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总目标对阅读能力培养有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能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杨杰 《知识窗》2010,(4X):26-27
<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  相似文献   

4.
张誉 《科教文汇》2007,(9Z):58-5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评价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阅读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反映学生过程和结果的资料。一、注意评价内容的选择1.阅读态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如火如荼,可是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教师教缺少感情投入。《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相似文献   

7.
杨金凤 《科学中国人》2014,(2S):197-19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会阅读、理解句子,能初步理解文章,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以读为本、注重体验",即注重语句品味,激发语感;注重语言积累,引发语感;注重生活体验,诱发语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片佳作卷帙浩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在感知中积累,在感悟中提高,并在运用中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胡翠云 《科教文汇》2013,(11):162-162
古诗文以其丰富、精深的内涵风韵,成为所有华夏子孙学习的典范。所以,重视和加强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小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让阅读成为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的兴奋剂,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真正的个性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很显然,阅读是一种个性鲜明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个性。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把“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可见,加强语感训练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把"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可见,加强语感训练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徐丽红 《科技风》2011,(21):234
目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具有语文素养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语感。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关注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注重阅读主体的个性化的体验生成,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心灵的阅读感受,凸现文学作品阅读的熏陶功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现在教改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小祥 《科教文汇》2007,(3X):65-6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把“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可见,加强语感训练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思维体系,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