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作家其人其文至关重要。周作人的读者观念对于全面完整地认识周作人的文学活动与人生活动不失为一种全新的视角。正是在五四时期,特别是《新青年》时期、《晨报》副刊时期和《语丝》时期,不断参与现代新闻出版活动,周作人的读者观念才得以逐步地形成与完善,并在读者观念的烛照与相互影响下,周作人最终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表达方式、表达态度、表达限度、表达目的以及文章特色。读者观念亦深刻影响到他整个文学活动与编辑出版活动的进程、形态与最终成果,伴随他走完复杂曲折的文学旅程与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2.
《晨报》副刊作为舆论空间之一在现代文学刚刚发生的那个年代里发挥出了重要的文学传播作用力,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等现代文学名家的许多重要作品和其文学理论文章先后发表在了这份副刊上;使得这份报刊给当时的读者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媒影响力,同时亦充分显示出进步报刊所独具的文学启蒙力量。因而《晨报》副刊就和当时的其他进步文学期刊一样,在“五四”大潮的影响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贡献,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刚一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便留下了一个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3.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郁达犬载1924年11月16日《晨报副刊》读了郁达夫先牛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以后彭基相载1924年11月20日《晨报副刊》大学与学生唯刚载1925年5月3日《晨报副刊》志摩的欣赏徐志摩载1925年11月9日《晨报副刊》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担任《晨报》副刊总编时,利用《晨报》副刊这一主阵地,大力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增设《晨报》副刊栏目、改革《晨报》副刊办刊方针,刊发各类新文学作品、大力扶持文学新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并进行了不菲的文学创作,因此而与鲁迅、毛泽东、陈毅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5.
《晨报副刊》在中国副刊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了一大批作家,冰心就是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冰心与《晨报副刊》的关系不仅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对其对当代文坛做出的贡献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阅读民国报刊时,偶然发现与周作人有关的三则史料,即周作人1937年1月5日在北平《世界日报》“明珠”副刊第94期所刊登的一条启事,北平《世界日报》1937年12月16日第4版教育界所刊发的一则有关周作人的报道,天津《每月科学画报》所刊登的周作人1943年在南京模范女子中学的一次讲演。这三则史料不见于周作人个人文集及钟叔河先生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亦不见于有关周作人的传记、年谱及研究文章中,对周作人研究有一定史料价值,故笔者把它们整理并发表出来,期待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有的研究徐志摩或沈从文的著作,把徐志摩说成是沈从文第一篇作品的编辑。这是不确的。据现在能够证实的材料,沈从文第一次在《晨报副刊》发表的作品是署名“休芸芸”的一篇短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文刊于《晨报副刊》第306期(1924年12月22日),此后便不时有散文或诗作在《晨报副刊》发表。  相似文献   

8.
《晨报副刊》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文学运动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阵地——《晨报副刊》,在“五四”新文化的大潮中扶植和影响了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成长,而且更为现代文学史此后的发展起到了渡船航进、摇旗呐喊的作用,这其中鲁迅更是对《晨报副刊》不仅情有独钟,同时亦倾注了自己的很大心血。文章想着重从鲁迅与《晨报副刊》这一话题来作一番探讨,以期能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朱正从25岁写鲁迅传记起,至今已是第5次写鲁迅传记。新作《一个人的呐喊》引用了大量的新材料,纠正了一些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朱正分析大量资料之后推断出,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原因在于周作人妻子羽田信子癔病发作,周作人轻信妻子谗言所致。此外,朱正还认为,《伤逝》这篇小说实际上足哀悼兄弟恩情。1925年10月12日的《京报》副刊上,周作人发表了一篇短文《伤逝》,借了罗马诗人的一首诗和英国画家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10.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改革后的《晨报副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它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讨,对苏俄“十月革命”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成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面对商业化的文明新戏的堕落和西方话剧剧本排演的失败,以陈大悲为首的一批人借《晨报副刊》的舆论空间倡导了一场非职业演剧的戏剧运动,即爱美剧运动。《晨报副刊》作为爱美剧运动的基地,与戏剧运动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紧密并实质性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爱美剧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五、作家研究(下)林纾(1852—1942)《林纾研究六十年掠影》张俊才《文学研究动态》1984.8周作人 (1885—1967)《近年来周作人研究综述》《文学研究动态》1984,6/《荣辱毁誉之间:全国解放前周作人研究述评》赵京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3/《新时期周作人研究述评》黄开发  相似文献   

15.
1916年8月15日创刊的《晨报》,在第七版专刊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讲演录等,此版随《晨报》附送,称《晨报副刊》.1920年7月,第七版由孙伏园主编,1921年10月12日第七版改出四版单张,定名为《晨报副镌》,按月出版合订本.1925年《晨报副镌》为徐志摩的“新月社”所控制,1928年6月停刊.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重要的渊源,尤其与儿童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儿童杂事诗》是周作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扛鼎之作.本文从周作人晚年的《儿童杂事诗》的剖析入手,通过对其创作起源、创作过程、诗歌内涵等,旨在探寻周作人与其研究并且实践的儿童诗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20年代初,有个叫周灵均的人在《京报》发表文章,把胡适、郭沫若、康白情、俞平伯、徐玉诺、朱自清、汪静之、陆志韦的诗批得一无是处,而自己却写出了《寄语母亲》这样的“诗”,发表于1923年12月15日的《晨报副刊》: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周作人附逆之后对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作人一向的上海厌恶症与他在此时上海文学界中所获得的尊崇地位形成奇妙反差。周作人与《古今》、《风雨谈》等期刊之间的互动表明了他的潜在心理:在畏惧民族道德审判的精神状态中用高雅装点自己,寻找同路人以排遣罪恶感与寂寞感。就文学创作实绩而言,周作人与周黎庵、文载道等上海青年文人的文学交谊不仅让《古今》变成了周氏散文大本营,还促成了上海沦陷时期的散文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周作人主编或主持的代表不同时期编辑思想的标志性刊物《语丝》和《骆驼草》入手,将周作人放在不同的阐释视野来探察其编辑行为与文学创作的联系,探讨编辑出版行为对其创作的影响及创作风格对刊物风格的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其中副刊的发展作与为新文化运动中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组成部新文学运动的关系,鲜明地再了这一特征。冰心与《晨报》附刊的关系就可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因此,本文主要从《晨报》附地冰心的成就和冰心对《晨报》附刊的辉耀这两大方面来进行论证以期能从一个侧面展现那一个文学以媒介为中心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