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平静波  郭征 《传媒》2018,(15):26-27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经过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通讯工具,现已成为连接人、服务、商务的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目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1000万,日群发超70万条消息.腾讯《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账号数达8.46亿,直逼9亿大关.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关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中,订阅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占比47.8%,说明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公众号是其日常微信浏览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在2012年底,已坐拥3亿用户,在推向市场的三年时间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已成为每日活跃用户1亿的大型社交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1月21日第一个微信版本发布,截止到2013年1月15日,腾讯宣布微信的用户已突破三亿。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在微信基础上打造的一个开放式的自媒体平台,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言三个类别的内容。由于申请条件相对宽松,微信公众平台的持有者有将近200万人。根据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在《2013年微信用户行为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2.52%的用户将订阅公众账号作为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利樱 《青年记者》2016,(32):77-78
企鹅智库2016年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自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总量超过了1000万,用户数也已超过7亿.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3月,微信正式邀请一批公众号参与"赞赏"功能的内测.与符号点赞不同,"赞赏"也被称为"物质性点赞",即用户自愿为公众号的内容付费,金额从1~256元不等.在微信公众号大行其道的当下",赞赏制"是提高用户参与、加强与用户互动,从数量型"涨粉"转变为强调粉丝对内容的认可度的重要手段,无疑属于粉丝经济开发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微信公共平台自2012年8月上线以来,经历了4年的迅猛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各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新闻发布、交流互动、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的重要工具.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个,并且以每天近2万的速度增加.截止2016年6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49亿,近80%的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号.由于微信用户基数庞大,入驻免费,维护成本低,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品牌延伸和二次传播的机会,成为出版社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13,(8):4-5
编者按: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免费移动应用,围绕通信这个核心功能,发展为集通信、社交、营销、媒体、工具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化产品截至2013年1月15日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广受欢迎,成为企业、媒体、公共机构、明星名人、个人用户等继微博之后又一重要的运营和社交平台。其中,媒体类公众平台是当前微信公众平台中活跃度高、影响力突  相似文献   

7.
董广安  李佳 《青年记者》2017,(30):47-49
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用户基数大、可供用户移动阅读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到现在不断升级、改版和功能优化,已经成为集发送信息、传播消息、社会募捐、比赛投票、消遣娱乐、购物消费、留言互动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场域. 2016年11月29日,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APP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比2015年增长46.2%,预计在2017年将增长到1415万个.艾媒调查结果显示,52.3%的网民使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各行业微信公众号不断增多,网民已将公众号内容作为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夏欣 《青年记者》2012,(10):9-10
如果要评选刚刚过去的一年的传媒业年度热词,那么“移动互联网”一定排名靠前,从微信、米聊、愤怒的小鸟等移动应用的火爆到安卓系统手机、iPhone、iPad的热销,再到各家传统媒体开发的移动客户端纷纷登陆各类“应用商店”,有人甚至将2011年称为移动互联网年.移动互联网的火爆,甚至让新浪、腾讯这些传统的互联网巨头感到紧张并加速布局.  相似文献   

9.
李永凤 《传媒》2014,(5):54-56
正拥有5000万用户——报纸用了50年的时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而2011年1月上线的微信,短短3年时间用户已经突破6亿(含海外版),在业界、学界和商界都引起了极大关注。微信自身良好的兼容性、"免费+流量节省"的经济性、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多样化的功能等特点为其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微信集通讯、交友、信息、平台和商业功能于一体,使其超越了即时通讯工具的范畴,成为一款备受欢迎的手机应用。本文试图从三个维度来探讨微信的用户增长机制,揭示微信用户迅速增长的原因。上线时机:微信恰逢其时从1995年手机问世以来,第一代  相似文献   

