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社会主义者,他的民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因思想的复杂性使其民主观中出现了情感与理智、目的与手段的二重矛盾,这两大矛盾主导着他对民主的思考,是他的民主观几经变化的内在机缘。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其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实质所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陈独秀这一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中国女权运动思想史上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中、之后各自表达了一套女权言说,从中可以观察到这些言说与他的更为宏大的叙述——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替有关。女权与国权、人权、阶级权之间本来具有相当距离甚至冲突,却没有影响到陈独秀对它们的兼顾。其基本的原因,在于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的空前危机,需要急切调动全民的力量来应对,而女性在功能、数量上都不容忽视,故引起重视并将女权论说朝推进国权、人权、阶级权的方向开展,注重其“人”的同质性。可见陈独秀的女权论说,与西方女权主义反对的“性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谈不上所谓“男权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他主张建立消灭私有制的平民社会,认为唯物史观是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关键,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此外,他还认识到了民主在无产阶级政权中的重要性。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涛 《培训与研究》2009,26(11):34-36
陈独秀的报刊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撰,让陈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以个人自由为核心,倡导思想自由、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的报刊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撰,让陈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以个人自由为核心,倡导思想自由、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7.
作为法国社会主义运动中颇有影响力的领导人,饶勒斯对改良与革命大辩论中的改良主义,自由主义下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以及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实质就是在改良主义的旗帜下,力图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理论.因此,他的思想既具有传统自由主义强调的、后为民主社会主义所认可的价值现,也综合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极力在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改良实践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8.
J.S.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既承接了传统自由主义,又开启了新自由主义,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具有功利性、折衷性和现实性。今天,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对其思想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析当代意大利政治思想家诺尔贝托·博比奥的“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其要义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必须以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之维系为根本前提,也因此必须是一种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作者从博比奥对当代各种其他主义和理论的批判切入,尝试重构他庞杂的政治论述,厘清其思想脉络,说明其困难之最主要症结在于对一种韦伯式社会学论述的误用,并设法为他解套。全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节概述意大利“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传统之历史背景与思想传承;第二节勾勒博比奥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轮廓;第三节检讨博氏在20世纪70年代中对西欧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著名批判,以进一步厘清他为自由主义民主政体辩护的论据;第四节则以博氏关于西方民主体制的诸多负面观点为主轴,更深入地分析他的思想进路与困境;最后,作者提供个人的看法与批评,重新定位博氏思想的贡献,并指出其内在限制。作者判定博氏“综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想传统的尝试并没有成功,但他的民主思考确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析当代意大利政治思想家诺尔贝托·博比奥的"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其要义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必须以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之维系为根本前提,也因此必须是一种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作者从博比奥对当代各种其他主义和理论的批判切入,尝试重构他庞杂的政治论述,厘清其思想脉络,说明其困难之最主要症结在于对一种韦伯式社会学论述的误用,并设法为他解套.全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节概述意大利"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传统之历史背景与思想传承;第二节勾勒博比奥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轮廓;第三节检讨博氏在20世纪70年代中对西欧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著名批判,以进一步厘清他为自由主义民主政体辩护的论据;第四节则以博氏关于西方民主体制的诸多负面观点为主轴,更深入地分析他的思想进路与困境;最后,作者提供个人的看法与批评,重新定位博氏思想的贡献,并指出其内在限制.作者判定博氏"综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想传统的尝试并没有成功,但他的民主思考确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以前的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反封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他的利与弊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革命反封建斗争的成败,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多方面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陈独秀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形成于17世纪,其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转变。自由主义思想虽然复杂而多样,但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自由主义教育观是自由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有其独具特色思想内涵,自出现后也经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对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教育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价值诉求、理念选择和理念的系统性等方面深化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救亡的历史使命唤起启蒙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总司令的作用,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亡为历史使命,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锐刊物为理论阵地,始终在苦苦思索中国救亡的路径问题:首先,陈独秀认为必须破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代之以民主和科学思想,改造国民性。其次,陈独秀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陈独秀由此转向社会主义。再者,陈独秀等人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为捍卫思想的纯洁性而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爱国救亡必然的路径选择。在这场运动中,陈独秀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陈独秀思想的发展变化时,国内研究者一般都把他从“一九二九年开除党籍至一九四二年病死这段时间”,看作为他一生政治思想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名之曰“陈独秀后期”,并称这个时期的陈独秀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背叛者”。这样笼而统之地为后  相似文献   

15.
爱国情殷的陈独秀自青年时代起就对民贫国弱的社会病象兹兹为念,为解决此“第一个大问题”,他从多维度剖析致贫苦源,矛头直指旧的伦理道德、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等恶势力,并指出中国经济处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其一大成因。“五四”前,陈独秀呼吁从伦理、教育和发展实业方面救贫扶弱,“五四”起他开始“介入政治”,主张以“马克思社会主义”来昭苏贫民的生计。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独秀吁请抗战必须首先解除民众的痛苦。陈独秀的救贫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反贫困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是伴随着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采用的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的,是和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有历史渊源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前,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对发端于西方并对全球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的经济思想变化对其政治思想和革命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历史文献演绎的方法,本着实事求是和历史主义等原则,依据现有文献资料把陈独秀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发现他的经济思想与其“两次革命论”之间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从经济思想的视角探讨陈独秀“两次革命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有助于探索大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和中共党史上十分重要且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为进一步推进陈独秀研究,由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安庆师范学院皖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5月26日至28日在安庆市安庆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会议,其中包括在陈独秀研究上卓有成绩的学者、专家石仲泉、郭德宏、叶尚志、任建树、沈寂、朱洪等,提交学术论文51篇。与会代表就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大会的认真交流和分组的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少值得思索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闯将。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同时 ,也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深刻的思考。陈独秀从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出发 ,对中国社会非常严重的妇女问题进行剖析 ,提出妇女解放的主张 ,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土主义阶段后 ,陈独秀与其他社会主义先驱者—道 ,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思想 ,发起了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 ,将妇女解放推向更高的层次 ,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大白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参与者。1920年5月他参加了陈独秀以《新青年》杂志的名义召开社会主义和中国改造问题座谈会;8月又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来因工作、身体原因以及对陈独秀家长作风的不满而退出。但他并没有倒退,而是积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和理论的积极宣传,指出共产主义潮流势不可挡,中国应该做俄国的朋友,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进行彻底革命,并批评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参与组织和领导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组织"悟社",在他家里催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和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