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岩心观察、裂缝统计、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电镜扫描分析等技术,研究了边台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混合花岗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裂缝发育;其次是片麻岩,裂缝较发育;辉绿岩和蚀变黄斑岩为非储集岩。储集空间主要是宏观裂缝、微裂缝和碎裂粒间孔,其中网状裂缝最发育,其次是高角度裂缝。影响研究区储集空间的因素有岩性、构造、动力变质和混合岩化、古风化溶蚀、充填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鲁松  林丽丽  肖杭州 《内江科技》2011,32(3):128+77-128,77
2007年初文明寨东翼三叠系地层试油取得了突破,测井资料及岩心分析数据表明:油藏基本特征为裂缝砂岩油藏,以不规则的高角度裂缝为主。但目前试井资料的处理方法和试井双对数曲线多表现为均质储层特征,少数反应双孔储层特征。基岩与裂缝是否都储油、是否共同参与流动不清楚,导致该类油藏的储量、储层、产能评价及稳产期预测存在困难,也制约了工艺措施的实施,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4+5、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后期勘探开发方案的部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长4+5、长6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层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小孔和细孔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细喉和微喉则油气的基本渗流通道。孔喉分布组合类型以多峰分散型(不均匀型)为主。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中-小孔细喉型为优质储层。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因素主要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4+5、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后期勘探开发方案的部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长4+5、长6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层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小孔和细孔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细喉和微喉则油气的基本渗流通道。孔喉分布组合类型以多峰分散型(不均匀型)为主。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中一小孔细喉型为优质储层。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因素主要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民屯凹陷基岩油藏勘探表明,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即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因此,应用测井、岩石破裂压力实验、测井多属性反演、迭前反演等技术方法对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变质岩岩性、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为基岩油藏富集区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下寺湾油田延长组长9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程度低,致密油勘探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探明研究区延长组长9段致密油的勘探前景,从岩心样品分析入手,通过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并进行压汞曲线分析、以及岩心样品物性分析测定等对下寺湾油田长9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9段储层岩性以灰色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结构及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填隙物以胶结物为主,胶结物以绿泥石、伊利石、铁方解石为主;孔隙类型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喉大小分布不均,分选性较差,总体吼道半径较小;浊积主水道及绿泥石环边胶结相对优质储层发育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汉盐湖盆地在淡化期向咸化期过渡时期的水下古隆起及斜坡带广泛发育鲕粒灰岩储集层,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及陆源矿物组成,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孔隙、裂缝二大类,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岩心孔隙度平均为18.1%,渗透率为4.56×10-3μm2,具有储油能力;储层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中等水敏,中偏强碱敏,建议注采水源矿化度控制在160000mg/L以上,油田作业工作液的pH值控制在8.5以下。  相似文献   

8.
李宗学  万丛礼 《今日科苑》2009,(18):285-285
渤南洼陷孤西地区沙河街组发育泥岩裂缝油气藏,但成因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岩心观察和化学分析发现,裂缝发育段泥岩热变质强烈及成熟度非常高。地质和分析证实,研究区在中生代-第三纪发生过三次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分析认为,这些泥岩裂缝是晚第三纪石英正长岩之构造挤压作用、水热增压作用和生烃(及二氧化碳)增压作用造成的,泥岩裂缝围绕石英正长岩体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9.
