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生过激行为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过激行为形成机制存在的于个体的内部。但是,造成心理危机和促使心理向行为转化的原因,存在于社会之中。消除大学过激行为的原因和社会条件是控制大学生过激行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过激行为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其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出现过激行为的机率很高。初中生的过激行为不但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甚至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以及心理伤害。因而,有必要对初中生过激行为的内、外因的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和控制初中生过激行为的对策和措施,以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贝尼杰诉底特律老虎公司案是体育比赛中观众伤害事故的典型案件。赛事组织者在尽其安全保障责任时承担注意义务,但该注意义务是一种有限的义务。观众观赛行为本身可以视为对常见风险的自愿承担。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是体育比赛中观众伤害事故相关责任的分配之道。  相似文献   

4.
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比分的领先或落后、观众的影响、赛中的过激行为、裁判员判罚不合理、体能不足等,文章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与技战术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19,(4):89-96
听障大学生具有追求感官刺激、喜欢自我补偿、情绪自控力弱、社会适应性差等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沉迷网络、滋生网络过激行为,网络过激行为具有非理性、爆发性、伤害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听障大学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应通过认知改变法、情绪宣泄法和意志锻炼法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与自我调适,并通过健全班、院、校三级心理健康安全预防体系,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和开展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6.
关于运动员抗观众心理影响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观众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同时着重探讨运动员三个抗观众心理影响的对策:(1)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对策。(2)对运动员抗观众干扰的对策。(3)抗观众心理影响的对策。观众的心理和行为是现代体育社会心理学近年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探讨这一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提高我国运动员竞技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急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于大学生个体内部的心理反常现象容易外化为过激行为,研究大学生过激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进而探讨干预和控制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急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于大学生个体内部的心理反常现象容易外化为过激行为,研究大学生过激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进而探讨干预和控制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初晓杰 《课外阅读》2011,(5):114-114
过激行为是对事情理解不当的过度行为反映,违背常规和运用非正常手段处理问题的方式。工作中,我们遇到产生过激行为的学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性格上的问题。一种是心理上原因。教育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正确的方式实行引导,运用智慧和灵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良 《教育艺术》2006,(9):71-72
最近,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对老师实施过激行为,更有甚者对老师大打出手,酿成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个别学生之所以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过激行为,究其责任主要在学生,但认真分析起来,教师也有教育“操作”不当之处。首先,教师缺乏对问题的预见性。有经验的教师遇到这类学生,看到他咬牙切齿、气喘吁吁的神情,就知道该生情绪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可以避免事态的发展与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春期学生易出现不稳定情绪或非理性行为.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运用色彩效应进行心理调节。对陶冶情操、防止过激行为引发不良事件.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面对比赛对手和场地的变化、裁判的判罚、观众的喧哗,更重要的是克服复杂多变的心理,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带来不同的比赛结果,稳定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以自杀、自残、杀人、伤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过激行为,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包括家庭缺乏民主平等的沟通环境,学校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社会大环境中网络等媒体充斥不健康的影响因子,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认知特点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又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心理矛盾期,极易造成认知失调和在社会认知问题上产生归因偏差,最终引发过激行为,因而建立大学生过激行为的预警机制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小斌因与学科老师发生激烈冲突,情绪失控,并伴有过激行为,有自杀倾向.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社工中心、家长四方合力,详细了解了其在家、在校的情况,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最终帮其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不够成熟,又承受着学业、经济、就业、青春期的性困扰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学生采取过激行为的人数有所增加,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白玉雪 《考试周刊》2014,(68):124-124
篮球比赛离不开观众,正确分类观众,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对组织篮球比赛是有益的,本文通过对观众的分类和一些观众的心理进行分析,希望为篮球赛的组织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过激行为”成为近年来网络、报刊及众多社会媒体的高频词汇,本文在剖析大学生过激行为诱因结构的基础上,意在揭露不同社会诱因类型与过激行为产生之间的深度关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机制,并以此尝试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警管理策略,探索过激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已经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少儿成长的首要环境和重要环境,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在全力以赴。与此同时,孩子们讨厌家长、讨厌学习与心理疲劳现象却日益增多。这就是独生子女家长过急的心理和采取过激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必然结果。一、对待孩子学习上的过急与过激行为1、包办代替。在学习上的包办代替,是智力正常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替孩子检查作业,替孩子答(难)题,甚至替孩子擦作业,替孩子整理书包等,或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在一边。家长心理:纯粹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能拿出漂亮…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1月,一19岁学生因不满母亲的严格管教,弑母伤父。2003年4月,武汉某高校一研究生,因导师评价其论文有不足,跳楼。同年5月,甘肃威武双城镇连续发生小学生服毒事件……近年来,学生自杀、杀人、伤人事件频频发生,而且涉及学生的年龄也日趋降低。有研究表明,发生这些行为者,大都是心理原因,促使他们做出过激行为的表面原因往往只是一根导火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父母呵护,在学校有老师关爱,因此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感情脆弱,有的情绪偏执等。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同学间因为一些小事闹不和.甚至行为过激的现象。一些小事看似平常,却反映出了孩子们极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不健康的心理。这些小事,如不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