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是一种良好载体,也是解决学习问题的良好策略,更是学习的技能。“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经历预习会顺利地搭建知识间的桥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速认知的建构,促进学习技能的培育,利于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此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指导谈个人的管窥之见,希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消化新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三年级开始,我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全方位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魏建利 《现代语文》2014,(12):86-88
《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就是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做好知识准备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预习存在放任自流和干涉过度的两种不良现象。如何避免这两种不良现象呢?真正有效的预习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一、“三先三后”学习法“三先三后”学习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钻研后请教他人。预习,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预习。有时是在课堂内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有时是在前一天下午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这些作业紧扣教材,富有启发性,有问题可思,在思中有得。预习作业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新知识铺垫的旧知识,以此为接受新知识的“缓冲剂”;另一部分是能分散难点的、不经过努力又不能解决的新知识。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从中找出不懂的难点和不甚懂的疑点,以便在课堂上带着这些难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听讲,并通过质疑、解答把难点突破、疑点化解。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初步认识,是接受新知识的铺垫和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预习这项规定必须是学生实做的工作”,可见预习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而有效的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促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把教师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看成承受知识、接受训练的客体。但是,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别人看”(叶圣陶(在第二次教材座谈会上的发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从上述观点出发,笔者在这里重弹老调,谈谈中学语文常规教学中的预习和听课问题。一、坚持预习预习是听课的准备,要学生坚持先预习后听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反正老师会讲…  相似文献   

8.
万玲 《青海教育》2014,(12):40-4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新课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趣。新教材中结论性的知识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到疑点,提出问题,然后带着疑点和问题听课。这有利于学生较好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形成习惯、掌握方法,需要教师做到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预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学习新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通过两年学习的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预习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成为“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就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而言,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相对来说,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通过预习,可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探究、处理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从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预习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它能够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更牢、更实用的知识,达到“学一知十”的效果。心理学指出:只有当学习者心理处于准备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才会对学习对象进行指向和集中,并增强心理活动停留在学习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清晰、完整和深刻。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只有进行必要的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包括对重难点知识的初步理解和要求进一步学习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促进自身的有效学习,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振刚 《师道》2004,(2):29-29
每学习一篇课之前,我都要给孩子们发一张“小博士资料库”。上面包括:生字王国、小小问号、知识宝库。“生字王国”是给学生预习本课生字词用的;“小小问号”是让学生记下自己预习中遇到的不懂或是不明白的问题;“知识宝库”则是鼓励学生搜集与本课课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不仅  相似文献   

13.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处理“导”与“学”关系,使“导”与“学”各自发挥最佳效益,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笔者近年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一、课前预习:设置提纲—引导看有目的地让学生课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轮廓,并初步了解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这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时机,学生在预习中认识知识,理解知识;也能培养阅读、分析、归纳和总结等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干预习前根据认知目标,精编预习提纲,在预习中适当指导、点拨、激励…  相似文献   

14.
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温故而知新,教学的过程需要预设,这都是说要有准备地去学习新知识。初中英语教学中预习环节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的教师认为学生预习了知识,就会失去兴趣,就没了新鲜感,这是错误的。预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在听课时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预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预习,抓住预习重点。  相似文献   

15.
薛晶 《华章》2013,(16)
预习是学生在新课讲授前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知识,并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课前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首要环节,之所以会有“后遗症”是因为没有打对“预防针”的关系。那么该如何做到有效的预习,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呢?本文结合笔者实践通过以下几方面详细的阐述了预习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预习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证明,抓好预习可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明确预习内容预习内容包括:1.复习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已学的知识。2.查阅字典等资料扫除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通过阅读,幸刀步理解课文。4.找出文中的难点、疑点。形成问题。5.提高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各种技能。预习的任务一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反之则会影响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一部分取决于课堂内对知识的吸收,另一部分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个高效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新知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课前对新知识做好自主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预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徐玲 《考试周刊》2012,(44):63-63
预习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预习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从明确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力,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保持学生的"热度"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的预先学习,是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以获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使他们的课堂学习不是零起点,预习为学生的学习插上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