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没有问题的引导,就不会有思考的过程;没有质疑的声音,就不会有创新的实践,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与"思"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学会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善于运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如力和创造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会提问题,于无疑处生疑,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赵洪信 《青海教育》2002,(12):43-43
怎样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物理教学实践表明,要注意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要求,课堂上设法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借以调整学生情绪,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一、设置“疑点”,激励学生在渴求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动机和兴趣。而最能引发动机和兴趣的是“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沉浸在生动而紧张、活泼且和谐的求学气氛中,使之受到熏陶和激励。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积极性高,就能在多思、深思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持有神秘感和新鲜感,我尝…  相似文献   

5.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习惯,能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相似文献   

6.
常言说得好,"学贵有疑,有疑则思","疑乃思之源,思乃智之本"。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问题意识是思考之母,也是学习之母,还是创新之母。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问、会问就应该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大疑则大进”,在疑问中探究问题,提高能力。“质疑——思疑——解疑”是现代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大纲中有这样一句话:“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研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和多层次有效式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精神。而“问”,尤其是巧妙的提问最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思考,在思考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我常常利用“问”这一方法,以达到极…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广大教师正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努力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把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改革中感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此不适应,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会看书,不会复习,不会安排时间……几乎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老师一一指点。为了便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求知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文科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相反,如果没有自己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永远不会有创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倡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而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学生主动提问,即使是所谓启发式教学,也一般是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虽然也去思考了问题,但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设置的问题,其实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会逐渐泯灭,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贵自得”,“学贵有疑”。学习不主动,不反思,就很难获得深入学习的能力和求异、创新的品质。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陆旭华 《阅读与鉴赏》2011,(3):69-69,80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大声讲,学生在台下小声讲,甚至有学生搞小动作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就是由于学生不乐于学习语文,不能积极主动的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因此抟们就要想方设法扭转学生这种不情愿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使学生能乐于学语文,真正爱上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3.
围绕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以“趣”引“探”,促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趣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激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由“怕学”变为“会学”利用现场资源.有效展开教学,由“跟师学”变为“我善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物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三难”:一是概念原理抽象,学生畏学;二是教师教学僵化,学生厌学;三是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学而无用,因而弃学。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学好思想政治课,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时时都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要让学生想学、爱学、学好思想政治课,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自我主动思考的过程,使教学过程由原来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习具有探究性。  相似文献   

15.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学生就无法进行主动的物理学习,更不用说新课强调的物理探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物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和艺术,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现、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契机,引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汤骥 《陕西教育》2001,(5):26-27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这些名言强调的都是质疑的重要性。的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但“活”由“思”而成,“思”由“疑”而起。由此,笔者试图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疑启思”  相似文献   

17.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昕 《新疆教育》2012,(23):139-139,10
“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强调对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讲”为“学”,把教学重点由学习物理知识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以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设疑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大胆“猜想”,继而分析“猜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出结论;再把结论变成教学过程的动态延伸,既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又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更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便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教”与“学”、“学”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促“学”,以“思”促“学”,逐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创造条件,使学生乐思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时机,提出恰当而又能引起学生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如教学“速度”这一概念时,我先提出:“小明跑了60米,小华跑了80米,谁跑得快?”当许多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小华跑得快时,我接着问:“汽车跑了2000米,自行车跑了5000米,哪种车跑得快?”这一问题的提出使许多学生茫然而不知所措。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汽车比自行车跑得快是常识,但2000米与5000米又使学生无法理解,觉得这一问题不好回答,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