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昕 《收藏》2013,(9):64-69
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区域170万平方米灌木丛中,沉睡着181处以烧制青白瓷为主的湖泗古窑遗址,  相似文献   

2.
孟耀虎 《收藏》2007,(10):113-117
山西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历史始于唐代。最早研究山西陶瓷的专著《山西陶瓷》在山西省窑址一览表中,列出山西唐代瓷器窑址有“浑源县、平定县、交城、介休、榆次市、霍县(霍州)、临汾县(平阳)、河津、乡宁”等9处。20多年前编写的《中国陶瓷史》记载了山西交城、浑源、平定三处唐代窑址。  相似文献   

3.
郑州  张松林  廖永民 《收藏》2008,(5):58-60
本期陶瓷栏目以近年考古出土古陶瓷为专题,涉及郑州唐墓出土青花罐、北宋官窑早期窑址新发现、江西出土明清哥釉青花瓷、西安新出土瓷器与福建漳浦出土紫砂等,它们资料翔实,多出自纪年墓葬,是鉴定断代的重要参照。龙泉大窑、景德镇御窑厂等处陶瓷考古新收获将另期推出。  相似文献   

4.
龙泉窑下限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生产规模最大、窑址分布和外销范围最广的青瓷名窑。如同研究一个人需要了解其生卒年代,方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在对龙泉窑的研究中,科学地考察、准确而合理地划定其始烧和停烧亦即上限和下限的年代,无论对全面、完整地认识龙泉窑,还是客观、公正地分析与其他窑系的关系及其兴衰原因等,无  相似文献   

5.
正与古代淄博窑一脉相承,近代淄博民间陶瓷广为人知。民间陶瓷,乃由民间工匠根据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生活需要,主要利用当地陶瓷原料、采用手工艺生产所烧造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传统艺术特征的陶瓷制品。近代淄博民间陶瓷始于清代中、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止,约有150年历史。淄博民间陶瓷的中心产区博山,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民用陶瓷生产的重镇。较为著名的窑厂有北岭、八陡、窑广、山头,福山、李家窑等处。鼎盛时期,烧制陶瓷的窑炉近200座,窑工达6000人之多,终日窑火  相似文献   

6.
刘金成 《收藏》2012,(6):57-61
下面结合高安窖藏出土的部分龙泉窑器物,就元代龙泉瓷的烧制、类别、纹饰等的主要特征进行浅析。 窑藏龙泉青瓷的主要特征 元代龙泉窑的窑址已发现数百处之多,种类丰富,影响面大。南宋时期,有些窑口生产的精品佳作曾作为宫廷贡品。元代龙泉窑产品除部分继承宋代传统以外,在器型和装饰上又有创新,突出了时代特征。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  相似文献   

7.
邓禾颖 《收藏》2009,(12):32-37
南宋郊坛下窑址1930年在杭州乌龟山西麓首次被发现,1985、1986年,南宋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发掘出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迹和一座龙窑,出土了大量瓷片、窑具等实物标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所展出的窑址出土标本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廖永民 《收藏》2012,(4):64-70
河南巩义市东约5公里,伊洛河的一条支流由东向西汇入伊洛河,然后又与黄河交汇。巩县窑址就分布在这条支流的两岸,总长5~6公里,分为3段:上游为白河段,因主要烧制白瓷而得名;中游为铁炉匠段,主要烧制酱瓷、黑瓷兼烧白瓷;下游为黄冶段,因主要烧制唐三彩而得名。白河段、铁匠炉段和黄冶段之间并没有明确分界,只是因各段主要烧制的陶瓷...  相似文献   

