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会康 《考试周刊》2010,(44):73-74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学科教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主要谈以下几点: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各课教学在…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董建兵 《成才之路》2009,(23):11-1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杨川贵 《文教资料》2005,(22):167-16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  相似文献   

9.
杨泽敏 《考试周刊》2014,(37):59-59
<正>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数学课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艾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必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历史课程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希望能够得到成效。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历史课程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希望能够得到成效.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尤其突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体育教学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掌握锻炼能力,渗透德育教育,发展各种综合智力和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标准,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热爱社会主义,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渊博的知识。作为德育教师必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针对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德育教育在现代人的素质结构中占居着核心的地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是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若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