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年底,新闻媒体热热闹闹地报道了一个典型人物:“打假冠军王海”。他的事迹令人惊奇。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时候,从假烟假酒假药假化妆品,乃至假化肥假种籽,到处坑害消费者,不但骗取钱财,而且损害人们健康,严重的使大片农田歉收,等等,等等,真使人谈假色变,躲不胜躲,防不胜防。国家有关部门组成了打假的专门队伍,以新闻媒体为主进行的“质量万里行”,卓有成效地向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斗争。在强调健全法制来制约假冒伪劣产品蔓延的同时,人们还一再呼吁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你买到了假冒伪劣的东西之后。不要做那…  相似文献   

2.
去年3月以来,在北京一些商场中发生的山东农民王海知假购假、依法索赔的事件,受到全国舆论界的极大关注,称之为“王海现象”。前一段时间,又欣闻王海南下广州打假,到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则在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学王海热潮,各种有关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实效。“王海现象”报道前后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在媒介的多次反复报道中,分别于去年8至9月,11月至12月初,今年2至3月达到高潮,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议论热点。媒介作为信息沟通系统在与政府、受众的三方互动交流中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良许的宣传手法成功地演…  相似文献   

3.
因假冒伪劣产品蒙受利益损害的,一是广大的消费者,再一个就是一些名牌产品的生产厂家。最近,“王海现象”成为传媒关注的焦点,虽然有助于人们深化这方面的认识,但是,要彻底荡涤假冒伪劣之风,还  相似文献   

4.
因假冒伪劣产品蒙受利益损害的,一个是广大的消费者,再一个就是一些名牌产品的生产厂家,最近,“王海现象”成为传媒关注的焦点,虽然有助于人们深化此方面的认识,但是,要彻底荡涤假冒伪劣之风,还得靠完备的法制以及严格的执法.然而,作为辅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一”建党80周年的报道,各新闻媒体无不把它作为精品战略来实施:精心策划、精心采写、精心制作,出了不少好节目、好作品。 重大节日报道是各新闻媒体常规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主旋律,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契机。应该说,建党80周年的报道起到了这样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不看到,某些具体的报道,不注重研究受众心理,尚存“假、远、空、旧”的弊病,不易被百姓所接受,往往“出力不讨好”甚至“出力反讨嫌”,影响宣传效果。分析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受众心理需求,对改善今后的重大节日报道将有…  相似文献   

6.
平价市场忧思录尹诗雄以低价为显著特征的“十点利”商场、“八点利”商场、“仓储式销售”商店、“自己定价”商店在南方沿海首开先河不久,因消费者能在这里花去比其他任何商场均要便宜的价格,却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便迅速向内地传播,一时间,全...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报道常常触动社会神经、拨动民众心弦,产生强烈的新闻效应。新华社肩负着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重任,要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压阵”作用,并在世界舆论中争得发言权、主动权乃至主导权,须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更大作为。这是新闻信誉所系,政治责任使然。 勇闯“必争之地” 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必争之地”。新闻媒体特别是世界几大通讯社无不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争夺受众和用户、与同行竞争的擂台。新华社理所当然要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通讯社主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  相似文献   

8.
记者当“王海”──一次宣传报道的实践与体会湖北《宜昌日报》傅天好《宜昌日报》今年策划“记者当王海”,深人经济活动最前沿,向“假冒伪劣”宣战,向市民宣传商品消费知识。当3月17日《宜昌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打假捉劣盼勇士,千呼万唤始出来“王海”在宜昌露面...  相似文献   

9.
去年三月以来,在北京一些商场中发生的山东农民王海知假购假,依法索赔事件受到全国舆论界的极大关注,称之为王海现象。前一段时间,又欣闻王海南下广州打假。到今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各地纷纷有类似报道。加之各种相应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王海现象报道前后已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在各媒介的多次反复报道中,分别于去年8月至9月、11月至12月初,今年2至3月达到高潮,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媒介作为信息沟通系统,在与政府、受众的三方互动交流中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宣传手法成功地演习了一场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报道。笔者对此作了些解剖、总结。  相似文献   

