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的特征为体育传播平台与通道选择的“多元化”、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模糊化”、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碎片化”.以伦敦奥运会传播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生态主体的定位进行分析发现:电视媒体体育传播的“霸主”地位仍难撼动;广播媒体体育传播拥有时空相对固定的受众;通讯社和平面媒体体育传播的“信源”地位与深度报道特色凸显;网络成为体育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自媒体与移动媒体成为新技术条件下的全新体育传播模式.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的发展方向为:体育传播者应增强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有效呈现数据;受众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理性选择数据;媒体应打造跨媒体整合传播模式,高效集成数据;政府及相关组织应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履行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2.
以媒介形态理论为基础,对媒介形态变迁下的体育传播特征、受众诉求与文化表达进行研究,认为:媒介形态变迁的推动是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体育媒介形态变化也带来了受众的多元文化诉求和表达;从口语媒介到数字化媒介主导的文化时代,体育受众群体经历了自由平等传播、阶层分化再到自由平等的自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其特征表现为纸质印刷体育媒介竞争日益激烈,重内涵、讲深度成其立足之本,受众呈现集中化和精英化倾向;电子媒介带来了体育消费的全新时代,在真实反映体育赛事具体镜像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数字媒介提供了相对自由、平等的舆论平台,为体育狂欢提供了虚拟空间;印刷体育媒介的出现催生了休闲体育文化兴起,受众群体中的阶层差异和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电子体育媒介推动受众文化朝向视像化和普适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深了体育的商业化进程;数字体育媒介背景下受众文化转向复杂的媒介文化时代,虚拟狂欢与自由表达成为受众文化的主题,但是受众分化在所难免,是不同体育媒介形态下的受众群体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大型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娱乐化与泛娱乐化的内涵与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大众文化的崛起;互联网的受众群体的体育娱乐信息需求偏好;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站商业化运作的需要;中国互联网群众的需要特征。当下我们已经处在娱乐化的时代,网络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娱乐化是媒体传播发展的必由阶段。娱乐性也是文化内涵的一种基本属性,是优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但必须合理把握网络体育信息传播娱乐化的度,防止泛娱乐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5,(6):29-34
如何借助体育赛事的网络媒介传播提升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命题。基于传播学及场域与符号等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认为:体育赛事借助网络所具有的便捷性和实效性进而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体育类网络语言和符号开始成为新兴的网络文化力量,具有时效性、周期性、经济性以及印象性的具体特征;体育赛事的网络传播也开始呈现关注偏向性和性别差异取向的传播特征。对事件本身的报道和评论,媒体背后的种族、政治歧视与价值观主导的舆论攻击,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报道,运动员道德失范与越轨行为的报道,虚假信息报道等是当今网络媒介对体育赛事负面报道的主要类别。研究进一步认为依靠体育参与者、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及媒介传播提升国家体育话语权力,建立国家形象定位、借助体育赛事构建营销机制促进国家形象符号的立体传播是借助体育赛事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把关人"、"知识沟"等相关理论对体育信息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新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上存在着体育信息过度损耗和受众处理体育信息困惑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信息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的议程设置和电视体育报道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作为国际化的体育活动和全球性的新闻事件,具有明显的吸引大众、引发关注和期待的议程设置特征。每届奥运会,电视媒体质的报道都是通过一定的节目形态来完成媒体的传播。第29届奥运会期间,由于主流媒体的传播话语霸权和对传播资源的抢先利用与开发,主流媒体对地方媒体形成媒介议程设置,因此,对媒介的形态和影响力形成较大的影响。受信息不平衡影响,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成为新闻场中的客观现象,也引起信息传播形成新的流向;媒介间的议程互动和多级场域力量交织作用,将赋予奥运会的新闻传播形成多极化的竞争格局,从而激发媒体开发产品多样性的热情。媒介合作和媒介的二次传播形态将决定媒介的竞争力,也必将对后奥运的受众市场产生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对5G时代网络体育舆论传播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5G时代网络体育舆论传播的机遇:拓宽传播主体和范围、延展传播渠道和体验、增强传播形式和实效、提升传播精准和效能;面临的挑战: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理性思考不断减少、伦理风险不断提升。基于此,提出应对策略:借力区块链技术优势,构建网络体育舆论监管机制;重构体育事件意义,引导舆论理性传播;创新内容生产形式,提高体育受众注意力;坚守体育伦理理念,提升体育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危机管理视角对伦敦奥运会中"疑服兴奋剂"与"消极比赛"事件等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文化的传播是国家体育形象的完整体现;国家形象的建构需要体育文化符号的有效支撑。缺乏独立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对危机事件缺乏预警和有效识别,错过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对危机事件的过分隔离导致信息不透明引发猜测和质疑心理;缺乏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导致危机事件发生后处理的主动权丧失是我国体育文化传播危机事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危机事件的修复策略在于:建立专门的危机事件处理机构,对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和有效识别;对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危机事件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把握好事件处理的黄金时间;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和国内媒介的话语能力,争取舆论主动权;对危机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估,对不良形象和后果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快速普及,网民人数迅速增加,网络体育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内容日益丰富,一些传播恶习开始在网络中蔓延,主要表现为:虚假传播、暴力传播、媚俗传播等现象。这些负面信息进入受众视野,侵蚀着受众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体育的健康发展,破坏了良性的传播环境。研究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传播行业自律、提高传播者道德素养、建立社会监督体系、提高受众媒介素养等方法可以有效遏制传播恶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心态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网络舆情与球迷群体性事件的关联性、产生机理、表现与应对策略进行研究。认为:网络舆情与球迷群体性事件有着一定的关联,原因在于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民众表达意见和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网络媒介传播的舆论叠加效应促使矛盾加剧,为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特殊场域下群体极化现象和虚拟场景的出现引发了球迷的群体性事件。研究进一步认为:不良社会心态是引发球迷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动因,不良社会心态主要涵盖对待胜负的非理性心态;群体怨恨心态的移植;焦虑与质疑的社会心态三个方面。建立网络舆情与群体极化的预警机制对球迷群体性事件进行预警;构建针对球迷的心理疏导、咨询与意见表达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体育市场化进程,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竞赛环境;适时、适机介入社会控制力量对球迷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控制是应对球迷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