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公信力研究意义重大,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公信力理论研究、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网络媒体公信力研究和非常事件中媒体公信力研究等四个方面。虽然如此,我国媒介公信力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概念、方法、范围和视野、对国外学术动态的关注度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媒介与受众的成长,这些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赢得受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通过对维吾尔语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实证研究发现,电视媒介的公信力最高,网络媒介成为仅次于电视被维吾尔族受众所信赖的媒介方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受众媒介公信力评价;受众媒介接触偏好和接触频率与媒介公信力评价不成正相关关系.虽然受众对维吾尔语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但仍应从媒介专业化、媒介产品质量、影响力等方面提高其媒介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被社会公众所依赖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媒介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媒介自身威信和声望越高,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也越高。在我国,媒介一直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公信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在大众文化叙事影响下,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呈现怎样的特点?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传播怎样影响和塑造着媒介公信力?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这些都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报纸、电视和网络三类大众传播媒介的公信力及其六个维度的比较可以发现,三类媒介的总体公信力差异并不显著,媒介依赖程度与媒介公信力的相关性也不显著。受众对三类媒介在媒介操守维度上的评分最低;权威性维度在三类媒介中的差异显著,由高到低分别是电视、报纸和网络;社会关怀、新闻技巧、有用性三个维度的评价,均为网络最高,且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晚报》为例,本文分析了受众与媒介对调查性报道及其公信力的影响。本文认为,受众的心理接近性与地理接近性是营建媒介公信力的起点,媒体在进行调查性报道时应根据受众的不同分类、社会关系来选择和解释媒介内容;媒介在调查性报道的研究中是公信力营建的支点,媒介组织现存的制度弊端、潜规则现象是削弱媒介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媒介从业人员新闻专业主义缺乏、报道独立性弱化和面临重重压力是制约媒介与受众关系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如何改善调查性报道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庄阳 《保定师专学报》2010,(4):24-26,102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政府公信力通常反映在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之中。从这个角度对政府公信力问题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行政制度、行政观念、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基于公民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化的全过程中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而存在的。因此,应从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构建完善行政制度、提升行政观念、改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7.
基层政府公信力作为衡量基层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既是政府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关键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在公信力方面存在与民争利、野蛮行政以及债务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政府公信力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关注,也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失去信用,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理念、制度和行为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并对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界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集中于经济学、法学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缺乏伦理的参与.本文试从伦理视阈分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面临的伦理困境,从而探寻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媒介市场化的今天,作为市场竞争的新产物市场类报纸公信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多方面原因使其公信力衰减。而公信力已成为当前媒介竞争的重要砝码。因此,市场类报纸加强公信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等因素,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并逐渐在社会、政治、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一系列的财务丑闻的出现使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有效的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的主体、指标、内容这几面的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完善的评估体系对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机构、提高组织绩效、维护行业公信力有很好的效果,这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体系建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良好司法公信力具有维护司法权威、培育法律信仰、促使公民守法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价值功能。从司法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司法主体、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从司法的外部因素来讲,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赖于司法经费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执政合法性是近几年来社会上普遍关心的话题,政府有没有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进而会影响到执政的合法性。执政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执政合法性与政府公信力关系密切,了解政府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的内涵,对政府公信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执政合法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政府公信力主要由政府能力、传播载体和公众满意度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着"宣传员"和"监督员"的双重角色.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要破解政府公信力提升难题,必须从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系统构成出发,促进"三个转变",即政府从管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接连出现了有关企业公信力缺失的案例。企业公信力的缺失不但使公众茫然,使所涉及到的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公信力的内涵,并探讨了我国企业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影响企业公信力的企业自身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企业自身视角提出了构建企业公信力的相应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高校公信力现状、原因,提出在高校主要通过规章制度、政务公开、行政执行效率、行政问责、自治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学校公信力,指出构建公信力要从法制、责任、形象三个方面的维度建立。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闻策划已成为不少媒体的制胜法宝.重视之余,对新闻策划的概念却依然模糊,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一些媒体借新闻策划之名大行炒作之道,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树立媒介公信力,必须遏制新闻炒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预防和解决纠纷的手段,公证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公证事务的具体实践中,公证的公信力,也即公证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却面临着空前的尴尬,虚假公证、错误公证频繁上演,严重贬损了公证的公信力,动摇着公证制度存在的根基。提升我国公证业的公信力正面临几大瓶颈:公证机关及公证人员的独立性问题、公证执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公证行业的程序规范问题、公证责任机制和质量保证问题等。面对公证的失信,有必要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并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完善,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公证事业呈蓬勃发展的态势,但质量问题频繁涌现,严重破坏了公证的公信力,动摇了这一制度存在的根基。为促进我国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就公证公信力的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运用了文献综述法和经济学的方法,首先对公证公信力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指明了它对于公证事业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影响它的各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证公信力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美美"等事件使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受到很大损害。为了重新建立公信力与保护捐助者的知情权和干预权,慈善组织应从扩大受赠组织的信息披露义务,赋予相关利害关系人随时查询资料、提出异议的权利等方面入手,以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