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赫赫有名的南洋教育集团,曾经的中国民办教育的翘楚.最高峰时。在全国拥有12所幼儿园至高中一贯制学校,2003年时总资产价值人民币13亿元。在2004年底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惟一的“中国民办教育最佳品牌”。 仅仅一年后,南洋即全面崩溃。2005年入秋。到期的各校教育储备金无法兑现。从而引发全国南洋学校的挤兑——至年底,济南,青岛南洋学校停办,大同、洛阳等校由各地政府接管,南洋集团董事长帅建伦以涉嫌集资诈骗罪被定为A级通缉犯并被抓捕。更为惊人的是。2006年5月.济南南洋学校的两任校长和一任财务主管被押上法庭,被控犯有”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 在最辉煌的时候,无数媒体曾把南洋比作中国民办教育的旗帜。那么这面旗帜是如何落地的?这座民办教育“王国”的坍塌又意味着什么?有教育局官员说,南洋是一场持续十年的骗局。有家长说,南洋的失败,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有老师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决定了南洋的失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当西方国家对南洋实行殖民统治时,中国对南洋仍然沿袭传统的政策,甚至对南洋发生严重排华事件时,并没有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保护侨民利益。这里列举《海国图志》中的两次排华事件,以此来研究鸦片战争之前的几百年间中西在南洋的对抗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南洋公学是交通大学的前身,创办于1986年。创始人是清末洋务派官僚中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后成为商务、邮船大臣的盛宣怀。南洋公学创办初期先是设立了师范院(后改为师范班),招收资高学生,培养师资人才,后因上院(大学部)缓办,洋务事业又不断发展,清政府急需通晓西的从政人员,南洋公学根据国家这一需要,  相似文献   

4.
对话任靖玺     
2004年10月,彻底退出南洋教育集团的任靖玺在网上发布了长达8万字的个人自述——《教育炼狱十年》(以下简称《万言书》),震动了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文中,任以激愤的口吻将南洋的命运归咎于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5.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 究竟是什么倾覆了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编按]  相似文献   

6.
晚清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大量百姓前往南洋地区谋生。通过分析这一特定时期南洋华侨的服饰穿着、饮食习惯、居住场所以及教育情况等方面,展现南洋华侨群体的生活风貌在异地文化影响之下的特征与变化,来体会当时南洋华侨群体在背井离乡之后,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况。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南洋华侨群体保持着与中国文化同质的本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社会所表现的顽强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南洋崩盘     
赫赫有名的南洋教育集团,曾经的中国民办教育的翘楚,最高峰时,在全国拥有12所幼儿园至高中一贯制学校,2003年时总资产价值人民币13亿元,在2004年底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惟一的“中国民办教育最佳品牌”。仅仅一年后,南洋即全面崩溃。2005年入秋,到期的各校教育储备金无法兑现,从而引发全国南洋学校的挤兑——至年底,济南、青岛南洋学校停办,大同、洛阳等校由各地政府接管,南洋集团董事长帅建伦以涉嫌集资诈骗罪被定为A级通缉犯并被抓捕。更为惊人的是,2006年5月,济南南洋学校的两任校长和一任财务主管被押上法庭,被控犯有“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在最辉煌的时候,无数媒体曾把南洋比作中国民办教育的旗帜。那么这面旗帜是如何落地的?这座民办教育“王国”的坍塌又意味着什么?有教育局官员说,南洋是一场持续十年的骗局。有家长说,南洋的失败,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有老师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决定了南洋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至8月,江西省领导干部第一期公共管理培训班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我作为学员参加了为期20天的培训学习,收获颇丰。期间,新加坡《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美元华博士,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新华社前记者郝晓呜博士分别授课,课余我又向两位教师讨教,对新加坡政府对新闻业的管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南洋海军是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自光绪元年筹建。但在随后的20年中,南洋海军发展缓慢,且因实力弱小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龟缩长江一隅,坐视中国耻辱战败而丧失近代化的宝贵良机,个中原因,令人深省。本文依据相关档案文献,以历任南洋海防大臣的任职顺序为线索,勾勒他们海防思路的演变轨迹及其实际作为,阐述南洋海军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
南洋华侨机工作为“二战”时期在中国西南“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上运输国际援华物资以抵御日寇的一批爱国人士,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时代印记。在爱国主义教育大背景下,建构完整的南洋华侨机工记忆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利用现有南洋华侨机工档案,建构完整南洋华侨机工记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本文认为可从身份认同、建构主客体业务开拓、不忘初心的时代所需三个方面对南侨机工记忆构建必要性予以理解,并从理论、实践与各方面保障对可行性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这种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的移民浪潮史称"下南洋"。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参照物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马来半岛等地。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下南洋在福建、广东、台  相似文献   

