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凡是去过上海蔡元培故居的人,都会留意到故居中悬挂的蔡元培先生的三幅画像。这三幅画像有两幅悬挂于客厅,一幅是刘海粟于1921年赴京讲课期间为蔡元培所绘的小幅油画肖像,一幅是蔡元培的第三任夫人周峻女士于1926年所绘的《蔡元培像》;还有一幅悬挂于书房,由蔡元培的长女蔡威廉于上世纪30年代所绘的尚未完成的《蔡元培像》。其实,在故居中还藏有一幅1929年绘的《蔡元培肖像》,只是此画从未对公众展示过,而这幅画的作者正是我  相似文献   

2.
四、漫画肖像画人的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绘制,将人的生理特点突出,看来畸形,然而酷似。外国漫画家把被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漫画家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演员、运动员以及一些其他新闻人物,用漫画笔法画出来,登在报刊上。(图24)。许多杂志,如幽  相似文献   

3.
四、漫画肖像画人的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绘制,将人的生理特点突出,看来畸形,然而酷似。外国漫画家把被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漫画家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演员、运动员以及一些其他新闻人物,用漫画笔法画出来,登在报刊上(图24)。许多杂志,如幽默、讽刺性的和时事性的刊物,还常以新闻人物的漫画肖像作为封面。十九世纪法国漫画家安德列·吉尔(巴黎公社革命漫画家)为《月亮》杂志《当今人物》专栏作漫画肖像。苏联漫画家以为别人作漫画肖像表示友好,如在杂志上发表漫画肖像为国人祝寿(《鳄  相似文献   

4.
漫画肖像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顶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突出人的生理特点,使形象看来畸形,而又酷似。外国漫画家常把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为了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有的肖像作些艺术加工,显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职业特点等,显得更加生动。漫画肖像还可作为歌颂漫画,表现先进人物。如作单幅配以诗歌,或作大幅先进人物群像等。关于体育运动的报道,还可画出各项运动获奖人物漫画肖像配台发表,版面自会更加鲜明新颖,引起读者的浓厚兴…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早年画的,它几乎张挂于美国的千家万户。斯图亚特一生中画过许多华盛顿的肖像,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是在一块画布上只画了华盛顿的一个头的作品。有人挑剔地指出为什么不画全衣服,斯图亚特回答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  相似文献   

6.
文摘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开国典礼筹委会。筹委会决定在天安门城楼悬挂毛泽东主席画像。因经风吹日晒,若干年后画像总有些褪色,所以每年国庆节前,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都要更换新的。画像长6米,宽5米,是典型的大画,作画时看不到作品全貌,只能看到人物肖像的某个局部,一个鼻孔有脸盘大小,整个鼻子要两手伸展才能抱拢。因此,作画过程中,画家要不断从梯子上下来,跑到20米外看效果,画一幅画要跑成百上千次。画师们有一件特别的“宝贝”———德国制造的8倍望远镜,别人是大头朝外看,他…  相似文献   

7.
童年的像章     
胡剑 《四川档案》2007,(3):28-29
凡是经历过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人,几乎都佩戴过照片上这种当年最流行的胸饰——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图案千姿百态,品种浩瀚繁多。资料记载:最早的毛主席像章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那是1942年为纪念抗日根据地发动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而制做的。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主席团成员除毛泽东本人外,每人都佩戴着一枚毛主席像章。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当代的宣传画,不能不提到哈琼文。他曾是军旅画家,随志愿军到过朝鲜战场;后转业到地方从事专业创作,画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两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宣传画家。在宣传画界颇具影响的张安朴先生曾说:"哈琼文是中国宣传画的领军人物,是国家级的专家,要上美术史的。"提到当代的美术史,不能不提到《毛主席万  相似文献   

