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按照学生数学发现的思维活动的顺序设计教学过程,关键是能否设计出一个个好的问题,并构成一系列好的问题,使学生拾阶而上,步步登高,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不断解决最终导致难点问题的解决.然而,怎样设计好问题,让问题能一直牵引学生前进,并能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兴趣和爱好等得到和谐发展,这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再创造”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先解决好“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钟原 《文教资料》2006,(17):182-18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解决好中国的发展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中,土地征用就是土地问题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以及存在的缺陷,并就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一、提出问题,顺应学生认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实生活情境之上,同时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曾仁付 《四川教育》2002,(10):44-45
“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指“有关知识的获取、转化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方法的归纳、发现、概括过程;决策的决定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现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互相勉励、互相信任,共同提…  相似文献   

6.
柱本教研意睐着解决教师的“问题”.包括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才能“不那么忧虑”等等。除了解决教师的“问题”之外。也包括解决学生和校长的“问题”,比如怎样成为“好学生”和怎样“有效荦习”,如何成为“好领导”和怎样“有效领导”。  相似文献   

7.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一个“问”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与教师之“问”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动脑、动口,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于升军  李涛 《山东教育》2002,(17):37-38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进而领悟数学中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必须要经历一个“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提出”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这一点既拓宽了“问题解决”的教学功能,又顺应了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一、问题的基本要素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心理学认为,问题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给定。问题的给定…  相似文献   

9.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九义”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在有关数学知识的编排上,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以比较现实或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究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反过采再解决原先的问题。但应指出的是,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范例,而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地处理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尽量把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活动化…  相似文献   

10.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九义”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在有关数学知识的编排上,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以比较现实或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究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反过来再解决原先的问题。但应指出的是,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范例,而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地处理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许多学校往往只能由教师提供题目让学生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可以说,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即“学问”是从“问”开始的,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目标。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解决的难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  相似文献   

12.
李兵 《教书育人》2001,(15):14-15
“减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加强多方面的管理,抓好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减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实践中多方面的问题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减负”的真正落实,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减负”的过程中应当研究解决好四个具体问题。一、学生家庭作业问题“减负”之后还应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布置多长时间的家庭作业,对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首先应该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减负”不是不布置家庭…  相似文献   

13.
“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运用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头脑中储备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知识的运用无法通过抽象的规则而学会,必须通过对一个一个实际问题或者案例的解决活动及其反思活动而逐渐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意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为一个个需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研究,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获取新发现(新知识),在研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研究问题”。一、创设情境,提出“研究问题”即从新…  相似文献   

14.
加强领导做好“三差生”的转化工作阎占义人们把那些品行欠佳,学习后进,纪律涣散的学生称为“三差生”。这些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同学中的影响和破坏力却很大。而且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尽量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所以如何转化“三差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决”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教字过程,这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索、研究、反馈、应用全部教学过程,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有利契机。那么如何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就是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张文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数学教育兴起了一个热门话题——问题解决。1980年4月,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理事会公布了一份名曰《关于行动的议程》的文件。议程的第一条就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数学教学的核心。进而提出数学课程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解题的定义和方法应予扩展,使之包括范围更宽的手段和方法;数学教师应创造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气氛;应为所有的年级编制传授解题技巧的适当的教材;教学科研应侧重于调查研究问题解决的本质,找到提高解题者的能力的有效途径。继尔,世界各国以“问题解决”为名,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教学改革,并在探索实践中对“问题解决”下了各式的定义。《CockcroftReport》:那种把数学用之于各种情况的能力,称之为问题解决;《21世纪的数学纲要》:问题解决是学生应用以前获得的知识投入到新的或不熟悉的情境中的一个过程;《国际教育词典》:问题解决的特性是用新颖的方法组合二个或更多的法则去解决一个问题……虽然对“问题解决”的描述不同,但“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是明确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目的,是过程,是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而,数学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好问题。问题解决教学应注意:1.构建问题解决的合作关系;2.启发学生思维;3.调动问题解决需要的非智力系统;4.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好一个问题更重要!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平时在写作业时很能干,但在讨论时简直就是一个哑巴,不善于语言表达.在近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题型,题目首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而很多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竟然写不出来,或者提出的问题很可笑.由此看出,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答”,而不会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很有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决”自从提出以来,显示了生机勃勃的教学活力,越来越多的数学课堂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好的“问题”是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而这些“问题”不同于我们平时做的习题,需要教师精心编制,使之符合“问题解决”的要求。所以,在运用“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模式时,首先要编制好“问题”。一般地,可从下面两个方面编制“问题”。从实际生活中编制“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是编制“问题”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做有心人,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与数学的联系,掌握将原始的直观模型,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技能。例如,窗帘是学生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