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图1中,波源5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u=80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SQ=2.6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Q两点振动情况的是( )  相似文献   

2.
1.四等分或八等分 例1图1为一列简谐横渡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图2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  相似文献   

3.
如图 1 ,点P是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 ,过点P作x轴的垂线 ,交双曲线y =1x 于点Q ,连结O -Q ,当点P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 ,Rt△Q -OP的面积 (   )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2 .如图 2 ,已知反比例函数y=1 2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4的图象相交于点P、Q两点 ,并且P点的纵坐标是 6 .(1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求△POQ的面积 .3.如图 3,一次函数y=kx +b(k≠ 0 ) 的图象与x轴 ,y轴分别交于A、B两图 3点 ,且与反比例函数y=mx(m ≠ 0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  相似文献   

4.
题目图1中,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产生的筒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口=80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SQ=2.6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Q两点振动情况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波的图象”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不管是物理单科试卷,还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许多试卷中都有以“波的图象”为题材的题目,下面结合高考试题例析之.1.图1中,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SQ=2.6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Q两点振动情况的是().A.甲为Q点的振动图象B.乙为Q点的振动图象C.丙为P点的振动图象D.丁为P点的振动图象  相似文献   

6.
宋传波 《物理教师》2008,29(1):52-52
题目.(2001年全国卷10)如图1所示,在平面xy内有一沿水平轴x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3.0m/s,频率为2.5Hz,振幅为8.0×10^-2m.已知t=0时刻,P点质元的位移为y=4.0×10^-2m,速度沿y轴正向,Q点在P点右方9.0×10^-1m处,对于Q点的质元来说 (A)在t=0时,位移为y=-4.0×10^-2m.  相似文献   

7.
例1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1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纵坐标的积为同一个常数.如图1,反比例函数y=k/x(≠0)的图象上的两个点P,Q.  相似文献   

9.
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例1 已知二次函数y=-x^2+2x+m的部分图象如图1所示.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的解.  相似文献   

10.
刘宁 《数学教学通讯》2012,(31):50-51,62
1如图1所示,当直角三角板MPN的直角顶点P在BC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始终经过点A,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4和6,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与CD相交于点Q.BP=x,CQ=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相似文献   

11.
摇摇一、填空题1.抛物线y=(x-2)2 3的顶点坐标是摇摇摇摇,对称轴是摇摇摇摇.2.请你写出函数y=(x 1)2与y=x2 1具有的一个共同性质摇摇摇.3.已知y=x2-(k-1)x-3k-2与x轴交于A(x1,0),B(x2,0),且x12 x22=17,则k=摇摇摇摇.4.已知抛物线y=x2 bx c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函数y<0时,对应x的取值范围是摇摇摇.5.已知抛物线过A(1,0),B(0,-3),且对称轴为x=2,则解析式为摇摇摇摇.6.如图2,抛物线y=-x2 2(m 1)x m 3与x轴交于A、B,且OA∶OB=3∶1,则m=摇摇摇.7.如图3,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P是边AB上一动点,QP⊥PD,交BC于点Q,已知AP=x,BQ=y,则y与x的…  相似文献   

12.
1.(山东)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P的面积是( )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试题呈现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交于A(a,-4),B两点.过x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k/x(k<0)于P,Q两点(P点在第二象限).若由点A,P,B,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则点P的坐标是___.  相似文献   

14.
1.线段之差的最大值 例1 如图1所示,已知A(1/2,y1),B(2,Y2)为反比例函数y=1/x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x,0)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 )  相似文献   

15.
例1 两列简谐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如图1中实线所示,一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如图1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的点。  相似文献   

16.
"五点法"是画函数y=Asin(ωx+(?))或y =Acos(ωx+(?))(A>0,ω>0)图象的简捷、有效的基本方法,下面谈一谈"五点法"在解高考题时的应用.1.求P的值例1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1所示,则函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试题呈现(2017年泰州中考题)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m+1,m-1).(1)试判断点P是否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2)如图1,一次函数y=-1/2x+3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若点P在△AOB的内部,求m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1.通过导函数的图象判断原函数的图象 例1 函数y=f(x)的图象经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y=f’(x)的图象是如图1所示的一条直线,则y=f(x)的图象不经过( )  相似文献   

19.
误区1叠加原理理解不深刻而出错例1两列简谐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如图1中实线所示,一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如图1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  相似文献   

20.
一、已知某一时刻的波形图问题例1 (上海物理卷)如图1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1所示,P、Q两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