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关爱学生     
在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实践中,部分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要不体罚学生就是关爱学生。于是.有的老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采取了“踢球”的方式,轻者交给班主任.重者交给级部主任,或者叫家长;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要成绩考好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相似文献   

2.
教师体罚学生,国家法律明文禁止,但仍有少数学校的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为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防范教师体罚学生,可采取以下的对策: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减轻其精神压力;加强法制教育,做到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3.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4.
师爱就是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批评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春霞 《教育与职业》2006,(33):185-186
党和政府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体罚和变相体罚在学校教育中依然存在。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智力发展及学习成绩都有负面影响。应坚决制止教师体罚行为,深化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梁宗宪 《文教资料》2011,(4):152-154
体罚是教师职业道德严厉禁止的行为,但体罚现象屡禁不止。除了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外,确实有一些教师认为体罚对学生进步有利,这种观念的存在致使体罚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论证了体罚对学生思想存在的一些潜在影响,以说明废除体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师爱的核心就是关心尊重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处理问题要沉着冷静、不冲动,  相似文献   

11.
刘军 《教育文汇》2012,(5):23-24
近日研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其中第7条印象特别深刻。第7条内容是:"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教师,任何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和挖苦或嫌弃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39%,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61%,其中2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触目惊心,请看下面材料。  相似文献   

13.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民众的呼声:教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再有人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相似文献   

14.
苏辉 《湖南教育》2004,(8):35-35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体罚这种暴力行为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受到人们的强烈谴责。教师体罚学生成因何在?如何矫正这一不良行为?笔者从心理学角度做了如下探讨。一、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1.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有权威心态当今,受“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等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仍是高高在上。教师对学生有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如果学生不听话,触犯了教师的尊严,教师便会恼羞成怒,轻则谩骂,重则殴打。2.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学生个人发展,有名利心态由于…  相似文献   

15.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在生活中,各种媒体关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级教育部门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上不知如何入手。  相似文献   

16.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民众的呼声:教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再有人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碰到的“坏学生”多了,遇到不顺心的事了,难免会有喜怒哀乐等情绪波动,控制不好就可能会出现挖苦、讽刺、体罚甚至变相体罚学生等既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又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新奇心强,上进心强,自尊心更为强烈,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克制自己,从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用间接的,孩子们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国家虽然对体罚学生旱已经严令禁止,可是有关体罚学生的报道仍然是屡见不鲜。体罚学生的现象非但没有根除,反而越演越烈。教师总是有诸多理由间接或直接体罚学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多从自身寻找原因,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韩玉珍 《师道》2009,(12):13-13
《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曾想,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21日.又一名教师倒下了.倒在了她的学生手下.在此之前.山西一名23岁的教师倒在了16岁学生的刀下。在血的教训面前,终于有教育部某司官员王定华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