朱凤云 《内江科技》2010,31(4):104-104,120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我国发现并投入开发的大型油田之一,是岩溶作用为主的裂缝一岩溶型油藏。本文综合应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分析化验、镜下鉴定、常规测井、FMI测井等技术方法,确定了塔河油田四区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岩溶作用形成的溶孔、溶缝、溶洞以及岩溶坍塌形成的裂缝,原生孔隙和构造裂缝均不发育。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古岩溶水动力单元的控制,通过恢复岩溶古地理环境,划分出渗流岩溶带(包括渗入岩溶亚带和渗流岩溶亚带)、潜流岩溶带和缓流岩溶带3个古水动力单元。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辅之以优势相编图法进行研究西峰油田M20井区长81沉积微相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确定物源方向。研究表明,M20井区长81油藏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天然堤、席状砂和远砂坝6个沉积微相,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有很好的继承性,主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次物源方向来自东北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野外剖面、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川中射洪~西充地区大安寨段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洞以及裂缝,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的发育极大的增加了储层渗流能力;通过地震、测井及录井响应,定性分析裂缝带主要分布在文12井区~充西区块以及明月~一立场区块;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作用最大,高产井主要受构造应力的控制,构造运动的强弱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裂缝发育是高产的前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下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阳  张路崎  田立君 《内江科技》2011,32(8):137+127-137,127
针对BD油田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特征研究,通过研究砂体相带展布特征分析其对油藏的分布控制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了储层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方向对水驱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下步油田挖潜思路:通过老井复产及部署新井重新建立注采井网,并结合老井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以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础地质资料以及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断裂发育及圈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该区老油藏的潜力进一步挖掘提供地质方面的指导。研究区属于冲积扇环境,储层岩石类型以含砾砂岩、细砾岩及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有少量粒间溶孔、裂缝;孔隙度主要在5%~15%,渗透率主要在0.01~50×10~(-3) um~2,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低孔-低渗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构造、构造-地层型圈闭。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渗透或特低渗透,并且裂缝发育,平面矛盾突出的油田区块新投油井低产低效情况,我们从储层改造角度对油井低产原因进行了分析,采用特殊的措施压裂工艺对储层进行措施改造,有效地提高压裂裂缝在储层平面和纵向的改造程度,为低渗透油田提高低产低效单井产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属于特低渗裂缝性油藏。为了深入研究水源水在注水过程对储层的伤害,采用静态水质分析与动态岩心流动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注水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水源水中固相颗粒含量、粒径中值严重超标是储层渗透率下降的关键因素。不合格的现场水源水长期注入储层对储层岩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基块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大于70%,裂缝岩心则超过90%。综合室内实验研究,王14块沙四段注水水源的机械杂质指标推荐为A2级。  相似文献   

16.
裂缝发育程度是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评价常规纵波与三分量数据对于裂缝预测的能力,以塔河油田沙48井区常规三维纵波地震数据与三分量多波地震数据为例,运用常规纵波曲率与相干、转换横波分裂分析技术对该井区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纵波的曲率和相干分析等裂缝预测方法而言,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基于三分量数据的横波分裂分析是一种更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多分量地震不仅可以预测裂缝发育有利区带,还能预测发育的方位,而且裂缝预测结果精度更高,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曾磊  谷漾洋  张伟 《内江科技》2012,(5):150+112
任丘油田京515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存在着断层,注入水易沿裂缝窜进。为了提高注水效率,筛选了接枝接枝淀粉为主剂的凝胶配方:接枝淀粉3000mg/L、乙酸铬450mg/L、乌洛托品450mg/L、碳酸氢钠1800mg/L。该体系抗剪切能力强,剪切后成胶粘度仍然能有15p.s;热老化稳定性较好,在油藏温度下90d粘度仍然能够达到15pa.s;封堵率高,在任丘油田获取的岩心中封堵率接近97%。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X衍射、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资料,深入研究了延长气田山西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特征。认为山西组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类型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特性;储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和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是造成本区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微裂缝的广泛发育有利地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古地貌、岩心相、测井相以及生产动态综合分析,在新沟嘴组沉积时期,江陵南斜坡为继承性古斜坡,同时通过岩心相描述:新下段砂岩主要以极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但颜色表现不一,Ⅲ油组主要以深灰色,Ⅱ油组主要以灰主,Ⅰ油组主要以棕红色为;由于受物源及古地貌控制,新下段沉积时沉积微相均以滩坝沉积微相为主,其中下_6~1、下_2~2、下_4~2为主要砂体发育层系,其特征表现为:平面上规模较小、连通性较差,垂相上具有一定的叠加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作了简单论述。并结合实践,讨论了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问题。如施工工艺技术特点、施工方法及应用等。在施工工艺技术特最、施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述并最后进行了经济效果。现结合我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经验,以及裂缝防治处理,重点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