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阳海 《新作文》2004,(3):44-45
话题作的立意要有创造性,而创造性的特征是其独特性和变通性,要想具备这种思维品质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作多向性思维训练对培养这种思维品质很有帮助。下面有几个话题作,分别对其进行立意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材料,请以“人生处处是考场”或“考试”或“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以下各题同此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清代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材料作文时代,材料可以抽取多个话题,顿显考生思维品质高下;话题作文的立意略显单一,要在考场表现卓异,话题发散,有更特殊的意义。作文者要围绕话题,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然后加以比较、选择,确定最佳写作角度。  相似文献   

4.
正考场如战场,而考场作文则无异于战场中的"决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制约着整场语文考试的成败。在短暂的时间里,要想让应试作文"出彩",获得高分,方法和技巧很多,可我们怎样才能让考场作文的"立意"出彩呢?下面一些方法不妨一试。立意创新部分学生认为考场作文比较好写,结果"大意失荆州",弄巧成拙。考场作文要认真审视,通过某个触发点的设置,引发潜意识中沉淀信息使之进入显意识,从而产生灵感,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化之为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考场上怎样进行话题作文的作,有四点总的要求,这就是:一、突破应试作文的写作模式在阅卷场上,由于每天的阅卷很大,因此,对于千篇一律的文很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尤其是有模式化的应试作文。当然,什是模式化的应试作文,也没有统的说法,但是,就是前年高考的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也有的考生写成读后感,有的把自己早已经写好的创新作文考场上套,有的则是三段论式的式化的写法,批一批,联一联,再发号召。平时及考试作文时,一要避免受僵化的写作模式的影,不能在写作形式和写作内容上思考的懒汉。要根据试题的要,认真思…  相似文献   

6.
姚道武 《学语文》2002,(2):35-35
近年来,自主拟题已成为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拟制一个简洁新颖的标题也是作文创新得高分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考场上拟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文章题目呢?下面联系历年(特别是近三年)的考场作文题谈谈运用创造性思维快捷有效地拟写作文题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陈燕君 《学语文》2003,(5):28-29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题型 ,但它不是全方位开放 ,而是有所限制。所以 ,把握好作文题的限制仍是关键。话题作文就给出的材料来看 ,我们不妨把它分为三类 :1.启发性话题作文 ;2.隐性限制性话题作文 ;3.限定立意性话题作文。下面就来谈谈这三类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启发性话题作文的审题。这类作文题给出一个启发思维的材料作引言 ,这个材料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给学生提供许多侯选角度 ,或让学生由侯选角度类推一个新角度来行文。这类作文的限制比较宽松 ,审题一般可从给出的话题上下功夫 ,仔细审好题目。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8.
一、在写作中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教师必须从初中生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就作文的命题来说.教师应立足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文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去创造的作用。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境界。就作文的立意来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他们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有科学有序的思维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审题立意能力.“顺向思维”五步可保审题立意不偏,“逆向思维”六步可提升审题立意品质,“整合思维”可化融出新.三种思维代表着不同层次的思维品质,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无优劣之别.在考场上,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场与思维来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取材广泛,立意多向,能更好地开启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象,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越来越受到中考和高考出题者的青睐和广大考生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中考作文中,全国有63%以上的地市都是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中高考作文考查最常见的模式,但在临场考试中,有不少中学生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尤其是考场话题作文呢?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能获得高分,一定是有其特色的。一般来说都比较注重四要。一、审题要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不少考生不太重视这个环节,有的考生不细心审题,不认真比较,拿起笔就写,结果到了快写完的时候或者刚出考场,发现作文出了问题,此时已悔之不及了。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丝毫马虎不得,它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拿到作文题,考生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和文题的含意,在此基础上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请看下面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分标准"对高分作文有"深刻"、"创新"的要求,这大概是思维灵活、积累厚实、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少部分考生应该要追求的。考场作文稳是基础,稳是大局,相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要定天下,还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写好"三入"文。一.入题。审题准确,立意正确  相似文献   

13.
考场作文中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尤其是在话题作文成为作文考试的主流之后,拟题的意义更加重要。在拟题时要注意,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拟题,都应做到文题精练、醒目、新奇、生动且在话题之中,还要与所写文章文体一致。只要善于思考,开动脑筋,一定可以拟出漂亮的文题来。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一)多角度作文,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一文时,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工作认真负责,就写妈妈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艰苦朴素,就写妈妈勤俭持家;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爱学习,就写妈妈晚上坚持上电大学外语;有的同学为了反映妈妈尊敬老人,就写妈妈热心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临近中考,我准备对作文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指导,于是,查找资料,备课,针对现在话题作文比较流行的趋势,先进行了“作文专题复习之——作文拟题训练。这节课的基本流程是:(1)指出作文标题的重要性,强调“题好-半文”的观点;(2)出示同一话题拟的不同标题,讨论怎样才能拟好题,提炼概括;(3)出示话题,进行拟题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临近中考,我准备对作文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指导,于是,查找资料,备课,针对现在话题作文比较流行的趋势,先进行了“作文专题复习之——作文拟题训练。这节课的基本流程是:(1)指出作文标题的重要性,强调“题好-半文”的观点;(2)出示同一话题拟的不同标题,讨论怎样才能拟好题,提炼概括;(3)出示话题,进行拟题训练: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考场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可阅卷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写的话题作文,往往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地写成了千人一面、万口一腔的文章。如此老生常谈,一是阅卷老师不喜欢,二是因缺乏新意而难以出类拔萃。这主要是由于思维定势,只会从单一的思维源出发,不懂得换元思维所致。假如学会多方点击话题,不断变换思维角度,运用多层次、多侧面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式来立意明旨,其结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笔者曾拟“十”为话题作文,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见仁见智地观察联想、立论树旨训练,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作文命题渐趋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往往要求考生能写出对生活的思考与体验,能从现实的生活中挖掘其中蕴涵的哲理与感悟。然而,尽管不乏一些考场优秀作文,但大部分学生作文得分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没有认真训练,或者说在训练中没有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出现随意立意缺乏理性、内容空洞不合情理、缺乏逻辑分析没有道理、结构混乱没有条理等现象。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给同学们在作文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学生要写好话题作文,除必须解决好审题、立意等问题外,还必须拟定一个好的文题并做到扣题写作。一、用文题扮靓作文1、镶入话题拟文题所谓镶入话题拟文题是指在文章的题目中镶入能体现话题深刻含义的字词。利用此法拟文题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