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各族人民、国家政权、历史文化、大好河山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和态度,以及为它的前途所抱的献身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今天,爱国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内涵;即使在同一阶段,在爱国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之上生发出的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爱国思潮也往往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呈现出相反的倾向,处于针锋相对的地位。这种矛盾现象在处于大动荡、大分化社会过渡时期的中国近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充分。由陈立生主笔、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史》一书,聚焦于近代爱国志士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集中解释了爱国主义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矛盾现象。 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辛酸苦难的屈辱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历史。本书作者截取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这段短促而又艰辛的旅程,对爱国主义的发展演进作了比较系统的探索。书中既有对不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1997年第1期刊登郑惠采访的《胡绳访谈录》通讯,《访谈录》中胡绳提出,要改变过去那种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简单化、公式化的观点和做法,要根据较之100多年前有了很大不同的历史情况、现实情况,对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作出新的论断。对当代世界总的形势和各个国家形势的分析,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但不能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比如说,过去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成为一方是广大的无产阶级,一方是极少量的资产阶级,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在这两个阶级之外,还有好多中间阶级。有的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数量很大。工人阶级中又有了“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之分。在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前者的数量甚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仔细梳理了民主改革时期,《新疆日报》民族报道中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作为民族和阶级两套话语共存的特殊历史阶段,阶级话语对民族话语的借用、取代与共存作为话语策略,表现出民族与阶级两种身份的协商过程。特殊历史时期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和协商体现出了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与国家、地方与国家的多重关系的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不同历史经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统一性身份与特殊性身份的关系的理解,对当下处理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新闻事业属性 1、在阶级斗争条件下,新闻事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资产阶级如此,无产阶级也如此。新闻事业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起到“斗争号角”的作用。 2、计划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是政府配置全社会资源的宣传手段,起到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  相似文献   

6.
我们谈到党性,专指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其实,资产阶级政党,小资产阶级政党,封建阶级政党,包括英国16世纪的托利党、辉格党,也都有他们的党性,也都代表着当时封建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只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诚如他们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来掩盖他们剥削阶级的实质一样,他们也用各种各样的名目,把政党的阶级实质掩盖起来,标榜他们的政党,似乎是代表着不是属于哪个阶级的利益的,以此来欺骗世人,蛊惑人心。实际上,他们在内场人当中,还是说“我们工商业者(资产阶级)怎样”,  相似文献   

7.
党性观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上面提到,世界近代新闻事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早期近代报刊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后来又分别被没落的封建阶级和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用作自己的喉舌,因而形形色色的报刊又分别具有了封建主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1、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17世纪40年代,英国形成两个敌对阵营——维护封建贵族统治的保  相似文献   

8.
韩峰 《档案天地》2023,(2):10-11+28
<正>苏俄作为红色革命的开端,一直打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号召更多的民族国家反抗压迫、反抗本国的资产阶级,进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这一口号进一步拓展,改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这一新的提法。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苏俄开始发行大量刊物,来面向身居俄国的华人,尤其是旅俄的中国无产阶级。这些旅居苏俄的中国无产阶级,大多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就已经来到俄国,他们或做工或营商,也有大批华工参加了赤卫队和红军,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巨变,国际政治斗争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些过去我们新闻报道中常用的概念,如民族主义、民族自决权、国家利益等,在内涵上均已发生了变化。有的原来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今天已变成消极的因素;有的已调转了矛头指向;有的纯粹是新词新概念。 一、民族主义(Nationalism) 近几年,西方舆论一方面把民族主义说成“比共产主义更危险”,另一方面又明里暗里鼓动和支持民族分离主义。民族主义原是地主、资产阶级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举起民族的旗帜,用民族主义思想去动员本民族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因而,在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者怎样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这一问题,是关系到新闻战綫上两条道路、两条路綫的斗争的原则问题。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对我们的工作有极大的好处。无产阶级的新闻工作者和资产阶级的新闻工作者,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的态度,是有着原则的区别的。这种原则上的区别,又是和两个不同的阶级对新闻工作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看法上的分歧相关联的。因此,讨论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到其他一些问题。无产阶级的新闻工作者,首先是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新闻工作,作为整个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独立自主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原则。这一原则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经久不衰,日益被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广泛运用,充分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在革命斗争中,这一思想原则又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指导各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争取本阶级的解放、国家民族独立的锐利武器,成了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必须遵循的发展关系的准则。这一原则是怎样提出的?它在三个国际时期怎样发展变化?本文仅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就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无论在今天或在将来,对于建设和发展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它对于坚持无产阶级新闻理论,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东欧国家政局的急剧变化,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危害性,令人警醒!深思!鉴戒!它充分地证明了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坚强领导,就会走偏方向,对党对人民产生难以估计的破坏作用。在新闻战线上总是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个立场、两种观点的斗争,而且这个斗争是长期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可以说,只要世界上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存在着阶级和对立的阶级集团,这种斗争就不会停止。资产阶级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西方资产阶级及其垄断的新闻舆论工具往往采取各种手法来掩盖它的阶级性,是别有用心,愚弄人民的鬼把戏。我们今天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属于不同国家和阶级(党派)的新闻摄影事业,尽管它们诞生迟早不同,规模有大小之分,但是都受着共同规律的支配。正由于这种共性(一般规律)的存在,才使得世界各国的新闻摄影有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必要与可能。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摄影,是按照新闻摄影的一般规律,在吸收资产阶级新闻摄影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它初具规模,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之后,仍然不断地吸取和借鉴别的国家、别的阶级的技术和经验,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认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我们在看到资产阶级从维护自己本阶级利益而不得不改变新闻报道原则的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新中间阶级的表述"中产阶级"的概念经由马克思的详尽阐述之后,可谓家喻户晓。在马克思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看来,被界定为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各种社会集团的"中产阶级",最终将会日益萎缩且融人这两大对立的主流阶级之中。但是,来自许多国家的统计数据却呈现出了与马克思的设想背道而驰的社会发展轨迹。20世纪西方社会的阶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理论界在谈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属性时用“党性”一词,在涉及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新闻事业时用“党派性”一词。其实,这是同一外文名词在中文中的不同译法。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上面提到,世界近代新闻事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早期近代报刊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8.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任务。它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与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新闻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毛主席曾经说过:“无产阶级的新闻政策和资产阶级的新闻政策,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有阶级性、党派性。资产阶级报纸只登对他们有利的东西,不登对他们不利的东西。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报纸也不登对我们有害的东西,这都是阶级利益关系,是普遍规律。”(吴冷西新著《忆毛主席》)这一论断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抗战的胜利。面对民族危亡,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为了“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举国上下,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广大抗日军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如此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此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惊天地,泣鬼神。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总结历史特别是我们民族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与经验教训,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历史素质和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