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餐桌奏鸣曲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问:咦,不是音乐才会有奏鸣曲吗?嗯,当然!贝多芬创作了一曲《月光奏鸣曲》,我今天也要创作一曲《餐桌奏鸣曲》。噢,时间到了!音乐会开始喽!第一乐章:平静回到家,迎面扑来一阵香味。噢,  相似文献   

2.
命运交响曲     
有一次,贝多芬指着《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开头的四个音符说:“命运敲门的声音就是这样的。”快板生气蓬勃察垂季噩基弼摹螽u ∥L——,这部作品因此被人们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五年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1年11月16日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了要和命运坚决斗争的思想:“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r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例54最急板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呜曲…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全曲共分四个乐章,在每一乐章低音提琴都通过自己的声音为乐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应该深刻地感受《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完善教学,帮助学生走好未来的路。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是世界乐坛上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第二创作阶段的《田园》钢琴奏鸣曲是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介绍了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以它为例对贝多芬晚期风格特点加以说明。结合笔者的实际练习对该奏鸣曲第四乐章中出现的三大演奏难点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在经历了初恋失败的苦痛后,写出了不朽的乐章——《月光》。乐曲开头那均匀缓慢的三连音节奏,仿佛是贝多芬在喃喃诉说着自己心灵的创伤。这忧郁却曼妙的旋律,恰如乐章的标题那样,宁静悠远,清澈温柔。这恐怕是音乐家心灵的乐章吧。同样将艺术情思寄托于月光的,还有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他与贝多芬同题的音乐作品《月光》,用朦胧的笔调,描绘出夜幕中那迷蒙的月光,抽象而幽雅,蕴含着德彪西如月光般皎洁的音乐灵魂。黑泽明的不朽巨作电影《乱》,讲述了一位年迈的将军将领地分给三个儿子后酿成悲剧的故事。电影根据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改…  相似文献   

7.
许多音乐评论家对贝多芬的《黎明》这首奏鸣曲极为称赞,认为它是一首欢乐的生活颂歌,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先声。如果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8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步重大的准备的话,那么Op.53是明显的第二步。在第一乐章和最后乐章中,时代的鲜明轮廊是十分清晰的。巨大的尾声几乎相当于  相似文献   

8.
小编感言     
我也是读《小溪流》长大的,《小溪流》还将和更多人一起成长。编辑:一日,可爱的犀牛M M偶遇河马哥哥,河马哥哥奇怪问犀牛M M:“小M M,你头上怎么长角了?”犀牛M M认真的回答:“哪里,我可是可爱的小犀牛(小溪流)哦!”美编:小溪流,她是一首歌,为我们唱响童年的乐章;她是一条河,为  相似文献   

9.
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解读,感受和领悟到复活的英雄式胜利。《英雄》表现了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这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和走向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自第一乐章剧烈的战斗开始,便强有力的把听众引至凯旋的最后乐章。这是一部和声复杂、气势恢闳的交响曲,像是向不可抗拒的命运宣战。  相似文献   

10.
《钢琴奏鸣曲》op110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晚期的作品,他的《钢琴奏鸣曲集》在世界钢琴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作品也是让人令人深刻的,在风格上与之前的作品也大为不同,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思考,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他同样投入了大量情感。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的开拓者,也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本文分析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特点,并对钢琴奏鸣曲OP110第一乐章的演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路得维希·凡·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短小,精炼,壮丽而简洁,充分显示了贝多芬作品的特点,是非常出色的作品。乐章具有粗狂、激烈的热情,具有英雄式的反抗精神及阴暗的严肃气氛,乐章具有交响性幅度,它完整严谨、在正确的速度下加深了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本文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特点《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第一乐章的演奏提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执教了一节综合欣赏课《欢乐颂》,受到听课教师一致好评.《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本课通过"视唱曲谱、演奏主题、演唱歌曲、欣赏演出片段"等几种形式,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了解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来看,学生在上述诸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尤其是"抢答"一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而且学生抢答问题又快又准,更可贵的是,一同学竟然说出了课本没有提到的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学生之所以能有精彩表现,完全得益于几年来音乐欣赏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正>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杭州"以贝多芬的《欢乐颂》压轴,让我再一次回想起暑期阅读的《名人传》,对贝多芬又多了一份崇敬之情。他留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不朽的音乐,这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困苦?贝多芬,18世纪伟大的音乐家,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他的童年非常的痛苦、悲惨,他的父亲使用暴力迫使他学习音乐,甚至使他差一点因此而永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the Symphony Op.92 in A major)》,是于贝多芬创作盛期1812年在特普利策一地完成的,并于1813年上演.据说,这部作品最初上演之时,有人曾说这是一部酒徒的作品,是关于一个沉醉之人的作品.①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中,这部作品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板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15.
裴丽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131-133
《月光奏鸣曲》是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名作。在这部写于1801年的作品中,贝多芬不仅表现了他音乐创作技巧方面的天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表现了他当时丰富的感情和思想。本文试图结合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的生活背景,从这两个方面对赏析《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第一乐章》又称《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着贝多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本文主要是对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让演奏者更深的理解这首作品,更好的演奏出符合贝多芬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是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一生的创作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在音乐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被尊称为"乐圣"。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后人将其作品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与《圣经》类比,誉之"音乐中新、旧约全书"。他的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大部分采用奏鸣曲式写成,但也有非奏鸣曲式的,这体现了他对传统奏鸣套曲结构布局的突破,这对后来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贝多芬四首钢琴奏鸣曲非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这一结构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为丰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研究尽一些微薄之力,为钢琴曲的创作及演奏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一首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他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也是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作品,其个性十足,尽显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情感和内心复杂矛盾的冲突。文章从音乐的形态、曲式结构,及其演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性在音乐界自然不言而喻,《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作为贝多芬首部自己添加标题的作品,打破一直以来所尊崇的英雄主义,回归田园自然风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显而易见,本文立足于分析《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技法,力图从创作角度挖掘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其32首著名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从奏鸣曲入手,对作品内容与写作背景做了介绍,对作品的三个乐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