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于新闻失实的原因,人们从采访、写作方面找的较多,从编辑工作方面找的较少。好象编辑只是在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上修修补补,不会导致大的错误。而对原稿中的错误,编辑是不负重要责任的。其实不然,鉴别和核实稿件真实与否,是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编辑不论在选稿、审稿和标题方面,如若稍有疏忽或处置不当,都会造成新闻失实,甚至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事实证明,编辑工作的好坏,对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必须认真把好关。审稿既要注意重大事实,又要注意细小环节  相似文献   

2.
杜绝失实新闻,在新闻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失实新闻却令新闻界防不胜防。尤其是新闻编辑,一方面总是时刻担心失实新闻从自己眼皮下放过去,而另一方面还是不断有失实新闻“出笼”,因而感到束手无策。愚以为,防范失实新闻,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性,而更主要的则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完全杜绝失实新闻,恐难做到;但作为新闻编辑,不断分析新闻失实的规律,从中吸取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识别稿件中的失实之处的能力,尽量减少失实新闻,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误区     
作为一位记者和通讯员,在新闻采写中可能有漏报新闻或出现报道失实等失误,作为以稿件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编辑来讲,也同样免不了有自己的误区。编辑工作是使新闻稿件传播出去的必经一关。编辑对稿件润词句,饰文采,精心修改,使之圆满、和谐,达到刊出水平,同时还要进行标题制作、版面编排处理,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全是在编辑部进行的,不像记者那样贴近实际生活,这其中的一个“误区”就是改稿、编稿时容易犯主观想当然的错误,以致造成新闻失实。一家市报发表了这样一则消息:“市机电局向老企业技术改造要经济效益,在开发新产品、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上获大面积丰收”。而事实是机电局只是在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做了些基础性工作,谈不上取得大面积丰收,而编辑在改稿时加  相似文献   

4.
王云 《新闻前哨》2011,(4):56-5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力量所在。新闻失实,不仅丧失了新闻存在的价值,传媒的公信力也受到损害。在大量的通讯员来稿中,不乏失实的新闻稿件,因此,编辑通讯员来稿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辨别和剔除失实稿件。  相似文献   

5.
袁辉 《大观周刊》2011,(23):152-153
虚假报道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还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理清真实与失实的准确界线,对稿件来源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稿件所载事实的真实性进行判断,编辑修改要尊重原稿或原始素材的真实性,编辑评论措辞要对稿件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多措并举,捍卫新闻的真实性,防控失实新闻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从新闻的采写主体即记者、编辑的角度看,新闻失实可分为显性失实和隐性失实两种。显性失实主要是极少数职业操守低下的记者、编辑,出于名利等方面考虑,故意炮制无中生有的新闻,或者故意隐瞒一  相似文献   

7.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记者、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在现实工作中,还有一些新闻稿件事实的错误甚至是很难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失实是新闻采写的大忌。然而,失实的报道却常见诸于新闻媒介。对于失实报道,常听到人们谴责采写者。实际上,除了采写者应受到谴责外,更应受到谴责的足责任编辑,因为鉴别、核实稿件的真实性,是编辑的主要任务之一。一篇报道,从采访到发表,需要过许多关卡,但最终又是最重要的关卡就是编辑关。可见,根治新闻“失实症”对于责任编辑来说至关重要。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总结出根治“失实症”的几种技巧:一、逻辑推理法大凡失实的报道都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因此,做为编辑应当养成善于推理的职  相似文献   

9.
新闻稿件从写作到刊发,必须经过编辑加工和审订等若干环节。稿件中有些瑕疵和问题需要这些环节打磨和订正。在编辑加工新闻稿件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找出错误,修改正确,此为改正或正改。二是未发现错误,有所遗漏,此为漏改。三是发现了错误但修改得不正确,或是删改时将正确的内容改错了,此为误改。第三种情况是编辑工作中的硬伤,应引起编辑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现在报刊上出现的一些失实新闻,有作者采写稿件方面的原因,也有编辑编稿方面的原因。许多假新闻确实是作者为追求发稿量或为获取稿费杜撰出来的,这肯定是作者的责任。这方面我不谈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报刊的个别编辑也应反思,媒体出现失实新闻也有他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新闻从业人员由于急于在第一时间刊发稿件,常常出现因采访不深入而引起的报道部分失实甚至全部失实的情况,影响了报社的声誉,也误导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本文从笔者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归纳出了一些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新闻从业人员防范新闻采访、编辑失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准备采用的各类稿件进行把关,是编辑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编辑把关,不仅要把好语言文字关,更要注意把好稿件所涉及的各种事实的关,以避免差错的发生。近年来,一些新闻单位失实和差错现象层出不穷,这其中,稿件的作者自然要负责任,但肩负把关职责的编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有些失实稿件,编辑如果不了解实情,就很难判定是否存在问题,而有些稿件,只要编辑对原稿中涉及的事实认真进行分析、推敲,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是不难发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失真,有采访、写作方面的原因,也有编辑工作方面的原因。编辑虽然只是在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上“修修补补”,但若不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多核实,不仅会让错误从自己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错误。编辑就是新闻的“把关人”,如果把关不牢,就是他的失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稿件失实,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闻制作者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或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被采访对象由于受名利思想支配等因素的影响,向新闻采集者提供假事实,造成新闻失实。《新闻知识》新闻失实能否杜绝的讨论,大部分稿件是从新闻作者的责任论起的,我觉得这只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失实,可谓新闻界的一件头疼事。探寻新闻失实的原因,人们多从采访、编辑、写作方面去找,而从领导方面找的却很少。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要影响到人们的言行。正面的反面的新闻报道可以使复杂的社会成员对某件事、某个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意识。几千年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个别人利用舆论工具来谋私,在“私”字的作用下,用对策压政策,  相似文献   

16.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发现出现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闻事实方面出现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抱着严谨作风,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地方党报要闻版编辑,主要编辑的是中央或地方重大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民生新闻,稿件来源复杂,尤其是许多稿件敏感性强,如果处理不当,往往由于一个小纰漏而酿成大祸端,甚至损害党报形象。这类教训在工作实践中有许多。为此,笔者把编稿和出版中少出错,不出错,尤其是不出大的差错和政治错误,保证出版绝对安全,当成做好本职工作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主要是靠事实说话,所报道、引用的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准确。然而,有一些新闻稿件内容尽管是真实、准确的,但从另一个方面衡量则是错误的。一般说,新闻稿件错误有两类:一类是直接错误,像稿件中的字、修辞、观点、议论、提法上的错误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隐性错误。这一类较之前一类错误比较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也恰恰是这种隐性错误在新闻稿件中比较常见,又是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最容易忽略、最难把握、最常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报道失实的原因很多,其中多数是由于作者采访不深入或弄虚作假而造成的。但也有一些是属于编辑的责任。下面从我采写的见报稿件中举出两例,供编辑同志参考。(一)我曾写过一条某学院举办干部训练班的消息。因得到报道线索时训练班早已开学,所以我找了一个新闻根据:“训练班昨天上了《农田防护林学》第一课”。但稿件见报时编辑却把《农田防护林学》几个字删去了,标题也改成了“训练班昨天上课”。结果,这条消息由于编辑删改不当而造成了失实。(二)我在一篇稿件中提到了“中国林学会林业教育学会”,这本来是一个学会组织的全称。但编辑在改稿时却在中间加了一个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