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启超在1901年的《中国史叙论》和1902年的《新史学》中,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领导了中国"史学的革命"。在他晚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再次谈到了"新史学"的问题。文章比较了他的"新史学"与所谓的旧史学有哪些不同,以及他早期的"新史学"思想和晚期是否相同。另外文章探讨了他的这些新思想,在哪些方面受到前人的影响,又对于当时史学界、对于后来史学学科的建立产生了什么作用,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史学的奠基人,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它不仅是史学理论问题,还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思考与探求。 一 梁启超早年以激烈批判传统史学闻名,其代表作是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他把旧史学的问题归纳为四弊二病三恶果,认为中国史学之所以不能象近代西方史学那样成为“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推  相似文献   

3.
《新史学》与《三十自述》传递出梁启超在1902年关于学术、政治与天职的思考。作为一位从旧史学阵营中走出来的新史家,梁启超具备了从内部攻击旧史学的动机与能力。《新史学》随处可见对旧史家、旧史书与旧史学的指责,表现出誓与旧史决裂的心意。但《新史学》的撰写意图不是单一的,或者说梁启超凭借此文不止要在史学上有一番大作为。《新史学》还是一篇“谤书”,梁启超口诛笔伐的是包括清廷在内的历代专制君王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旧的政治文化观念。1902年,梁启超激烈批判旧史学,非议帝王政治,其中有理想、有行动,但相较而言,这些都是形而下之“器”。驱使他发出这些言论并不断付诸实践的,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国民责任,或曰天职,这才是他平生所怀抱的“道”。1902年之后,梁启超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笔舌生涯”中踽踽独行。尽管梁启超手中之器屡变,心中之道却始终不改。这是梁启超留给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新史学》则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石。在这一早期史学论著中,梁启超提出了代表其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的若干个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命题的述评,揭示梁启超早期史学的最突出特征——批判与创新精神,说明他的史学是在对封建旧史学的激烈批判中形成的,从而昭示梁启超创建“新史学”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巨大功绩。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的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学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他的史学名《新史学》,该论对封建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对史学近代化进程起了理论奠基作用,同时也有提倡民族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一生,酷爱史学,于史学成就亦最大。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旧史学向近代的资产阶级新史学转化的过程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严厉抨击旧史学;努力介绍西方的新史学,并写出了一批崭新的史学论著,在近代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等方面开拓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批判传统史学中创立新的史学理论梁启超一向把史学研究和提高国民素质、解救民族危亡。求强求富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只有史学才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欧美之所以强大,史学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近代所以落伍,史学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资产阶级新史学是在批判封建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封建史学有着二千多年的传统,是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个得力工具,是全部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禁锢人们思想、致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精神力量。梁启超在史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最早地树起“史界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初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渐次形成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分别发表于1901、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则被公认是其崛起的标志。但是,梁启超又非孤军奋进,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异军突起,也构成了其时资产阶级史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他们不仅同样高揭“史界革命”旗帜,猛烈批判旧史学,而且于新史学身体力行,研究硕果累累。同时,作为革命派,他们以新史学为武器,服务于排满革命,又与作为立宪派的梁启超诸人,大异其趣。因此,国粹派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史学思想,别具特色,有着更加集中的典型性。探讨其思想主张,显然是研究20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集中论述国粹派关于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标准》,新课程 ,新的理念 ,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理念能否贯彻到教学中去 ,取得成效 ,需要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相应变化。 (1)深刻理解《标准》的理念 ;(2 )不断吸取各方面知识 ;(3)教师是数学课程的积极开发者 ;(4 )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 ;(5 )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2.
标使英语教学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使教师从教学的前台走到教学的后台,但这并没有改变他们的主导作用。角色的改变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优秀的策划人,一流的管理者和全方位的顾问。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达到这些要求,当前的教师培训内容应该含盖如何使教师拥有新理念、适应新角色。  相似文献   

13.
新阶段新定位新跨越--贵州全省电大教育工作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教育发展总目标和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迈入新阶段的西部现代远程教育,再次描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4年6月29日,经贵州省政府同意,由贵州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部署.贵州省教育厅主持召开的“全省电大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市贵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挑战,该如何应对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围绕WTO、政府、学校三者的联系,在哲学观点的指导下,从理念层面分析了入世后教育理论上的三对新关系,从政府的视角提出了四个发展基础教育的新思路,从党校的外境上列出四个对策,指出中国基础教育必须走均衡式发展的路子,才好尽快迈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正在推动教育的又一次深刻转型:从“定向专业人材的培养”转向“完人教育基础上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完人教育即香港教育界对liberal-arts education的中译;相当于我们理解的人文教育)。同时,新经济还为新型教育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新型社会交往条件——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中的框框条条,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既改变了以往数学过分注重知识本身严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又突出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普及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新教材体现了当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为标志,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从快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从不断改革迈向全面系统改革,从持续开放迈向更加自信的开放,从注重创新迈向更加自主的创新,从一直重视到更加系统的重视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新主题,集中体现为发展导向的政治性、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发展结构的合理性、发展方式的创新性、发展动力的内源性、发展评价的科学性。研究生教育战线要主动担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升级,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特点,仍然是当代世界的重要组成部份,并在当代世界中占优势和主导地位。肖爱民先生的新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在广泛参考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好书。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于2009年初明确提出了“新广播、新跨越、新发展”的工作新思路。这个工作新思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关于广播频道重新定位的问题,关于加快发展视听新媒体的问题,关于加快媒体融合的问题,关于加快产业发展的问题,关于建设“清正和美”广播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正进行着激烈较量。一方面,素质教育在理念上得到广泛的肯定、支持和拥护,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又在实践中大行其道。素质教育在理念上的胜利与它在实践中的软弱所形成的这种强烈反差,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操作性问题,毕竟,应试教育已在几千年的摸爬滚打中由熟而巧,而素质教育才刚刚起步。那么,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本由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推出的好书,其作者黄全愈先生是一位留美教育博士。他生于柳州,在中国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