家乔典运以农民的切身体验抒写当代农民的某些近乎病态的社会心理。通过文化背景切入,探讨农民奉行"讲忠义"、敬畏"官本位"等传统的心理。意在引起人们对新时期农民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束缚而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迟子建从步入文坛到今天,一直执著地抒写着她故乡的山水风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蕴涵诗性的乡土家园。本文从对底层民众的世俗关怀、以温情书写人性中的丑恶和“大爱”、“无我”的宗教情怀三个方面来分析迟子建乡土文学作品中对自然和生命的那种黑土地般宽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与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分别以抒写湘西乡土生命与描摹沪港市民生活而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现代性"的作家,他们区别于大历史叙事的个性化文学观,独特的情爱世界,可以分别谓之乡村"神话"与都市"传奇"的作品形态,对单维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了令人欣慰的补充,当然也有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