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多年前,给高三学生开讲座,提到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场上学生都大笑起来.坐在前排的学生说:"我们一直在硬写","高三练的就是硬写".他们说得全对,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是"硬教、硬写".当今很多会写文章的人,可能也是被"硬写"逼出来的;但是喜欢写文章的人,肯定不是这种"硬写"能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仅反映了学生怕写作文,也反映了老师怕教作文.五花八门、花拳绣腿的作文教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也是造成作文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作文教学急需回归"实在".我认为回归"实在"必须在"巧指导、勤练笔、重讲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一生里,总有不少"石头",时不时悬挂在我们的心里.它们的"形状"各式各样,有"说谎石"、"考试石"……有的"石头",只在我们心里悬一会儿就掉下来了;而有的"石头",则久久地悬在那里,让我们担惊受怕、心情难受,很不是滋味.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藏在自己心里的这些"石头".  相似文献   

4.
"复作",顾名思义就是"一题再作",也叫"二次作文法".它要求学生在初作的基础上进行又一次写作.这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作文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提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的事常有发生.而通过模仿可以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迁移,使学生的作文在"仿"中见"活",在"仿"中求"新".因此,模仿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和创新作文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一、眼前有"考官" 历届的高考作文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看到考题就头皮发麻、两眼发黑、脑袋一片空白,其为文当然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则匆匆忙忙读完题干,便连呼"简单"、"简单",结果"下笔八百言,离题千万里".真个是"淡化审题年年喊,届届都有跑题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考官"意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参加的是高考,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人才是真正的考官.因为他们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的.对作文考什么和怎么考十分明确.但考官命题的内容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训练过的,故而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是很多学生见作文就摇头,很多教师(包括本人)也是见作文教学就觉棘手.没有哪个学生会说"作文易",没有哪个教师不说"作文指导难".即使有的学生在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平时写作时也还是愁眉苦脸,迟迟下不了笔.  相似文献   

8.
"下水",是指导学生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许多老师对于"下水"的技巧却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在作文教学中自知地"下水".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说法:学生在作文中编故事、叙事苍白、缺少真情实感是由于他们没有"生活".有的老师喜欢引用朱子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回答学生作文虚假、空洞的问题.但是,正如鱼生活在水里一样,学生难道不是生活在"生活"中吗?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学生没有生活.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包办过多,从指导到批改再到评讲,费时劳神,结果却是学生只关心作文成绩,可谓"吃力不讨好".笔者认为,作文批改是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共同完成的创造活动,让学生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由师生共同演绎作文批改"三步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思想品德课教学之门的钥匙.走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你会发现每个教师都在认真负责地上好每节课,竭力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教育.但我们的努力并非都达到了实效,就好像有了上好的原料,不一定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上了思想品德课不等于有效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往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依旧背道而驰.这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学生的语言上,没有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之中.而且,有的教师凭着不是十分完备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处处采取他自以为是的活动化、开放化教学.殊不知,这活动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真正的活动".这种开放是"所谓的开放",而不是"真正的开放".  相似文献   

13.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14.
渴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龙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的父母得偿所愿,有的却未能如愿.两种结果的出现必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差异"也不可忽视.本期我们将聚焦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易错点",以求在今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出错".  相似文献   

15.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遵循作文教学的自身规律.才能使学生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遵循作文教学的自然规律,必须从"源头"抓起,"开源"才能"畅流".这就要求我们拓宽写作思路,多方位、多视觉解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角度,运用多向思维,同时细化作文教学课型,在写作技巧方面给予具体指导,积极"畅流",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步入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精神产品的独创,独创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独创才有个性.而越是个性化的东西,才越能打动人.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反常""出格",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拘一格,让学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异彩纷呈、具有独创性的"精神产品".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也是如此.以下我就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讲评的前提和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示范和举例.然而一直以来,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批改习作上:像啄木鸟似的把错别字"啄"干净,像圣旨似的在审题、审意、中心上"指点江山",又像能工巧匠那样"斧"正孩子的篇章结构,最后贴上一个永远只能代表自己的等第.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而学生却不领情,下次作文还是"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语句优美,选材多样.层次清楚,主题鲜明……这似乎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在这种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即这种"水平"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作文选上的"再加工""二次创作",被语文老师们戏称为"花开二度".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道出了作文的真谛:写作离不开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开"源"就是要开掘作文的源头,把作文训练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流"就是要引导学生多阋读、多积累,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有"源"和"流"一起抓,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