10.
张孟迪 《青年记者》2016,(24):38-39
2016年,腾讯公司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指出,超过9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6成以上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每天超过30次的重度用户占36%.另外,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超过1000万个,公众号日提交群发信息超70万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而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受众群体特殊、传播内容独特等特点,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追捧.各高校团委纷纷建立自己的公众号,通过公众平台,推送信息提供服务,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本文对“山东师范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服务用户、贴近用户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敬  李贝 《新闻实践》2013,(8):8-10
一、微信的高速成长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以多媒体信息通信为核心功能的免费移动应用,诞生之后短短两年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微信快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截至2013年1月15日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另一方面,微信不断丰富功能,围绕通信这个核心功能,发展为集通信、社交、营销、媒体、工具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化产品。  相似文献   

12.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1]自微信推出以来,用户量在不断增加,据腾讯《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8.89亿;报告还显示,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达到了90分钟。而这庞大的用户群体,不只包括城市群体,也包括农村群体,不只包括青年群体,也包括中老年群体。在实用微信的过程中,微信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各个方面,其中就有文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产品试水到用户突破百万,从简单的语音聊天工具变身多元化立体式沟通平台,微信在版本的不断升级中逐渐整合完善最终打造成为IM领域的"无敌航母"。2012年3月29日,腾讯微信注册用户突破1亿,这意味着它已经覆盖了一半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微信火了,它所带来的社交方式的变革使其真正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12,(2):79-79
大力推进三网融合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IPTV用户已超过1100万户,手机视频用户超过4000万户。2012年,工信部仍将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将尽快扩大到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浅析微信的互联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诞生于国内网络巨头腾讯公司的微信,两个月推出产品、两年内积累超3亿用户、覆盖100多个国家、仅仅3年之后,月活跃用户数近3亿,是目前中国市场最热门的移动应用,1也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微信发展之所以速度迅猛,根本在于微信的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6.
吴凯 《新闻窗》2013,(6):50-50
一、微信的发展历程 2010年10月19日,一款功能极简的跨平台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e)登陆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仅仅15天,它就吸引了超过100万的使用者。国外此类软件的兴起带动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浪潮,大量类Kik的应用软件应运而生。继2010年12月末,国内第一款类Kik应用软件——米聊诞生后,  相似文献   

17.
吴元 《青年记者》2016,(5):87-88
掌上青岛是由青岛晚报和青岛掌控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城市手机互动平台,旨在向青岛本地居民提供娱乐消费信息.2012年2月掌上青岛手机客户端发布,整合了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子报子刊、青岛全搜索网、青岛手机报及青岛同城媒体的特色内容资源,为客户端用户提供即时新闻信息、掌上搜索、无线营销等服务.同年9月,掌上青岛再推微信版.目前,以掌上青岛微信为中心,包含15个子账号的微信矩阵已发展总用户100万,精准互动用户超过50万人,其中75%为青岛本地用户.2014年掌控传媒营收突破1500万元,利润率接近20%,掌上青岛模式引发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张超 《传媒》2015,(18):56-57
2011年1月,腾汛公司推出微信,这是一款基于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社交软件,至今已有6亿用户.2012年8月,腾讯研发团队开发出微信公众号,这是一款组织及个人面向公众推送信息的平台,主要有群发群送、一对一交流和自动回复等功能.正是基于对微信精准化传播模式和良好互动功能的认同,众多企业、组织或个人纷纷开通公众账号平台.  相似文献   

19.
李燕群 《青年记者》2017,(24):39-40
微信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伟大构想,使当今社会成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又大大简化了人们接触信息的路径,微信便在这个节点上萌芽,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截至2016年9月,微信用户达7.68亿.①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媒体功能,使微信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些年轻用户的信息需求显然更旺盛.为满足用户扩展视野等各方面需求,微信公众平台也在不断壮大,据微信官方消息,微信公众号数量在2016年2月就已超过1000万.②其中,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的迁移,还有政府机关、企业和自媒体人的入驻.  相似文献   

20.
王喆 《新闻实践》2014,(3):45-47
核心阅读:自2011年初上线以来,微信这款移动即时通讯软件(IM)已成为目前国内最热门的社交信息移动平台.在2013年11月的微信合作伙伴沟通会上,微信官方公布了一些运营数据:“微信上线3年,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发布了20多种语言版本,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其中,微信公众帐号在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每天保持8000个的增长,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然而,微信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竞争压力,其国际化发展策略并非推出N个海外语言版本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