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小娥,白鹿原这个古老村落变迁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女人,以潘金莲似的悲剧人生演绎了她和白鹿原上两个家族的两代男人之间的爱恨纠葛,致使自己最终成为性与欲望的代名词。而田小娥人物形象的内涵并不止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法从人性、文化、宗法等角度解读田小娥,希望丰富其作为封建社会悲哀牺牲品的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2.
海丝特与田小娥分别对政教合一体制、封建宗法社会以及男权社会进行了反抗,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海丝特的女性意识更强烈,她自始至终十分清楚自己的反抗目标和反抗方式,所以,她能够将宗教权威一一驳倒;而田小娥的女性意识微弱,她的三次反抗均十分盲目,至死,她都未能意识到封建思想、封建体制才是伤害自己的罪魁祸首,所以,她的反抗注定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3.
李红 《现代语文》2007,(1):76-77
田小娥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抗,其实质是在追寻一种传统的正常的家庭,她对父权的背叛只是为了改变妾的地位,达到妻的理想境地。求而不得,她不得不以性为交换筹码换取生存。她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沦落,导致了她的反抗注定以悲剧谢幕。  相似文献   

4.
祥林嫂与田小娥都有不幸的遭遇,都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不同的是,祥林嫂是甘愿做奴隶却最终没能坐稳,而田小娥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她本身不甘愿做奴隶,进行过一定的反抗,但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制约,她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同样被毁灭。  相似文献   

5.
陈忠实《白鹿原》塑造了田小娥这一具有丰富解读性的女性人物,对其形象的解读众说纷纭。目前,学界已经注意到了田小娥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但是对其自发的觉醒路径关照不足,没有突显田小娥这一自我觉醒的女性形象与以往被启蒙者、启蒙话语觉醒的女性形象的不同。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下,把三重人格理论和升华防御机制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小说人物田小娥,展现其女性主体意识从觉醒、实践到升华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中,鹿三耿直,坚韧,勤劳,自尊,恪守做人的本分。其性格基于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宗祠文化是影响他的品格形成的重要渠道。大瘟疫肆虐于白鹿原,鹿三遭遇鬼魂附体,并不是什么魔化主义笔法,而是鹿三杀死田小娥后遭遇心灵刺激、震撼,精神最终陷于深度危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嘉轩、鹿子霖是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们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层面。田小娥和鹿冷氏是书中最值得人们同情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朱先生则是一个象征 ,一个历史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黑娃与白孝文的命运多舛在书中最具代表性 ,但其个体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整部作品突破了政治、阶级斗争的局限 ,深刻把握和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农民心理深层的积淀 ,展示了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善于挖掘人物的心理深度,她的人物几乎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深度.而《金锁记》应该是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挖掘最深刻、最触目惊心的作品.《金锁记》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  相似文献   

9.
她们别无选择──安娜和田小饿的婚姻、爱情悲剧比较么忠义文豪笔下的女性数不胜数,《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黑玫瑰──典雅、高贵,《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则是陈忠实培育出的野花.“土的掉植”的白鹿原上的小女人田小娥与“压倒众芳”的俄国上流社会的贵夫人...  相似文献   

10.
案例:小虹是新转到我班的学生,父母说她是女孩,可从外表看她常穿男孩子衣服,在站队时也站在男生队伍中。看到这儿,我并未声张,而是暗中观察。我发现她在学校从不上厕所,课下不和女生玩,常与男生踢球、打乒乓球。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在心理上对自己的性别认识有很大的偏差,从心理上讲这是儿童的性度偏差。这也是她最痛苦、最尴尬的事。我似乎明白她为什么要转学,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我决定采取模糊教育方式,先不去追究她倒底是男是女,让她暂时先适应一下环境。不巧的是开学不久就碰上使她难堪的事——检查身体,这是她最恐惧的事了。检查身体那天,男女生分行站好,检查时,要脱去外衣。只见她忐忑不安地又站在男生那一行。我站在一旁似见非见  相似文献   

11.
以性为枪,像飞蛾投火,只身扑向狰狞的封建家族专制文化堡垒,死不屈服,这是田小娥的形象!把人物放到具体的生活环境──白鹿原这一中国封建北方农村视野中,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基础,大胆补充以超现实主义的新颖技巧,这是作家塑造田小娥形象独具审美魅力重要原因所在。本文试图从创作文化视野与创作方法角度出发,把握作家塑造田小娥这一不屈的女性形象的过程、奥秘。  相似文献   

12.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中,将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文将《白鹿原》看做一个整体,将其中的鹿子霖,黑娃,田小娥等看做本我的代表,白赵氏,仙草和白孝文看做自我的代表,朱先生和白嘉轩以及白灵看做超我的代表.其中将田小娥、白赵氏和仙草以及白灵视作这个整体关于女性观的分支.  相似文献   

13.
在父权制占中心地位的旧中国,性对于田小娥来说,不仅意味着生殖能力,而且成了她在无所依傍的环境里谋取生存的手段。同时,在封建礼教吃人的背景下,田小娥的遭遇反映了农村妇女的卑微处境。她死后还魂寄身于鹿三,只是作为厉鬼虚幻的抗争,这种抗争最后也以失败告终。田小娥作为人物形象其价值内涵不仅在于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与自足性,而且还在于他充分体现了白嘉轩身上传统文化的负面价值,与白嘉轩形成了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田小娥与《白鹿原》中几个主角都有复杂的恩怨,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小说中塑造得较为成功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雷雨》的繁漪,《金锁记》的曹七巧,《白鹿原》的田小娥分别是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虽然她们存在于不同文学作品中,但是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神形象,以女巫的面目出现,在受到压抑时,进行疯狂的报复,并以悲剧告终。以繁漪、曹七巧、田小娥为代表的女巫形象,她们分别消解、颠覆传统女神怨而不怒、奉献受难、苍白失血的品格,她们疯狂报复背后的动机,源于人的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和具体人性与一般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玫瑰,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朵。在某种程度上,女主人公艾米莉的悲剧是她自己造成的,是一直斗争于她心中的心理矛盾和思想禁锢所造成的悲剧。正是她的原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给她带来了痛苦和忧郁;也正是她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导致了她悲哀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在父权制占中心地位的旧中国,性对于田小娥来说,不仅意味着生死能力,而且成了她在无所依傍的环境里谋取生存的手段。同时,在封建礼民人的背景下,田小娥的遭遇反映了农村妇女的卑微处境。她死后还魂寄身于鹿三,只是作为厉鬼虚幻的抗争,这种抗争最后以也失败告终。田小娥作为人物形象其价值内涵不仅在于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与自足性,而且还在于他充分体现了白嘉轩身上传统化的负面价值,与白嘉轩形成了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曾经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告诉我,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这个朋友在北京某重点中学念高二,紧张的学习气氛使她成长的脚步越发沉重,直至将近崩溃。她去看了几次心理医生,但都不奏效。去年春天,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她不得不辍学在家,开始了自学生涯。她在信中对我讲:她上初  相似文献   

19.
路过黑暗     
本期我们推出的一位"本期新星",是湖南的一位高二女生。她特别善于从平常事务中感受、体会、表达自己最细微的情绪、心理。比如《路过黑夜》她能写出黑夜的层次和变化,还能从中悟出人生道理。厉害不?  相似文献   

20.
初一新生工作是最繁琐的。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小升初的过渡,如何为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打下基础,是每个初一班主任都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准确把握新生心理,找到各种问题的心理根源,及时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才是关键。下面就几个典型案例谈谈我的认识。一、典型案例1.学习不适型在我们班,有个在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女生,她特别担心自己的成绩会退步,极度紧张造成她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