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目前,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最重要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能让语文上得更加精彩,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信息通道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法,考试不仅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诊断监控,而且具有导向功能.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和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参考依据。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必须以课标为准绳,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展现学生内在的语文理解与运用能力,让教师更加有效地教,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知晓学习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杨裕海 《江苏教育》2007,(24):16-18
考试,是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目的必然就是:促进师生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引领有效教学的方向,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课程是生活的课程。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应该只建立在有限的语文课本之中,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博古”——让学生在灿烂的古典文化中徜徉、陶冶;语文阅读还应让学生“诵今”——让学生自由涉猎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语文资源(现代小诗、流行音乐、网络语言等),在丰富多元的语文阅读资源中培植有个性特质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应该在语文考试中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考试理念,让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更多关注如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从让试题贴近生活、贴近融合、贴近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小学毕业生质量检测命题探索,力争在考试中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开放而有活力”这一教学理念,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当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教师更要更新观念,立足课堂,让语文教学开放而又充满活力。如何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8.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实现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同时,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考试,是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考试的基本属性是一种教学评价。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有效的教,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让语文课程更为有效的发展。这里,让我们试着审视当前如火如萘的语文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能“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将其他课程融入语文课程中,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开放且丰富多彩。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考试,是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考试的基本属性是一种教学评价。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有效的教,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让语文课程更为有效的发展。这里,让我们试着审视当前如火如荼的语文考试改革,点击语文考试命题中出现的若干关键词,拨云见日,触摸课程改革的脉搏,看清有效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着眼点。综观语文命题,努力尝试和体现新课程的考试评价理念,大致体现了闭放结合性、迁移拓展性、自主选择性、感受体验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上表述集中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特点和主要目标。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广大教师依据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效果,有效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面貌。但毋庸讳言,一些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4.
韩云 《海南教育》2009,(3):60-60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学校成立并办好文学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阵地,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必需。  相似文献   

17.
每当捧起《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前言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几点阐述,总让人不由得思视良久,尤其是第四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论述,一句话,字字沉力,总能让人感慨良深。而细细品味,确有一种让久久为语文而困、为语文而累的干涸的心顿生些许久逢甘霖的清爽感觉。所幸的是这种感觉还不算是虚无缥渺的,因为,放下“标准”,捧起课改实验语文教材尤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时,这种感觉一下子就会骤然变得真实起来。现从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个理念指导下,新教材内容编排上开放的因素将对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正像新课标所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梁鹏 《教书育人》2008,(4):3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