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剧中有一个绝活叫做"变脸",一个演员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变出数种面具。事实上,人类现在要想变脸需要十分复杂的手术,若没有特别需要人们是不会去变脸的。然而,机器人要变脸就十分简单了,因为机器人的面部可以用一些电子元件来控制,瞬间就可以变出不同的面部。日  相似文献   

2.
刘德英  李永康 《科学中国人》2012,(13):48+81-88,49,50
一、神奇的“变脸术” 提及“变脸术”,读者您会想到什么?一定是川剧舞台上迷倒市井百姓的表演绝技吧?然而,本期《科学中国人》要带您走近的.却是一位拥有“军魂”气质的真正“变脸大师”,一位为残缺生命创造奇迹的军中科学家——世界军事齿科学会主席、国际颌面修复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苏丹  嵇晨 《今日科苑》2005,(11):25-26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医院先拔头筹,宣布获得全球第一家揉刀“换脸手术”的资格。这便意味着,吴宇森所执导的《变脸》电影,有望成为现实;在灾难中不幸毁容的患,也可能重新获得新面孔,建立新生。[编按]  相似文献   

4.
Danny 《世界发明》2009,(3):94-94
品牌变脸不是翻脸,而要以一种新的心情感染大家,这样才能焕然一新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所以“洗心革面”的意思是“洗心才能革面”。  相似文献   

5.
科学本来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一块学术领地,可在不知不觉中它正在向另一种意境演化。只要冠上了“科学”二字,万事万物似乎会顿即“变脸”:理论从错误转向正确,事业从暗淡中透出光明,人物从平庸中显示高贵,行止在粗鄙下展示威严。“科学”一词确乎可以由于不同人的一孔之见或一己私利而被歪曲、被滥用、被亵渎,因此有必要讨论一番有关“科学”的各种认识误区。科学与技术人们通常把科学与技术紧相联,似乎科学是技术之母,技术是科学的实际应用,一个国家的技术有多么先进,必然科学有多么发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政治家把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退休以后,一直忙着小改小革,先后完成了“无带扣腰带”,“多功能沙发”,“直排式便器”,“反复磁化杯”,“伸缩式提包”,“变脸玩具”等十几项小发明,有的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如何做到经常地进行小改小革呢?我的体会是:一是要具有问题意识,经常想到小改小革。创造发明的起点是问题,问题是创造之母,问题意识就是创造欲望,这是步入创造领域最起码的素质。没有问题意识,碰到问题不把它当成一个“问题”来对待,就无发明的起点可言,也无创造的结果可谈。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有了创造欲望,才能做到“处处留心…  相似文献   

7.
科技情报站     
基因变异让狗狗“变脸老鼠也能被同伴的痛苦所“传染”加拿大专家说,在一个笼子中生活过的两只老鼠,能相互“传染”它们所感受到的痛苦,这种现象与某人打哈欠可有会“传染”旁人类似。如果两只老鼠互不相识并同时被喂醋,它们并不会扭动得很厉害,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在潜在对手面前  相似文献   

8.
李梅 《科学大众》2014,(9):23-25
<正>川剧中有一种绝技叫变脸。表演中,演员转过头去的同时迅速地用手在自己的面前轻轻一抹,在转回头的瞬间就可以换一张脸谱,令人叹为观止。其实,多彩的花卉也会变脸,只不过速度没有川剧变脸那么快,是一个逐渐改变的缓慢过程。原来,有些花在从开到谢的整个花期中,花朵的色彩会发生奇特的改变,植物学家们就把这种变化形象地叫作"变脸"。那么,自然界中到底有多少花儿拥有"变脸"绝技,它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几位植物界中的"变脸"高手。  相似文献   

9.
美国石溪大学的研究人员2004年3月份宣布.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称为“微笑地图”的软件.能检测人微笑时的脸部肌肉动作,并根据这些数据识别人的身份。开发者认为这套软件的表现会比目前采用的计算脸部主要特征之间距离的面部识别系统更加出色。  相似文献   

