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头一个月——1985年7月,就辟出《大江行》专栏,对长江大流域经济进行了系列报道,为期三个月,在海内外读者中,在经济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反响。本报驻湖北记者王楚是这组报道的首篇作者,他写的《长江活了就活了半个中国》刊登在7月23日三版头条的位置,文章大声疾呼:长江流域的经济优势有待发挥!长江活了,不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头一个月——1985年7月,就辟出《大江行》专栏,对长江大流域经济进行了系列报道,为期三个月,在海内外读者中,在经济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反响。本报驻湖北记者王楚是这组报道的首篇作者,他写的《长江活了就活了半个中国》刊登在7月23日三版头条的位置,文章大声疾呼:长江流域的经济优势有待发挥!长江活了,不只活了半个中国,而且有助于搞活全国。在长江日报社发起的开发长江理论讨论会上,与会专家热烈支持海外版这一“舆论攻势”。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七届长江韬奋奖揭晓的消息,我的名字有幸位列长江奖系列。此后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摘取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桂冠——长江韬奋奖的?”回顾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最深的体会是: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记者,采访作风一定要扎实,要深入一线跑新闻。  相似文献   

4.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5.
我作为画册出版单位的代表,对《众志成城──’98长江抗洪图》这本书的出版经过作汇报。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各地的水位大都超过历史的最高水位,防汛抗洪一时间成为长江中下流各省军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流域的汛情、灾情十分关注,对长江流域的抗洪斗争作出了英明决策和周密布置,江总书记、朱总理、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长江抗洪第一线,给了沿江军民极大的鼓舞。在党中央的指挥下,长江中下游五省军民团结拼搏,严防死守,谱写厂一曲曲气吞山河的…  相似文献   

6.
我同《中国记者》这位老师相识,还是在她创刊之初。1986年底,当我从《新闻业务》上看到次年三刊合一的《中国记者》创刊的消息,立即对她的内容介绍产生了兴趣,当即决定自费订阅,把这位不见面的“家庭教师”请进门。 《中国记者》就这样闯入了我的生活。她品位高,质量好,内容丰富且又图文并茂,深深地抓住了我和我的同事们,就连我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也受到感染。她和我“约法三章”,每期的《中国记者》一到,必须拿回家让她先睹为快。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宝贝般珍藏的几本《中国记者》竟不翼而飞了,火冒三丈叫来女儿:“你说说,我那些书都哪去了?”她也不示弱:“不就是几本书嘛,还值得你发火,你看完了,借给我的同学看看还不行?”啊,原来如此!没想到《中国记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把孩子们也抓住了!我真为她高兴,提笔写成一篇文章:《愿<中国记者>培育出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9):72-73
<正>本系列分为《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动物》《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植物》2册,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动植物物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保护等级与保护意义进行解读,旨在提高长江珍稀保护生物认知度,提升长江珍稀保护生物保护意识,增强长江珍稀生物保护的自觉性,做构建和谐长江、维护健康长江、建设美丽长江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群     
有位记者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文章诉说身为记者的感受,标题叫《记者的尴尬》。“尴尬”一词,用得再贴切不过了。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在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当口,被推动着或自愿地走到了一种“欲说还休”的尴尬境地。那么,中国记者究竟是怎样的一群? 记者的热衷与自豪一位当记者的老同学打电话来约我写写当代的记者。我打趣道:“不怕我揭你们的老底?”她在电话那头咯咯地笑:“别以为记者都那么‘黑’,这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法     
《青年记者》2014,(1):60
传媒法学者魏永征教授认为,记者也是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新闻采编工作属于职务行为,记者可以构成受贿罪的主体是确定无疑的。请看《又一类被告席上的记者》。应当如何看待谣言现象?在处理谣言问题时如何保障公民的表达自由?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邓学就此作了思考,请看《从打击谣言看言论自由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月,中国记协发布了《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通知》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以下简称《评选通知》《评选办法》,详细内容可登陆中国记协网下载),启动了今年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以下简称"两奖")推荐工作。近日,本刊记者就参加"两奖"评选和《评选办法》修订等问题,采访了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评选办法》的调整与修改:新发布的"两奖"《评选办法》有哪些重要调整与修改?答:根据新闻界意见,今年"两奖"《评选办法》主要做了四项重要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2,(23):25
刘万永,《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199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代表作:《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青年报》2010年"年度最佳记者"。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  相似文献   

12.
有记者问我:8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些很有名气的记者,他们所写的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反响。如《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鲁布革冲击》、《命运备忘录》、《倾斜的金字塔》等。面对电视的挑战,中国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时代?还会不会产生名记者?我有一种感觉,很有可能这样的时代就要到来。为什么?这是因为,新闻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或经济上发生重大变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2月,一部名叫《话说长江》的电视纪录片出现在荧屏上,第一次以电视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长江流域美丽的风光。在长达半年的播出中,《话说长江》以40%的收视率创下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收视奇迹,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4.
《人民长江报》作为水利行业的主流媒体之一。做好流域抗旱宣传报道是不容懈怠的职责所在。在2013年长江流域大旱宣传报道战役中,《人民长江报》精心组织、超前策划、创新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深入地报道了大旱的起因、现状、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的记者和基层通讯员能采访名人吗?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敢字当头,多动脑筋,找好角度,采访往往获得成功。敢字当头。一次,我到四川奉节参加长江航运系统通讯员会议,在回程的船上,巧遇当时国家体委主任、国内外很有影响的新闻人物荣高棠。这个“大人物”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本能地感到,我一定不能放弃这送上门的“名人”。但又退一步想,我只是个《长江航运报》的特约记者,能“高攀”  相似文献   

16.
老记者徐熊在《我是怎样学步走的?》一文中讲他写一篇通讯引起的风波:我的第一篇通讯在《新华日报》(华中版)上发表后闹了笑话,当时一些读者竟把我当成蒋帮特务。  相似文献   

17.
赵:中国媒体10年来有些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李:最近几年我很少接受记者采访。这次之所以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是因为我觉得《广州日报》是份有公信力的报纸。另外, 在采访前你先问我,可以不可以录  相似文献   

18.
香港记者与法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报道中国青基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我在香港多次旁听庭审。我对香港法庭有关新闻记者采访审判活动的管理制度非常关注,如记者旁听需要什么手续?要不要证件?是否需要报名?是否准许记录?可否使用录音、录像设备?如果记者发表了不当报道影响  相似文献   

19.
1月5日,湖北《宜昌报》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中堡岛、朝天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标题和文内都说:这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人民日报1月22日三版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西陵峡两处古文化遗址发掘再次证明,长江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摇篮》,文内也说“在朝天嘴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目前长江中游地区……。电头是“新华社武汉1月20日电””。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谈论培养名记者,许多人想当名记者,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名记者呢?当一个名记者又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新华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范长江著作《通讯与论文》可以为你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讯与论文》一书共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都是通讯,共二十二篇,其中十八篇是战事通讯,反映抗日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后半部分是论文,共十八篇,大都是谈记者修养的,也有一些是关于国新社、青年记者协会和韬奋的回忆、纪念性文章.通读全书,觉得长江同志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新闻战士的形象.从长江的这些文章中,可以找到他成名的奥秘,从而得到鼓舞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