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中外,关于书和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使人完善和充实。”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相似文献   

2.
(2)谈谈不完备性、矛盾及开放体系哥德尔定理之前,数学家想到了统一;哥德尔定理之后,数学家抛弃统一的迷梦,更加追求各学科的交叉、联系和融合.大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更为准确的说法是,理论总免不了封闭,而世界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3.
论友谊     
普通人几乎不知何谓孤独,亦不知孤独可漫延多广;其实在没有爱心的地方,熙攘的人群并非伴侣,如流的面孔无非是条画廊,而交口攀谈也不过是铙钹声。此情有句拉丁格言略能描绘:一座城市便是一片荒野。因为在都市里朋友分散,所以大多数人难觅小镇上的那种友谊。但笔者不妨进而更确切地断言,没有真正的朋友才是一种纯粹而可悲的孤独,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个世界只是一片荒野;而即便是在这种意义上的荒野里,若有人天性中缺乏交友的倾向,那他的天性也是来自兽类,而非来自人类。▲论友谊!英@培根 @阿逗  相似文献   

4.
2.实践方面的争议记得歌德有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叫“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常常是灰色的”。这句话十分形象地道出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与之相应的理论常常是滞后的。理论常常不能解释发展着的实践,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如: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变味的友谊     
友谊是一眼永不枯竭的清泉,古今中外以“友谊”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所以很多同学写此类题材的文章就常有落入俗套之嫌。而本文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新有二:  相似文献   

6.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把这句名言作为贬抑理论的口实固然失之偏谬,而且也是对歌德本意的误解,但对于我们这些搞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来说,在专业选择的心理感受上,时不时倒真有些“灰”的感觉。比如,在经济大潮的刺激下,那些与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联系更为密切的技术学科,应用学科,乘风踏浪,如日中天,竞相成为学科骄子,而那些与物质经济基础相距较远,如恩格斯曾形容为“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一类的基础理论学科,却往往门庭冷落,望洋兴叹,出现“高处不胜寒”的寂寥。仅就文艺理论学科来说,它不仅与经济的发展相隔了诸多中介环节,而且与文艺创作的实际发展也常常使人觉得“慢半拍”抑或“隔一层”;同时,它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辨性等学科特点,也使初学者感到难学难懂,“派不上用场”。所以,文学理论课尽管是大学中文系的主课之一,却属“枯燥乏味”之列,被视为“难嚼的牛皮糖”。老师难教,学生厌学,一直困扰着文学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文自修》2015,(1):63
相关名言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鲁迅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苏联)高尔基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法)大仲马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创新思维更能使学生学习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生命之树常青。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它是以创新人格为指向,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麦麦 《小学生》2007,(12):14-14
六年五班的刘茜茜正戴着耳机听SHE的歌,她要到学校门口的小商店买SHE的贴画,她身子一跳一跳着,嘴里还哼着“水不孤独山孤独所以水把山围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家不孤独人孤独所以人才天涯苦。”  相似文献   

10.
海子  娟子 《小学生》2006,(7):28-28
一颗心是孤独的,两颗心也是孤独的,可是三颗、四颗……三百颗、四百颗孤独的心聚集在一起,彼此温暖,你不会再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11.
翻开《辞海》及各种版本的《名人名言录》,都把“知识就是力量”归属于培根名下。就连学校的教室里、图书馆的墙壁上,也在这句名言的下面写上了“培根”两个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是咱土生土长的国产货。 先看看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沉思录》中是怎么说的:“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相结合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培根的这些话被后人浓缩成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交友之道     
潘益大 《学语文》2005,(7):40-41
人生在世,总希望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诗经》写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乌儿呼叫也是在寻找友谊,何况人呢?青年人热情淳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了一颗真诚相待的心,可以与他倾吐知心的话,做起事来有人相帮。这时候,你会获得一种幸福之感。  相似文献   

13.
海子  娟子 《初中生》2006,(7):4-9
一颗心是孤独的,两颗心也是孤独的,可三颗、四颗……一百颗、两百颗孤独的心聚集在一起,彼此温暖,你就不会再感到孤独——[编按]  相似文献   

14.
心解语录 美国诗人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伴随他的似乎只有孤独,以及对这个荒谬世界的控诉。在卡夫卡看来,社会的发展反而使得人类自身的美好不断地丧失。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今中外,关于书和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使人完善和充实。"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人的阅读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对社会的作用;一个群体的阅读史,直接反映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一个民族的阅读热情,直接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文明高度、创造能力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6.
一、读“论友谊”下面是培根在“论友谊”一文中所阐述的一些精辟见解,请你根据他的看法,写一篇读“论友谊”的文章,既可赞同他的观点,也可驳斥他的观点:还希望你的文章,能引起大家的深思。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  相似文献   

17.
论敬畏     
值得人类敬畏的事已经不多了,却更有质量了。比如法律,人类每日之为“神圣的法律”。法律无情,故人畏之;法律公正,故人敬之;法律的天平一旦歪斜,全社会的心理平衡便紊乱了。除了法律,人类的文化主张还要敬畏良心的谴责。倘不善良,一颗搏动了八十年的心,即使还像运动健将的心一般跳得强劲有力,那也只能说是一颗好的心脏而已。这样的人,是没良心可言的。没良心可言的人难以长久,其坏是迟早之事。  相似文献   

18.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因此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19.
李阳海  李爱平 《新作文》2004,(11):23-24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因此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径。  相似文献   

20.
一颗心是孤独的,两颗心也是孤独的,可三颗、四颗……一百颗、两百颗孤独的心聚集在一起,彼此温暖,你就不会再感到孤独——2006年1月,在中宣部、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评选中,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镇养正中心小学学生谭海美当选为10个“感动人物”之一。此前,她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授予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谭海美是肥东县六家畈镇一名普通的农家孩子。和千千万万个农家孩子一样,她的父母也常年在5外打工。在缺少母爱也缺少父爱的日子里,她流过无数次眼泪,甚至想过离家出走。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