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16日晴大森林里的蘑菇塔下住着一群勤劳的小蚂蚁和一只爱唱歌的小蟋蟀,它们是好朋友。春天到处生机勃勃,它们经常在出门的时候在路上碰到,总是相互热情地打招呼。夏天的夜晚当小蚂蚁们爬上蘑菇塔数星星的时候,总能听见小蟋蟀在歌唱,时而高亢,时而悠扬,有的小蚂蚁竟然听着听着睡着了。时常有小蚂蚁说:"小蟋蟀真是个艺术家!"小蟋蟀听了之后总是洋洋得意。  相似文献   

2.
清夜听虫鸣     
正张潮《幽梦影》曰:"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在蟋蟀的浅唱低吟中,故园清秋如一位曼妙女子,涉水而来,步步生莲,眉目含情。清凉夜晚,墙角下、草丛中、瓦砾里,许多杂糅的声音,远远近近地钻入耳中。有蟋蟀的、金铃子的、蝈蝈的,还有纺织娘的。时而急促,如流畅的江南丝竹;时而婉转,如幽怨的二胡曲。蟋蟀古称寒虫,俗称"蛐蛐儿",通体黑褐色,两翅摩擦发出鸣声,声音较金铃子单调些。金蛉子,  相似文献   

3.
国虫     
①殷代的甲骨文中“夏”字形似蝉,“秋”字状若蟋蟀,足见华夏先民对应时而生的夏蝉与秋蟋早有认识。蟋蟀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沈阳南至海口,西从陕西东到沿海各省,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倩影。上海人称它作“赚织”,北方人叫它“蛐蛐”,玩家们叫得最干脆:“虫”。我们的祖先凭借汉字独具的张力和魅力,竟给蟋蟀起了近三十个名字:促织、趋织、  相似文献   

4.
精彩描写     
只见蟋蟀用头猛地向螳螂撞去,螳螂敏捷地一跳,避开了蟋蟀的攻击。蟋蟀还不肯罢休,又用头撞了过去。这下螳螂可被惹火了,摆出了架势开始反击。它朝蟋蟀挥舞起大刀,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蟋蟀见势不妙,躲开了大刀。螳螂又来了个背后反击,只见它飞身跃起,然后举起大刀使劲朝蟋蟀砍去,蟋蟀没来得及跳开,被螳螂砍断了一只足。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四(2)班管宇翔《螳螂大战蟋蟀》先是一只青蛙在近处歌唱,像一个霸王在宣读演讲稿;远处那只青蛙显得有些害羞,它是觉得自己唱得不好吧?还有一群青蛙在远远的田角细细地说话,好像在开一个重大的秘密会议。…  相似文献   

5.
乔治·塞尔登曾经养过一只蟋蟀,那只蟋蟀躺在《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里。40余年过去了,那只蟋蟀依然在嘹亮地鸣叫着。叫得人心慌、叫得人心动、叫得人心疼、叫得人心碎……所有的经典都具有使人心跳不已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初探蟋蟀     
一、蟋蟀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蟋蟀属、蟋蟀种的一种昆虫,它又名“促织”、“趋织”“或蛐蛐儿”,触角成丝状、比体躯长,跳跃足,不完全变态,分雌雄两种,不论雌的或雄的都只有两根尾须。雌的有一根产卵器。生在两根尾须之间。人们称它为“三尾子”是错误,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产卵器并非尾须。二、蟋蟀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呢?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一部分蟋蟀分养在玻璃瓶里,另一部分分别养在蟋蟀盆里,都放  相似文献   

7.
夏天的晚上,蟋蟀在草丛里拉着琴。优美的琴声传了出来,小昆虫们听到了,都向这里赶来。昆虫们绕着蟋蟀围了一圈,静静地听他拉琴。这时候,有一只小蜘蛛也悄悄地来了。他驼着背,八条腿又细又长,一步一步,悄悄地爬上了蟋蟀背后那棵特别高的草上。蜘蛛爬到草叶上,往下看:蟋蟀就在下面,离得很近。昆虫们都在听着蟋蟀弹琴,谁也没有注意到蜘蛛。  相似文献   

8.
《蟋蟀的住宅》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文主要介绍了蟋蟀巢穴和挖掘巢穴方面的知识 ,生动而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说明了蟋蟀建造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从而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一、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二、以读为主 ,读中探究1.自主读书引言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动物住宅的文章 ,你们想了解是什么住宅吗 ?教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用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老师有两个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似文献   