10.
蒋中任 《新闻记者》2003,(10):40-40
读报看电视,发现媒体在报道有关涉假贩毒案件时,常有乱用、滥用“价值”两字的现象。“3·15”消费者维权日前后,一些媒体常有类似报道:“某月某日,某地工商局(或质量技术监督局)捣毁×个制假窝点,将价值××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焚之一炬,群众拍手称快!”受众要问,“价值”成百上千万元的商品竟一把大火烧了,造成“天大的  相似文献   

11.
张琳 《新闻通讯》2010,(2):52-53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增长见闻之重要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心”的需求上的;“关心”的事,才是人们最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所以,新闻媒体在向受众提供各种“新闻”的时候,需要从受众“关心”的事情,来为受众进行“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13.
张耀平 《新闻通讯》2008,(12):56-57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爱看”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将专业新闻通俗化才能与受众的期许相吻合,才能赢得受众,担当起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人物     
王海:挣扎于市场与道德之间 “王海”现在几乎成了“争议”的代名词。这一次,人们争议的焦点是:王海是不是真的疯了。 王海知假买假行为的背后,显现了当前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和脆弱,他这种“趋利”的行为,不免更易于遭受道德上的谴责。 王海如果真的因为“打假”发疯了,可能要归咎于他自己处于市场与道德的夹缝中间。 经济学者茅于轼认为,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王海是起了一个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新闻媒体在播报新闻、特别是播报突发性事件新闻时, 经常出现不交代具体时间的“×××(书记、市长、领导或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到记者发稿时……”、“截至记者发稿时……”这类语言形式。对这种语言形式,笔者有点武断地认为:大为不妥,不该使用。首先,这类语言形式是模糊语言,表达意义不逼真、不清晰、不精细、不准确。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模糊语言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禁忌,往往会有损新闻价值。其次,运用这类模糊语言形式,有时还会有损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比如:某市油气库发  相似文献   

16.
新闻策划,是改革的产物,出现于新闻界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受到各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广泛采用。新闻策划的对象,大多是事件性、战略性、典型性的报道,新闻策划的意义就在于既要告诉受众这类新闻的来龙去脉、主要事实,又要把这类新闻背景及新闻事实的社会价值挖掘出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在湖北宜昌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绘声绘色地相互传颂着:“宜昌的‘王海’出现了!他花了280元在通达商场购买假冒‘浪琴’女表一块,获得560元的赔款……”王海是一个专门购假索赔的山东青年,在京城各大商家购假索赔屡获成功,成为打假英雄。由于宜昌的“王海”是《宜昌日报》27岁的青年记者张良,这一特殊的身份,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料“产生的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媒体的传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过去的“传播者主导“变为当今的“受众主导“,受众成为传播活动的中心。在以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前提下,如何满足受众的兴趣与需要,让受众对新闻传播感到信任和满意,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事  相似文献   

19.
媒体报道,最怕报道出“百报一版、千台一面”,失去特色的同时,也必然随之失去受众,这恐怕也是近年来的新闻业界为什么一再强调“独家为王”的根源所在。毋庸置疑,关于两会报道的竞争,就是最典型、最集中、最显著的同质新闻竞争。对于各祭宝器、各显神通的新闻媒体而言,如何既避免自身“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因袭,  相似文献   

20.
“隔山买牛”原为“隔山买黧牛”,愿意是说不见货物就成交。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无把握的行为。《华夏之声》节目开办之初,田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这些制作对港澳广播节目的人却从未去过香港澳门,则港澳的情况也了解甚少,因而常常自嘲“隔山买牛”.4年时间过去了,许多时候虽仍难免“隔山买牛”,然而我们却在自嘲的同阿始终在探索“隔山”办好“买牛”这件事。一、对受众地区社会入文环境的调查研究是“隔山实好牛”的准备《华夏2声))R要日益香港、澳门及珠江三角洲的广播节目,这一地区的受众懂况比较易条,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都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