12.
在蓝色海洋和绿色陆地相拥的地球上,风云穿行。变幻无穷的风云之上,直立着一只金色的笔尖,笔尖上横写着四个大字:稳重负责。这是马来西亚南洋商报为宣传自我形象而精心设计的一张特别广告。这张广告经年累月,不时在该报一版醒目位置与读者见面,在报社面向社会组织的多项公益活动中,总有这样成千上万份彩色广告单员免费赠送。“稳—重—负—责”,这是南洋商报对社会的公开宣言和对读者的郑重承诺。他行说:稳重负责是有所必为,有所不为;有所必言,有所不言。而不是保守畏缩。稳重负责是实事求是,是非分明。而不是耸人听闻,哗众取…  相似文献   

13.
大年初三夜间火灾报道纪实刘存斌2月12日是大年初三。这天夜里七时五十分左右,石化四村490号502室居民家中发生重大火灾。电视台记者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采访,并随即在当晚《石化新闻》中插播了这条消息,很好地发挥了电视新闻真实客观、及时有效的优势。作...  相似文献   

14.
侨、港、台人士对图书馆建设的贡献陈福季,陈之珩(山东潍坊医学院)陈嘉庚先生1871年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的一个华侨世家,少年时期就离家到南洋谋生。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嘉庚先生不计个人安危得失,挺身而出为国难奔走呼号,赢得了海内外同胞的尊敬。当时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南洋公学为西安交通大学之前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创建于上海,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高等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一生有三位贤内助:就是原配夫人卢慕贞,“南洋婆”陈粹芬和革命伴侣宋庆龄。  相似文献   

17.
我个人的事迹本来不值得一提,但回忆我在几个报刊的经历,也许可以提供华侨新闻界一点历史资料。棉兰南洋日报和新中华报在中国大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九二八年,我到荷属东印度(印尼)苏门答腊火水山中华学校担任教师,并兼任棉兰南洋日报的特约评论记者。每星期为它写三篇评论,刊登在社论的地位。南洋日报虽然所处的地域比较偏僻,销路主要是在苏门答腊东部日里州一带,但是每日出版四大张,具有大报的规模,而且它的设备在当时南洋华侨新闻界是比较先进的。例如,当时很多华侨报纸所用的铅字主要是花生仁大小的四号字,一大  相似文献   

18.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闻界的老前辈胡愈之,在南洋七年,任过《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和《南侨日报》社长。这两份侨民报对于推动华侨抗日救国,宣扬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提高华侨的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南洋商报》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创办的。胡愈之到新加坡的时候,该报已经易主,但仍和创办人保持密切关系。胡愈之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4日,由中国国家档案局、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主办,云南省档案馆承办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选编》首发式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新加  相似文献   

20.
<正>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的有关抗战时期南洋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的档案文献,是当时中央驻昆运输机关——西南运输总处与南洋华侨领袖组织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运输的有关电、函等公文。该档案文献反映了1937年国民政府成立西南运输总经理处之后,南洋华侨积极投身当时唯一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的具体情况,人物涉及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以及国民政府的一些显赫人物,如何应钦、宋子良、余鹏飞等。该文献是抗战史料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战时交通及战时物资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