9.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肖像画和宗教画等。他还创作过一些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虽然数量较少,但大部分都是极为动人的佳作,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最杰出的油画作品有《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达娜厄》和四幅《花神芙罗拉》等。这些出色的神话题材作品反映了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在肖像刻画和人物情感把握上的才能,其中许多画作因为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而令人印象深刻。本文结合伦勃朗的艺术生涯,对其所作神话历史画题材和艺术风格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漫画是画名人肖像的,我们称之为肖像漫画。各行各业都有名人,漫画家将他们的面貌进行夸张地造型后,寥寥数笔,便有了肖像漫画。这类漫画除了形象上的别致外,一般也可以附加一些与主人公有内在联系的其他内容,提示其性格或职业的特点,以增强肖像漫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苏联大使馆招待会,在谛听苏联著名音乐家演奏的时候,画家“面对面地”为他画了一幅速写。此外,还有没有人“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像,我想,这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方可做出确切回答。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4,(32):48
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油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抄"走,我们早就选定一下雪就画它:它多像苏联画册中的景象--什么是苏联、旧俄、东正教,我们全不懂,但那又怎样!  相似文献   

14.
李锐 《新闻天地》2009,(9):10-10
毛主席曾三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名。这在全国省级党报中是少有的,可见毛主席对家乡报纸的关注。毛主席还时常阅读《湖南日报》,把它当作湖南的日记,以了解湖南推介湖南,这是湖南人常常引以自豪的。著名画家贺安成创作此画,中共湖南省委原书记熊清泉撰写题记。  相似文献   

15.
杨少斌去法国了,去参加“当代中国肖像”展。从法国回来,他一定又会被晒黑一圈。他的皮肤有些像相纸,在欧洲的阳光下不断显影——他每次从欧洲回来,皮肤的颜色都会自然地加重。这也有些像他的画,他的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向深层发展,越来越局部,也越来越铺张。 少斌是一个亲切的人,他喜欢说话,但又不太会说话。我的意思是他说的话往往太“正式”,少了些趣味。少斌从骨子里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人物肖像漫画中的幽默是现代文明生活的审美趣味新闻人物肖像漫画是一种幽默艺术。与相声小品一样,新闻人物肖像漫画具有平民艺术的特色,它戏剧性地刻画人们所关注和熟悉的新闻公众人物和社会热点人物,在人们的情感中产生共鸣。它的情趣是轻松通俗的,内涵是深刻而带有调侃意味的,雅俗共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新闻人物肖像漫画的创作既要夸  相似文献   

17.
没有笔直和平坦的艺术之路。刘春华搞过装祯设计,搞过油画,现在他主要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中国人物画创作是使画家们颇觉为难的画种,他在人物画创作上,总是执拗地想把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复杂的生活怎样简约地概括:长于表现古典情趣的形式怎样同现代生  相似文献   

18.
李根萍 《军事记者》2009,(11):46-47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开国领袖毛泽东从这里开始叫毛主席;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这里担任过县委书记;十大元帅有九位在这里驰骋疆场;十位大将有七位在这里屡建奇功;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开始。瑞金充满了神秘,神秘得让人惊奇,。神秘得让人憧憬和崇敬。  相似文献   

19.
肖像权是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不是版权。但在创作作品和使用有版权的作品过程中,常常遇到公民肖像权问题。一、什么是肖像权? 肖像是指用摄影、绘画、雕塑等形式制作的公民的形象。肖像权就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所享有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  相似文献   

20.
读画札记     
错把“姐姐”当“妹妹”十七世纪弗兰德斯大画家鲁本斯是当时盛行的巴落克艺术风格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外国美术名作欣赏》(当代大学生丛书),选取了他的《海伦·芙尔曼肖像》加以评介。文章说,海伦·芙尔曼是鲁本斯的第二个妻子,“鲁本斯非常喜爱第二个妻子,他晚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海伦·芙尔曼肖像》就是他晚年(1631)的杰作之一”,等等。然而当翻开该书附印的彩图,看到的却不是海伦·芙尔曼的倩影,而是一幅人们经常見到的《苏珊娜·芙尔曼肖像》。由于画中女主人头上戴了一顶有羽毛作装饰的帽子,所以也有人叫它《羽帽》。我们知道,苏珊娜·芙尔曼是海伦·芙尔曼的姐姐,约在1625年前后鲁本斯为她画了这幅戴羽帽的肖像,那时鲁本斯的前妻伊莎贝拉还沒去世,鲁本斯与海伦当然也还未结鸳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