10.
激光除皱威尼斯市医院皮肤科医生利用激光处理面部皱纹,一次处理可使皮肤平滑光洁保持4至8年。在这座水城举行的全国皮肤病大会上,威尼斯医院的医生们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他们说,激光脉冲可使皮肤胶原纤维重新组合,从而使皮肤绷紧,显得平滑光洁。他们说,如只处理各部,一次只需20分钟,处理整个面部需约半小时。工协五辑“隐身”窗帘最近,B本科学家在高透明、高强度聚碳酸脂片上,蒸镇一层极薄的铝膜后制成一种“隐身”百叶窗帘。这种窗帘除具备通常的功能外,最大特点是从窗外看不见室内,而室内的人却能看清外面的情况。高强、透明…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07,(11):47-47
在施瓦辛格主演的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由液态金属制造的T-1000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成任何人的外貌和形态,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科幻情节如今即将变成现实——日本的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名为“WD-2”(意为第二版本的面部机器人)的机器人,它的面部由一种特殊合成材料制成,在电脑的精确控制下竟然可以变形成任何人模样,并做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表情!  相似文献   

12.
任建国 《科教文汇》2007,(6S):92-92
所谓“三股势力”,准确一点说,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各自的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在乱中推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按照他们的“纯粹教义”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可称为财务信用危机年,从国内的银广厦、蓝田股份、东方电子到国外的安然、世通,众多“蓝筹”公司纷纷“变脸”,而一直以独立、客观、诚信形象雄居于世的“五大所”之一——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丑闻而解体。一时间人们对国内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充满了质疑,而最后将罪魁祸首归于利益  相似文献   

14.
李定国 《百科知识》2007,(2S):34-35
七窍,是指头面部的七个孔穴:一双眼睛,两个鼻孔,一张嘴巴和一对耳朵。提起“七窍流血”,人们往往会联想起横遭谋害或中毒身亡的惨状。然而,许多“致命伤”或“索命毒”并非都会发生“七窍流血”。相反,有时只是“一窍流血”,甚至七窍皆无流血之病症,却有夺命之灾。因此,就有必要识别“七窍流血”的惊与险。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时代》2008,(12):72-72
面部优先对焦已经在小型数码了普及,但在PowerShot G10到了更好的发挥。举例来说,你需要提前设置好对焦和曝光促的倒数滴滴声中跑到拍摄位置,而G10利用“面部优先自拍”功能会自动记录下画面中已识别到的人脸,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古代,人们为了吓退凶猛的野兽而将自己的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成不同的形态,这算得上是最早的"变脸"。如今川剧将"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那么,表演者是怎么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当着观众的面换掉那么多张脸的?在川剧表演中,关于变脸的技巧大致有四种手法。第一种叫"抹脸"。这种手法是将化妆油彩事先涂抹在脸上的某一部位,表演时表演者用手在脸上一抹即可完成变脸。如川剧  相似文献   

17.
周守东 《科教文汇》2009,(8):45-45,51
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对其原有的教学模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任务驱动”教学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更适合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任务教学法是由“明确任务、尝试任务、执行任务、巩固任务、提升任务”五个部分组成。本文以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设计为切入点,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情况和开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以《春运帝国》中的“视频变脸”这一任务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说到玻璃,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平时用的镜子、房子的窗户、吊灯外罩等很多东西都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早就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物品。生活中的玻璃大多是通透、明亮的,但也有一些玻璃因为特别需求被制成了不透明的,而我们今天介绍的主角是这两者的综合体,它能透明也能不透明,相信这种玻璃“忽明忽暗”的“变脸”技能一定能颠覆你对玻璃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9,(15):7-8
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说,娃娃的脸之所以惹人爱并易引起观察者对娃娃的关爱行为,是因为人脑中一个被称为“奖励中枢”的区域受到了刺激。科学家让一些自己没有孩子的女性去观察一些娃娃的照片,同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去透视她们脑部的活动。研究发现,照片上娃娃逗人的面部特征越多越强烈,实验对象的脑部“奖励中枢”区域也会越兴奋。这说明,无论观察者与孩子是否有血缘关系,娃娃的脸都会引起他们大脑的关爱反应。当“奖励中枢”被激活后可以使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弱小的同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医书记载:“看病必察色,察色先观面。”中医望面识病,主要就是观察面部的气色。面部神色可以说是全身精神气血状况的综合反映。我国正常人的面部微黄,略带红润,而又稍有光泽,中医称之为“常色”。人生病时,面部色泽发生变化,便称为“病色”。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这种说法,正揭示出面色和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