9.
谁识横峰窑     
尹青兰 《收藏》2011,(6):74-77
横峰窑是江西境内一处烧造青瓷的窑址,文献有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江西文物专家曾对该窑址进行过调查,但一直没有进行科学的发掘,其真实面目仍然不清楚。面对谜一般的横峰窑,本文对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采集自窑址和墓葬出土的横峰窑青瓷加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凶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1.
杨俊艳 《收藏》2018,(6):118-119
中国陶瓷文房历经长期的发展与演进,在辽代成为了一个重要门类。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材料,辽代陶瓷文房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与窑址。其中以内蒙古、辽宁两地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有砚台、笔洗和水滴三大类,为研究辽代文人生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刘志国 《收藏》2010,(3):34-35
20世纪初,河北巨鹿古镇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宋代磁州窑瓷,西方对磁州窑瓷的收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刺激了磁州窑仿品生产,当年的一些仿制品至今仍被陈列干国外博物馆内。50年代,周总理提出恢复五大名窑生产,为此彭城陶瓷研究所成立了仿宋瓷小组,烧制了一批磁州窑仿古瓷产品。  相似文献   

13.
柴菲 《收藏》2007,(3):167-167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李江 《收藏》2011,(10):60-65
青瓷诞生于中国瓷器发展的初创阶段。正是这种朦胧、不经意的探索阶段,孕育了古朴、自然的青瓷。本文通过对河北磁州附近北朝墓葬出土的青瓷器皿的归类比较,以及对磁县贾璧窑、峰峰矿区临水窑等4座窑址出土青瓷标本的研究,归结出魏晋时期冀南豫北青瓷窑口分布的状况、烧制工艺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冯小琦 《收藏》2013,(15):172-173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目前已发现窑址上百处,其烧瓷时间创于唐而终于元。以八卦洞窑为代表。八卦洞窑经过1974年的发掘取得了可喜成就,解决了大量传世官钧窑器物底刻数目字的花盆、樽、洗等的产地问题,出土标本表明这类器物是北宋后期为宫廷烧制的陈设用瓷。除烧钧瓷外,八卦洞窑还烧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等民间用瓷。2004年对官钧窑的调查发掘又取得了新的资料,可以看出其烧瓷时间延续到明代,因而对官钧窑的年代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的专家认为是明代器物,一部分专家坚持为宋代,也有专家认为这批器物的时代有早晚之别,即既有宋代,  相似文献   

16.
清溪窑,位于重庆巴县(现为巴南区)清溪乡,窑址分布在梓桐坝村、华光村,现已发现3处窑址,分别称为华光村窑、梓桐窑和鱼塘坡窑。窑址发现于1976年,其中华光村窑和梓桐窑曾于1990年和1992年进行过发掘。从出土实物来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月4日,参加雅昌石家庄研讨会的网友集体参观了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和定州博物馆“北宋塔基出土历代艺术精品展览”。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静志寺塔基和至道元年(955年)净众院塔基出土五代至北宋的定瓷器物约占全部展品的半数以上。据介绍,北宋早期纪年墓葬和塔基出土定窑瓷器以这两处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瓷数量最多,品种也最丰富。静志寺塔基共出土瓷器115件,净众  相似文献   

18.
正成都琉璃厂窑是位于成都市区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一处古窑场。历经唐、五代、宋、元、明5个朝代。1955年时琉璃厂古遗址仅地面窑包还存在99座之多,可以判断古代琉璃厂烧制陶瓷器物的数量规模是很大的。由于20世纪军阀的盗掘和不同时期的市政建设,该窑址地层关系被严重扰乱、打破,历年窑区出土器物流失,给该窑的研究带来诸多困难。在此之前,不少考古专家、学者和收藏家对该窑的概况和制瓷成就多有文章见诸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11)
正固镇瓷窑址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北部吕梁山南麓,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2016年3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制瓷作坊、瓷窑炉等相关制瓷遗迹,出土数以万计的陶瓷器(片)和窑具。其中最能代表该窑特色的莫过于出土的金代装饰陶瓷枕。本文结合固镇遗址内出土的陶瓷枕标本及部分馆藏河津窑陶瓷枕产品,从胎釉、造型、装饰技法和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20.
正鲁山窑是河南中西部地区一处重要的综合性窑场,因其丰富的烧造品种和精湛的烧造工艺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随着近年考古发现,鲁山段店窑的整体生产面貌虽基本清晰,但因缺乏科学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年代分期、生产情况、技术工艺、窑址兴衰等问题上仍有可深入探讨的可能性。本文以介绍一批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所藏鲁山窑陶瓷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