9.
蟋蟀     
住在城里好久没有听到蟋蟀叫了,搬到郊区望月村新居,即便是住在二楼,这小家伙也跑来伴我。每天午夜醒来,总有一段时间睡不着。一天,我在枕上突然听得窗外凉台上传来蟋蟀的鸣声。蟋蟀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成虫在夏季出现,秋后转旺,深秋后便渐渐稀少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从夏到秋,从秋到冬,蟋蟀也跟人一样怕冷,逐渐从野外迁到屋子里来了。现在正是蟋蟀在户的时候,怪不得我的凉台上有蟋蟀叫了。  相似文献   

10.
流沙河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很早就有往来。抗战期间,余光中在四川住过7年,1982年6月17日他在给流沙河的信中写到:“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心有灵犀一点通,流沙河就以“蟋蟀”为意象,以蟋蟀的鸣叫为主旋律,谱写成了一曲思乡爱国之歌——《就是那一只蟋蟀》。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尤其给人是语言艺术的极致。《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语言具有意象美、音乐美、结构美,读来给人一种艺术享受。意象美。诗中的蟋蟀不是一般昆虫,而是新颖独特、饱含诗意的意象,诗人  相似文献   

11.
正《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根据法国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选编而成。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我们见识了蟋蟀的住宅——这项伟大的工程,也感受到了蟋蟀精神的可贵之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一、"住宅",让我们开启旅程何为"住宅"?住宅是指专门供人居住的房屋。谁的住宅?蟋蟀。蟋蟀——文章的主人公,一种极其普通的昆虫,难道它也有住宅?而  相似文献   

12.
《蟋蟀的住宅》一文是19世纪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作者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及用它柔弱的工具怎样建造住宅,借以赞扬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品质。文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文章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拟人 1.蟋蟀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主人有的是时间。句中的“专家”、“主人”是把蟋蟀比作人。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蟋蟀就在这  相似文献   

13.
蟋蟀     
以前夏秋之交,我们都捉蟋蟀、斗蟋蟀。半夜里,偷偷起来,带上准备好的手电筒、竹管和捉蟋蟀的丝网出发。《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写,听蟋蟀叫时,要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否则你无法确定蟋蟀到底在哪里。用两只耳朵听的话,四面八方都是蟋蟀。  相似文献   

14.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文章生动、形象,小学生学习起来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5.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造成的 ,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笔者在引导学生讲读之后设计了一堂活动实践课 ,纪实如下 :师 :学习了《蟋蟀的住宅》 ,你对小蟠蟀有什么印象?生1 :蟋蟀很勤劳 ,它用自己柔弱的爪子建造住宅 ,而且造得简朴、清洁、干燥 ,很卫生。生2 :蟋蟀很聪明 ,它选择住址很慎重 ,一定要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生3 :蟋蟀和挑山工一样 ,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它用爪子一点一点地挖掘 ,很不容易。它有耐心 ,不达目的不罢休。生4 :蟋蟀是从不满足现状的。它的房子即使建造好了 ,有…  相似文献   

16.
原作节选 蟋蟀 蟋蟀们在草丛中歌唱着.他们唱起了一曲悲伤又单调的、夏天的挽歌.“夏天去了,”他们唱,“去了,去了.夏天正在死亡,死亡.” 蟋蟀感到他们有责任警告每一个人,夏日的好时光不会永远继续下去.即使到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日子——夏即将被点染成秋的那一天——蟋蟀们也还是在传唱着这些有关悲伤与变迁的传说.  相似文献   

17.
乔治·塞尔登曾经养过一只蟋蟀,那只蟋蟀躺在《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里。40余年过去了,那只蟋蟀依然在嘹亮地鸣叫着。叫得使人心慌,叫得使人心动,叫得使人心疼,叫得使人心碎……所有的经典都具有使人心跳不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解释高中语文第四册选了当代诗人流沙河的一首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书中注释[《唐风·蟋蟀》]为:《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其中有"蟋蟀在堂,风聿共薯。今我不乐,日月共除"。这里与原文不符。《诗经·国风》中的句子应为:"蟋蟀在堂,岁章...  相似文献   

19.
刘轩铭 《红领巾》2009,(7):73-73
今天中午,我和爸爸准备出去吃午饭。爸爸脱拖鞋时,我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像几只蟋蟀在叫。我顺着叫声的方向找,发现声音是从爸爸的拖鞋里传出来的。我以为爸爸在鞋里养了蟋蟀,便好奇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在拖鞋里养了蟋蟀呀?”爸爸微笑着说:“儿子,如果我把蟋蟀养在拖鞋里,以我的重量,蟋蟀早就被踩死了。”我一听,觉得有道理。  相似文献   

20.
《蟋蟀的住宅》一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具体形象地写出出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怎样建筑住宅。教学中若能抓住课文中关键的三句一词,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